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石 壕 吏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石壕,在今河南陕县,石壕吏就是在这个地方当官的官吏,诗中的“石壕吏”就是负责抓兵丁的石壕的差役。知作者杜甫见第二课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明背景公元 758 年,为平息“安史之乱” ,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
2、, 石壕吏就是其中一篇。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1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提示:审清题干中的“遭遇” 。参考答案: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应役。品语言2 “听妇前致词” ,谁听?又向谁致词呢?诗的结尾处有一句明显写诗人侧耳倾听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明确说话对象,把握诗人情感。参考答案:杜甫听;老妇向县吏致词;结尾处“如闻泣幽咽”也表示倾听。有意倾听实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战乱使人民灾难深重,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人民深切的同情。2析技巧3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得很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提示:明确次要
3、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即侧面衬托的作用。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通过老妇人的悲惨境遇的诉说,更能揭示导致这种境遇的官吏的残暴无情。悟意旨4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吏”与“老妇”的对话,老妇的回答是从几个方面来说的?提示:抓住老妇回答的话语概括。参考答案:三个方面。第一,服役惨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二,家中困境:“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第三,被迫服役:“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5这一首叙事诗表现了什么主题?提示:联系背景,抓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的理解。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人也不放过的见闻,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
4、百姓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卖 炭 翁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卖炭翁,即卖炭的老人。这是白居易描写宫市买卖的一个镜头,卖炭翁的遭遇概括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知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现存诗 3 000 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明背景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
5、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但是, 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从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31根据文章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苦” ,那么卖炭翁都遭受了哪些苦呢?提示: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卖炭翁遭受了烧炭苦、运炭苦、炭被抢的苦。这苦也有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落实到具体词句上就是烧炭艰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运炭困苦“衣正单” “一尺雪” “晓驾” “辗冰辙”“牛困人饥”
6、“泥中歇” ;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品语言2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加以赏析。提示:疏通大意,从技巧、用词、表意等角度分析。参考答案:“身上衣正单” ,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 ,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能卖个好价钱。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而用“可怜”两字则又直接倾注了无限同情,禁不住令人泪下!悟意旨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7、想感情?提示:把握“卖炭翁”形象来体会感情。参考答案:诗人通过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有力地鞭挞了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并对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关 山 月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吴兢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主要是表现战士思乡的。知作者陆游见第五课落梅二首(其一)明背景关山月作于陆游闲居成都时。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又一次被免官,从此闲居成都。次年,他在成都曾用乐府旧题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 出塞曲 战城南 ,三首古诗自成一组,集中表现了作者谴责和议、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是陆游
8、乐府诗中的名作。4精 要 赏 析 析技巧1诗人是怎样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提示:抓住“细节” ,构成画面,表达情感。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来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悟意旨2这首诗思想内涵丰富,共有几层内涵?请概括。提示:赏析每一个句子,体会诗人情感。参考答案:(1)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谴责和对朝廷大臣不顾国家安危,不修战备,醉生梦死行径的无情鞭挞。(2)对将士们壮志难酬、白白死去的遭遇的同情和叹惋。(3)对金人盘踞中原现状的愤怒。(4)对渴望恢
9、复故土的中原遗民的同情与哀叹。田 家 词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穆宗长庆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 卷,补遗 6 卷,存诗 830
10、余首。补注解唐朝自安史之乱起,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压得劳动人民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元稹自幼家贫,并亲眼看到战争给人民尤其是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他在参加制科5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元稹于元和五年(810)贬斥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九年再出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二年,他得到刘猛、李余写的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十分感动,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 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再一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赏 读 评 价 1开篇六句运用叠字写当
