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2600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 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 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 民经济、1975 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时期(1978 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 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概述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 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2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基本史实。2理解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3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 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到 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

3、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年)背景 特点 成就 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 年)(1)表现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2)意义:到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

4、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思维点拨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思维点拨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年)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 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 年)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5、的矛盾。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国民经济调整(19601965 年)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方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2探索失误(1)内容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和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了主观臆断的口号。4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2)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

6、出现混乱。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思维点拨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易混易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 ,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 ,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 年, “文化大革

7、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3调整(1)周恩来:1971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 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1975 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图解识记19561976 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5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 “一五”计划史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

8、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二 从 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史料二划线句子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问题思考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2三大改造史料 下面是 1950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

9、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6史料解读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 19501956 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0、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史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

11、国代表大会文件7史料解读史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问题思考根据史料,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提示 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 2月 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

12、的集体生活。1958年 4月 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解读说明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问题思考史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实质如何?提示 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特点:“一大二公” 。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3探索中的调整史料 1962 年 3月 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 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

13、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史料解读中“放慢”和“重点真正放到农业”反映了调整重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中“先满足”和“主要是日用工业生产品”反映了调整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问题思考8依据史料分析此次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提示 内容: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实质: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 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

14、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全面认识“一五”计划1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

15、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3成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9(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1从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到 1957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52年的 35.5%上升到 45.0%。重、轻、农之比由 1953年的 17.629.652.8 变为 195

16、7年的27.329.243.5。这说明“一五”计划( )A使重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B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使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合理D使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A解析 材料数据说明在“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国民经济的比例仍然不够合理,C 项不正确。2下面是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枚邮票。其反映的本质是( )A劳动人民主人公的责任意识B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10【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C解析 题目的关键

17、词是“本质” 。从四枚邮票的内容可知,这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故 C项正确。31953 年 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D解析 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是配合 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 D项正确。4下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

18、出( )A “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B “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C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D20 世纪 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 C11解析 根据所学,1958 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 C项正确。5(2018北京朝阳高一检测)1960 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 ,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 )A恢复 B改造C

19、跃进 D充实【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成功的探索答案 D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 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结合所学可知,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因此周恩来总理又加上的两个字是“充实” ,故 D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小麦亩产 12万公斤 皮棉亩产 5 000斤和一棵白菜 500斤等文章。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 19661968 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年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1966年 2 534亿元 317.3% 558.7亿元 24.4%1967年 2 104

20、.5亿元 10% 419.4亿元 24%1968年 2 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12(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考点】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题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综合答案 (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 19591961 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大跃进”运动

21、。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解析 第(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第(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第(3)问根据时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 20世纪 70年代初的调整措施进行回答。基础达标1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我国制造的第 长春一汽生产的一批喷气式飞机 首批解放牌汽车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 “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 “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

22、计划答案 B解析 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 B项正确。2下边是 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 。其折射的历史是( )13A土地革命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建设的起步【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C解析 从列车上的标语“公私合营” “合作化”和站牌“社会主义”可知。3(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社会

23、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C解析 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故 C项正确。4(2017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新中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14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成就都是“一五”计划的重大成果。5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

24、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成功的探索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故 C项正确。6读下图。1958 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 ,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D鼓足干劲,

25、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 A解析 1958 年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故 A项正确。7(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幅出现在 20世纪 50年代末期的宣传画,该画直接反映出我国当时( )15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一五”建设成就显著C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 D乡镇企业普遍建立【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20 世纪 50年代末期”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可知当时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故 C项正确。8 “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

26、、高速度,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大办” “特办”的口号,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吸取了苏联建设教训 B符合中国实际情况C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滋长了右倾错误【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成功的探索答案 C解析 “大跃进”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91961 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 ,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说明( )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考点】探索与失

27、误【题点】成功的探索答案 B16解析 材料中 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说明中共中央在进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故 B项正确。10(2018广州二中期末)据统计,1963 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等。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B “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C “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D “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成功的探索答案 A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中关键信息“1963 年” “人民日报 ”“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

28、”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这反映的是 1962年政府大力调整国民经济,重点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改正之前的“左”倾错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 A项正确。能力提升111951 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新中国的经

29、济成就“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 ,说明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 B项正确。12 “一五”期间, “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 ,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17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A解析 根据“不在 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 ,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

30、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主要是在工业布局方面的调整,故 A项正确。13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它( )A颂扬“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 B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大跃进”运动,由“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可知,材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故 B项符合题意。14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1957

31、年 43.3% 31.2% 25.5%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60年 21.8% 26.1% 52.1%增长率 22.8% 47% 223%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18【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 B解析 三年经济困难中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故 B项正确。151958 年 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

32、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成功的探索答案 C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一天等于 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19【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

33、步;探索与失误【题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综合答案 (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农民的梦想。形态:小农经济。(2)部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任答其中一点即可)意义: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3)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或说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时期与人物,根据材料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形态,根据材料一可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部门,根据图示中主要成就来回答相应部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时期与梦想,根据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关键信息归纳;第二小问问题,结合所学,从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方面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