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课时 溶解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过程与方法】(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
2、信息。【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固体的溶解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536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_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 20_时,31.6_g 硝酸钾溶解在 100_g 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或 20_时,100_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31.6_g 硝酸钾)。320 时 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g 氯化钠,则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_g。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
3、溶解度0.01 g,为难溶物质;溶解度为0.011 g,为微溶物质;溶解度为 110 g,为可溶物质;溶解度10 g,为易溶物质。【合作探究】仔细分析比较教材第 36 页表 91 中的溶解度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同,说明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2【教师点拨】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_g 溶剂,饱和状态,单位:g。描述固体的溶解度时,上面四个要素缺一不可。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除溶质的性质和温度外,还有溶剂的性质。3因为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
4、关,所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跟进训练】120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 7.4 g,它表示( D )A20 时,100 g 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 7.4 gB20 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 7.4 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100 g 水溶解 7.4 g 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D20 时,100 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7.4 g 氯酸钾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将 30 克食盐放入 50 克水中充分搅拌,可得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A )A68 克 B80 克C86 克 D无法判断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1)把 20 克某物质溶解在 100 克水里恰好
5、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 20 克。答:说法错误。原因:未指明温度。(2)20 时 10 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克。答:说法错误。原因:未说明溶剂水的质量是 100 克。(3)20 时 10 克氯化钠可溶解在 100 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克。答:说法错误。原因:未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4)20 时 36 克食盐溶解在 100 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克。答:说法正确。知识点二 溶解度曲线【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638 页,完成下列填空: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的物质
6、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3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1)由教材第 37 页图 912、图 913 可以看出,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下: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为“陡升型” ,代表性的物质是硝酸钾。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为“缓升型” ,代表性的物质是氯化钠。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为“缓降型” ,代表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对应的溶液一定
7、是饱和溶液。(3)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质在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教师点拨】1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一定要指明是同一温度。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结晶方法:陡升型的曲线对应的物质在提纯时,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缓升型的曲线对应的物质在提纯时,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跟进训练】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D )A 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C要使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 t2时,往 100 g 水中加入
8、90 g 甲,充分搅拌后得到 190 g 甲的溶液2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t2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B t1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4Cb 中混有少量的 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D将 b 的溶液由 N 点变成 M 点可以用加入适量固体 b 的方法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 点表示的意义是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在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3)将 t3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4)若甲物质中含少
9、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知识点三 气体的溶解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8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 101_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合作探究】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的压强减小,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逸出,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答:喝了汽水以后,由于人体内的温度较高,导致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逸出,所以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温度有关。【教师点拨】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3)压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跟进训练】1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 A )A升高温度 B减少氧气的体积C减少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B )5A B C D3打开汽水瓶瓶盖,当大量气泡逸出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瓶中溶液的溶质减少B瓶中 CO2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瓶中溶液的质量减小D瓶中溶液是 CO2的不饱和溶液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