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总结(九)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93531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总结(九)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总结(九)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总结(九)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总结(九)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总结(九)一、评价百日维新(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2)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措施中没有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比实际宣言退步了。二、全面认识戊戌变法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3从戊戌变法运动的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三、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背景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参加者反幕府的强藩、广

3、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不同点结果成功,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渐强大起来失败,中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背景 改革前,两国都处在封建统治之下,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性质 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领导者具有资产阶级倾向。日本是由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领导;中国是由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领导相同点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逐步转

4、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四、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社会背景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封建统治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3环境 的狂潮思想文化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较早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

5、鲜事物【例题】 (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向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审题思路第(1)问从材料中“又

6、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光绪帝仍然主张“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也就是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的伦理纲常仍然是根本;而康有为认为“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此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答卷实录4实录点评(1)书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2)审题出现失误,第(1)问忽视了光绪帝和康有为向西方学习的

7、目的,即“富国强兵” ;第(2)问应答出光绪帝的主张。规范作答(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立足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2加强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3走出四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历史和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四是不能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需要运用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 ,对比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