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目标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4.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的基因频率有没有变化?桦尺蠖有没有进化?进化的实质是什么?探究新知 探究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自主学习 1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并且产生 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 。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 (1)生殖隔离: 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 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
2、生 的现象。 (2)地理隔离: 种生物由于 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 ,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的现象。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合作探究分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1.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2.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就能形成新的物种吗?3.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自主总结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和 。其中,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探究二:共同进化自主学习 21.概念: 之间、 之间在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 ,而且形成了 。
3、 3.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2探究三:生物多样性自主学习 31.层次: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 2.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 3.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探究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自主学习 4阅读教材第 126 页内容,学习并进行展示。1.什么是中性突变?2.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课时检测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2.东北虎和华南虎这两个虎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的结果3.下列
4、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4.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是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B.植物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绵羊和山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5.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A.深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 B.黑种人与白种人C.马与驴 D.开红花的月季与开白花的月季6.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
5、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7.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C.趋同进化 D.相互选择8.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C.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变异9.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依次为(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 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3生物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 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10.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
6、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因而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参考答案学习过程导入新课 基因频率变化了;桦尺蠖进化了;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1.相互交配 可育后代 不能相互交配 产生可育的后代2.自由交流(1)不同 相互交配 可育的后代(2)同一 地理上 种群 基因交流3.生殖隔离合作探究1.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2.使得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不一定。3.不是自主总结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隔离自主学习 21.不同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相互影响2.千姿百态的物种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3.捕食者一般不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自主学习 31.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2.化石3.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自主学习 41.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非害即益的,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2.不是。课时检测1.D 2.A 3.B 4.C 5.C 6.C 7.D 8.C 9.B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