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4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12675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4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4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4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4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九单元 第 4 课 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1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答案:D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A、B、C

2、 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 D 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变法的,而非指使。答案:D3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 )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 C、D 两项。题干中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 ,符合此条件的只有 D。答案:D4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

3、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的前因后果,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百日维新颁布了包括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内容的变法诏书。戊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百日维新的破产,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恢复,经济特科被取消。故选 B 项。答案:B5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

4、力。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答案:D6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颁布了定国是诏 ,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解析:思想解放应从引进或宣传新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方面去思考,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C7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

5、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走的是先易后难的道路,与日本的做法正好相反。故选 A。答案:A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

6、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3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 103 天。从材料中“诏令 184 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 “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 A 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 C 项;B项和 D 项与题干意思不符。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8 年 9 月 18 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

7、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9 月 19 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 月 20 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 月 21 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 。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

8、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解析:材料一涉及御史杨崇伊、慈禧太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维新派等力量,从他们的关系去分析第(1)题的问题。第(2)题的关键是袁世凯是否是引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结合材料一对此展开论述。第(3)题从材料二中

9、的著作中明确这些都属于当事人的文献资料,带有主观性。答案:(1)因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4旧势力的恐慌;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看待:戊戌政变的发生是维新与守旧、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不成立,从材料可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关系: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3)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注意: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

10、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11、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和材料归纳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可,可以从改革的内容、对西方的学习、改革的方式等几方面归纳。第(2)题分析二者结果差异的原因时,应主要从改革的主导者不同素分析,前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后者则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腐朽反动势力,另外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背景不同等角度作答,作答时应要点全面、到位。关于清末新政的实质的分析,一看当时的背景:是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势下的被迫变革,二是新政的结果:所谓君主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后,专制皇权反而加强了,内阁也是皇族内阁,因此其实质是抵制革命、维护专制统治的一场立宪骗局。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