11、时农民之现状,通俗易懂,请赏析。答:_参考答案:“吒吒” ,农民的叱牛声。 “确确” ,土块坚硬的样子。 “趵趵” ,牛蹄声。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簇簇” ,丛集的样子,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 “辘辘” ,车轮声。 “月月” “辘辘” ,标志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2 “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三句以忠厚之辞表愤激之意,耐人寻味。请分析。答:_参考答案:这三句表面上是说: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实际上是农民的
12、极端愤激之词,背后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一代被压榨、折磨死了,下一代还要继续受压榨、折磨;老牛被杀了,小牛还会面临同样的命运,战争一天不停止,农民的沉重灾难就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全诗就在田家的这种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中结束了,而农民的深重灾难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意义极为深远。6咏 田 家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聂夷中(837?),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省永济西)人。出身贫寒。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久滞长安,后授华阴县尉,仕途颇不得意。不知所终。其诗多为五言,尤工乐府。内容充实,多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淫奢。语言质朴无华,深切动人。 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余首。补注解本诗作于
13、唐末农村破产、广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的严酷背景下。此诗问世后,深受唐末统治者重视。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赏 读 评 价 1.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两句中表时间的词语和两个动词颇值得玩味,请找出并赏析。答:_参考答案:“二” 、 “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 “卖” 、 “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的现状。2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这两句紧贴开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
14、谷”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 “眼前疮”比喻眼前急难, “心头肉”比喻丝谷等农家用来度日的命根子。3.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本是对“君王”的希冀之语,但其中却包含了双重对比的意味。请赏析。7答:_参考答案:从“君王”的角度来说,恩泽不均,只顾富室,不恤贫苦,这一对比,就把“君王”的阶级立场给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权贵豪门华丽的衣着,丰盛的筵宴,一边却是无衣无食,贫困破产,逃亡在外。这一对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严重恶果给突现出来了。如此形象的对比,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烘托得淋漓尽致。汝 坟 贫 女资 料 助 读
15、 知作者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初期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 。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宛陵先生文集 ,又曾注释孙子 。补注解这首诗作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时作者任河南襄城县令。诗中以女子口气自述,是受了唐代杜甫“三吏” “三别”的影响。自述体的长处在于能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赏 读 评 价 1开头两句“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起笔两句扣题,同时
16、,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2 石壕吏中老妇的回答说出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本诗的这位妇女的哭诉也说出了8三方面事实,请简要概括这三方面事实。答:_参考答案:第一方面:由“自言有老父” ,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第二方面: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后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第三方面: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贫女弱质,将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却因无力安葬而嚎哭。3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答:_参考答案: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兵,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
17、民在兵役中所遭受苦难的社会现实。伤 春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现在属河南)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主要贡献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 19 首。补注解建炎三年(1129)的冬天,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建康,宋高宗从海上奔逃。建炎四年(1130)的春天,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 伤春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9赏 读 评 价 1首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结合课本注释,找出所用典故,并阐明所含观点
18、。答:_参考答案:汉代甘泉的典故,表明朝廷没有平定边患的良策。2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来扣题并表达自己情感的,请赏析。答:_参考答案: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孤臣,作者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霜发,即白发。化用了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用了杜甫“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的诗句。此处“烟花” ,泛指春景,也切合诗题的时令。这都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3 伤春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
19、:伤春一方面对南宋朝廷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 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的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10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永州零陵丞,从张浚学。浚勉以正心诚意,遂以诚斋为号。孝宗时,召为国子监博士,历大常丞、大学侍读。历仕光宗、宁宗朝,以宝谟阁学士致仕。所撰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今存。补注解淳熙十六年(1189)冬,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是他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
