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杠杆 1. 关于杠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C.使用杠杆都是为了省力D.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2. 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在标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同),杠杆将( )A.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 B.右端上升,左端下降C.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3. 如图所示,体积之比为 12 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A.11 B.12 C.21 D.41 4. 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5. 踮脚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如图
2、 12-1-7),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踮脚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杠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脚后跟是支点,是省力杠杆B.脚后跟是支点,是费力杠杆C.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省力杠杆D.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费力杠杆6. 生活中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杠杆.在使用剪刀的时候,下图中最能省力的剪刀是( ) 7.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8.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 A 和 B 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
3、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39. 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A 拉至位置 B,在这个过程中,力 F 的大小将(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10. 端午节赛龙舟时,运动员一手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如图所示.此时桨属于_(填“省力” “费力”或“等臂”)杠杆;当运动员向后划桨时,龙舟就向前行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11.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均匀木板已调节到水平平衡状态.在支点 O 的两边分别有做相同匀速直线运动的
4、甲、乙两玩具电动小车,当重为 4 N 的甲车位于支点右边距支点 3 m 处时,为保持木板平衡,重为 6 N的乙车应在支点左边距支点_m 处.如果甲车速度为 0.15 m/s,则乙车的速度应为_m/s 才能保持木板平衡始终不能被破坏.(车未到支点 O 前). 12. 如图所示,利用羊角锤撬起钉子,请你在羊角锤 A 点处画出所能施加最小动力 F1,并画出阻力 F2的阻力臂 l2.13. 如图所示,用起子开启瓶盖,请确定支点 O 的位置,画出 F 的力臂.414. 小锦小组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
5、端下沉,他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到最大限度后,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这时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甲所示,是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情境,接下来他在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_格处. (3)通过不断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各次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其他小组交流后,他们又做了如图乙、丙、丁三次实验,其中_图所示实验能直接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 15.
6、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5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 F1和动力臂 l1的数据,并绘制了 F1与 l1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 l1为 0.1 m 时, F1为_N. 参考答案:1-9 DCDCC BDCB10. 费力 相互的11. 2 0.112. 613. 14. (1) 右(2) 四(3) 丁15. (1) 左(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