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13083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 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二、文题背景

2、(一)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著有宋学士文集。(二)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

3、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 。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1易错字嗜(sh)学 砚(yn) 逾(y)约 叱(ch)咄(du)负箧(qi)曳(y)屣(x) 皲(jn)裂 媵(yng)人烨(y)然 持汤沃(w)灌 以衾(qn)拥覆 绮(q)绣俟(s) 缊(yn)袍敝衣2多音字容臭(xi) 既加冠(gun) 僵劲(jng)3通假字 四支僵劲 支-肢 “肢体” 皆被绮绣 被-披 “穿”2(一)学生自读,梳理文意1重点字词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 不懈怠,不放松读书。走:跑。逾越:超过预定的期限。以是:因此。既加冠:已经到了成年。患

4、: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曾经。趋:奔,快走。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叱咄:训斥,呵责。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廪稍:官家给的粮食。2一词多义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 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弗之怠:之:指抄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3词类活用笔录

5、 用笔抄写。 (名词做状语)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4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热水 今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奔,快走 今趋势 卒获有所闻 卒:古最终 今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以之35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具体研习(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二)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

6、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三)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

7、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 )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深入思考(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确: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 “嗜学” 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

8、。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二)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明确: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4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四、延伸拓展:宋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五、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 , “囊萤映雪”等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六、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