20、。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诗人经淮河北上,自然会对这种“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分裂局面产生感触: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大人民,怨恨南宋统治者的卖国求安,感触是丰富而深沉的。赏 读 评 价 1诗的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答:_参考答案: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本诗中表现诗人“意不佳”原因的诗句是哪两句?结合课本注释,理解“何必”二字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三、四句。作者说“何必” ,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以桑干河为边防线的看法,其实诗人
21、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婉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33社会写真类诗词的鉴赏11知考情1社会写真类诗歌,具有史学的价值。诗人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一直给后世文人和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的重要内容。鉴往知来,这类诗歌已经作为一个典型的题材进入命题人的视野。2命题侧重于对诗歌内容以及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解读和探究。3把握诗中对比、衬托的特点,揭示诗歌的深层内涵也是命题的重点方向。悟考题(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
22、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 狱,中有冻死囚。注 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 ,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一脉相承。参考答案: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解析: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 ,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
23、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参考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 ,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12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学技法解答讽刺诗词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明确讽刺诗词的内涵及分类。讽刺诗词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 ,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喻诗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
24、:一类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另一类则是通过品评历史事件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2掌握讽刺诗词主题常见表达方法。(1)借古讽喻今。古已有之,今人又去做,是不知有古人也,所以借古之有来讽今人,使今人吸取教训。(2)借物讽喻事。本意要说某事,不明说,而先言某事物,进而引起所说之事,委婉含蓄。(3)直接讽喻,表达情感。(4)比兴手法来讽喻。历代的讽刺诗,大都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兴手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庸性情的一种表现。比兴手法的使用特点:借助物象寄寓情感,达到委婉冲淡的表达效果。3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4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讽刺对象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对 应 学 生 用 书
25、 P85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邺城(y) 老妪(y)幽咽(y) 辗冰辙(nin)B翩翩(pin) 口称敕(ch)叱牛(ch) 系向牛头(j)C和戎(rn) 剜却(wn)今宵(xio) 歆羡(xn)D牛吒吒(zh) 蹄趵趵(bo)闾里(l) 拊膺(f)解析:选 D D 项, “趵”应读“b” 。13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惟有乳下孙 B系向牛头充炭直C晓驾炭车辗冰辙 D幸愿相依傍解析:选 D A 项, “惟”通“唯” ,只有;B 项, “直”通“值” ,价值;C 项, “辗”同“碾” ,轧。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 B有吏
26、夜捉人C听妇前致词 D自言有老父解析:选 D A 项“暮” ,名词作状语,在傍晚;B 项“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项“前” ,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存者且偷生,_。 (杜甫石壕吏)(2)可怜身上衣正单,_。 (白居易卖炭翁)(3)和戎诏下十五年,_。 (陆游关山月)(4)_,厩马肥死弓断弦! (陆游关山月)(5)六十年来兵蔟蔟,_。 (元稹田家词)(6)_,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7)拊膺呼苍天,_! (梅尧臣汝坟贫女)(8)_,坐使甘泉照夕烽。 (陈与义伤春)(9)何必桑干方是远,_!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答案:(1)死者长已矣 (2)心
27、忧炭贱愿天寒 (3)将军不战空临边 (4)朱门沉沉按歌舞 (5)月月食粮车辘辘 (6)医得眼前疮 (7)生死将奈向 (8)庙堂无策可平戎(9)中流以北即天涯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 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5请赏析“次第” “红尘”两词的妙处。答:_14_参考答案:“次第”是“依次”的意思,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开,等候运送荔枝的专使的到来,可见唐玄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从而表现唐玄宗的荒淫和杨贵妃的骄逸。 “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使得地面尘土飞扬,目的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两个词语
28、同时揭示主题,一唱一和,作者可谓炼字如神。6 “一骑红尘”与“妃子”说明了什么深刻的含义?答:_参考答案:说明了百姓专使的劳苦辛酸,帝王贵妃的骄奢淫逸。这样鲜明而且强烈的对比,暗含唐王朝统治行将就“墓”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李儋元锡 注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 此诗是作者晚年任滁州刺史时所作。写此诗的前一年的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到写此诗时,长安还未收复。李儋,字元锡,是作者的诗友,时任殿中侍御史。7对于此诗的前四句,有人说是以景衬情,是正衬;有人说是反衬。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述之。答:_15参考答案:前四句是反衬。前两句,诗人见到花开,见景思人,想到去年此时与朋友分别。不管去年花里与友别,还是今日思君,美好的春景都是反衬诗人心中的愁闷。三、四句写国事和个人前途都是一片茫然,美好的春色更添心中的愁闷,使人感到作者心中的苦闷。8此诗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第三联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身多疾病而想退隐乡间的愿望,以及面对百姓流亡,自己无能为力的羞愧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客 从杜 甫客从南溟来,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