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ppt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8996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一切赞 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

2、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阶级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毛泽东,(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工人阶级正是与农民阶级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才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并进而走向社会主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 毛泽东 “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邓小平,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经营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江泽民,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繁荣,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相关链接:西藏问题,3月14日,在达赖集团一手策划下,拉萨发生了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严重扰乱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严重阻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激起了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的强烈愤慨。,胡锦涛:“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国家

5、主席胡锦涛12日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也不是人权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问题。,达赖集团是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策划和煽动者,达赖自背叛祖国时起,图谋“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顽固立场从未改变,无论是“高度自治”还是所谓的“中间道路”,都只不过是根据境内外形势变化进行的策略调整,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如今,眼见着分裂主义无从实现,达赖撕下了“和平”“非暴力”的伪装,从幕后走向前台,把破坏活动的重心从境外转移到境内,对“藏青会”等一些激进“藏独”组织的暴力活动,从暗中怂恿转为公开支持,以达到“境内活动、境外炒作、内外

6、施压”的目的。,藏族人民希望国家稳定 拥护民族团结,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引起了国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四位藏学家4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藏族人民与其他55个民族的人民一样,都希望国家稳定,拥护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西藏问题的由来,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乘清朝中央政府的虚弱,开始阴谋瓜分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为了把西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1888年、1903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西藏军民奋起抵抗但遭失败。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英军一度攻占了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出走,侵略者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签

7、订了拉萨条约。但由于清朝政府外务部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主权,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1907年8月31日,英、俄帝国签订了英俄同盟条约,其中把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改称为“宗主权”。这是在国际文件中第一次把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篡改为“宗主权”。,西藏问题的由来,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次年,英国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在遭中国政府拒绝后,英国封闭了由印度进入西藏的一切道路。1913年,英政府又煽动西藏当局宣布独立,提出“西藏完全独立后,一切军械由英国接济”;“西藏承认英国派员来藏监督财政军事,以作英国扶助西藏独立报酬”;

8、“民国军队行抵西藏,英国担负抵御之责”;“西藏执行开放主义,准英人自由行动”,西藏问题的由来,1913年,英国政府利用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迫切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的心理,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英国政府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西姆拉会议”。1914年7月3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奉国内训示,拒绝在所谓“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且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本日或他日所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中国政府同时将此立场照会英国政府。会议遂以破裂告终。,西藏问题的由来,1942年夏,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的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消

9、息传出,遭到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国民政府也发出严正警告,西藏地方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向国民政府报告改变原议。1947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泛亚洲会议”,英帝国主义幕后策划邀请西藏派代表参加,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和万国旗中,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对待。经中国代表团提出严重抗议后,会议组织者不得不改正。,西藏问题的由来,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国枪支弹药经由加尔各答运入西藏,用以对抗中国解放军进藏,同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诬蔑中国解放本国领土西藏的行动是“侵略”。同月,美国指使他国在联合国提出干涉中国西藏的提案。由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一些国家的反对,这个阴谋没有得逞。100多年来的历

10、史事实清楚地说明,所谓“西藏独立”完全是新老帝国主义者出于攫取西藏的野心而挑动起来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早年曾指出:“帝国主义利用西藏人民反对满清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情绪,进行各种诱骗和挑拨,企图使西藏人民脱离祖国而处于他们的压迫和奴役之下。”,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统一战线的内涵,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

11、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

12、一战线 的显著特点,第一、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统一战线是无 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 略,贯穿于无产阶级 解放运动的始终。,3、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4、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1-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7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1945年)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年)新时期的

13、爱国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1-1927年),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

14、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而失败。,(2)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1937年),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工人、农民

15、、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遗址,(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1945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中央也将抗日反蒋的

16、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1936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最终促成了西北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由内战到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张学良,杨虎城,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

17、),抗战胜利以后, 蒋介石集团悍然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1982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三、为什么说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即是说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统一战线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法宝。统一战线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的。,1、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团结就是力量,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

19、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3、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它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1)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2)大陆范围以

20、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4、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 :(1)空前的广泛性;(2

21、)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3)在调节社会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任务更为繁重和突出;(4)统一战线工作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特殊的组成部分;(5)某些国际因素给统战工作带来错综复杂的影响。,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个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应该是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加以解决。,(2)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a、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各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

22、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2)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有信不信的自由” 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这信那的自由“ 即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那种宗教自由。,“有信这派信那派的自由“ 即在

23、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的自由是。 “有过去现在信不信的自由“ 即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有参加与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 即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3)全面正确贯彻宗教政策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主要是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属于公民个人的私事,因此,国家对公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明确合法活动和非非法活动的界限。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教徒表达宗教感情,举

24、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行为和活动。超出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的活动,就是非法活动。,第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要坚持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国际间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友好往来。,贾庆林会见宗教团体 领导人代表,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1)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的爆发

25、标志着中国人民军对队诞生。 8月1日被定为中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2)军队称谓的变化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共内战时期至今,(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第一,中国人民解放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基石。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一)、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钢铁长城之军队现代化

26、建设)1,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军队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并为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革命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党和军队的关系问题上,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的指挥党。加强革命化建设,必须经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军队现代化,是其战斗力水平的最直接的反映,是决定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军队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来展开。3,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的必然要求。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就是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统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增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走法制化、制度化

27、的道路。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部队的科学管理,加强质量建设,提高正规化水平,(二)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从根本上讲,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巩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实行积极防御方针,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1,坚持以经济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信手

28、,紧密本命经济建设的大局,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2,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把质量与效益统一起来,效益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3,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的,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越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新世

29、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三个提供”是指: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我军要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军队战斗力建设,把提高战斗力作为贯彻可续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中开拓战斗力建设的新局面。,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一次创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

30、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各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一)、按照信息化要求积极创新 发展军事理论,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首要制胜因素。当代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军事理论的创新。,(二)、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建设。,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是要培养和早就一大批思想政治素

31、质和军事素质优良的新型军事人才。,体制编制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吸纳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领导、指挥和管理效率,优化整个军队的系统功能,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组合。,(三)、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改革军事体制,(四),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坚持信息化与机械化的结合,要抓住国家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否则,就会坐失良机,无法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建设步伐。,(五),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革命

32、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这个总目标,体现“精兵、利器、合成、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收缩摊子,优化结构,加强管理,通过提高质量来提高战斗力。,参考书目,1.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觉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综合培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