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2课时全析高考题型学案.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13561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2课时全析高考题型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2课时全析高考题型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2课时全析高考题型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2课时全析高考题型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2课时全析高考题型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课时 全析高考题型学技法补短板答 题 必 备 范 句 不 仅 要 答 对 “点 ”, 更 要 答 出 “范 ”1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缺乏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2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且由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或局

2、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5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需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6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7大脑皮层除了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发生障碍,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自己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成为运动性失语症。8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

3、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9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负反馈调节。10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1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1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13T 细胞、B 细胞

4、、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14体液免疫中 T 细胞主要起到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中 T 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具有裂解靶细胞的作用。215抗体能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干扰素等淋巴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力。16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17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

5、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题型一 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 对兴奋传导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通过题干提供的信息判断指针偏转方向和次数,解答题目时要分清电流计接头的位置是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二是通过指针偏转来判断反射弧的完整性,分析时要注意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和电流计的位置。典例 1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图甲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将 2 个微电极置于图中 b、c 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 e 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请分析回答:(1)牵张反射反射弧

6、的神经中枢位于_,效应器是_。(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 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 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同时兴奋也经 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大脑发出的冲动作用于 和 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3神经元的作用,抑制 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填“收缩”或“舒张”),其生理意义是_。(5)刺激 e 处时,e

7、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图中的_。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甲图: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乙图: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在箭头处给一适宜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丙图中的 c 点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丙图中的 a 点和丁图中的 b 点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

8、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 c 点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1)(2)(5)三小题是对反射弧的组成和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和特点考查,(5)题需要对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准确判断,属于基础内容。4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3)题应结合题干分析出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题需理解题干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抑制 传出神经的活动”的含义才能正确答题。解析 (1)从图示可知牵张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2)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

9、传递是单向的。兴奋经 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能维持一段时间,是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 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因为过度兴奋而受到损伤。(5)刺激 e 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c 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 b 点还处于静息状态,即 b 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当兴奋

10、经过 c 点未到 b 点时,b、c 点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计指针处于中间位置;当兴奋传至 b 点时,c 点为静息状态,膜外为正电位,b 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当兴奋传至 b 点左侧时指针又回到中间位置,即先后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电流变化曲线符合 C 图。答案 (1)脊髓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正)反馈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舒张 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5)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或由正变负再变正) C三、防细节失分(1)答题要全面。知识的掌

11、握要全面、准确,不能漏点,更不能似是而非。如本题第(1)小题,不能把“效应器”答为“传出神经末梢” 。(2)审题要细致。答题时要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细致审题,准确答题。如本题第(5)小题只要答出 e 处膜外电位变化即可,而不是完整的膜电位变化。对点训练1某生物科研小组做了如下有关神经调节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科研小组的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装片,图甲和图乙是他在装片中看到的两个图像。甲中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_;乙中看到的主要是_的末梢及末端膨大结构,该结构能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5(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

12、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S)中。给 e 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 S 中的 Na 浓度,b 点的静息电位将_(填“基本不变” “增大”或“减小”),若给 b 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填“不变” “增大”或“减小”)。(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 e 点与 d 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 b 处刺激,预计 d 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_。解

13、析:(1)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其中短的突起是树突,长的突起是轴突,图甲显示的是细胞体和树突,图乙显示的是轴突及其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故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 e 点,兴奋只能传至 d 所在神经元,d 所在神经元不能将兴奋传至乙电流计所在的神经元,故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当神经元外界溶液中 Na 浓度降低时,给 b 点一个强刺激,进入细胞内的 Na 数量减少了,内外电位差减小,即动作电位减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内 K 外流造成的,故膜外 Na 浓度降低,静息电位基本不受影

14、响。(3)该药物可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因而神经递质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局部麻醉后,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说明刺激没有传到大脑皮层,所以可能失去作用的部位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注入麻醉药后还能运动,说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是完好无损的。答案:(1)细胞体和树突 轴突 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2)不会 基本不变 减小 (3)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题型二 探究兴奋传导或传递方向的实验 兴奋传导和传递类题目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两大类,一是反射弧完整性的判断实验,注6意设计实验时实验原则的遵守;二是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证明,注意兴奋在

15、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典例 2 (2013安徽高考)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_;_。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传导(递)特点的实验设

16、计思路模型图示(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中处,观察 A 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电刺激处A 有反应Error!(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 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7第(1)题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是平时学习中常做的题目,只要明确实验设计思路即可解答。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2)题需抓住“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进行分

17、析, “电位计有波动”得出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电位计未出现波动” ,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和之间的环节,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解析 (1)设计实验可以应用图中的已有信息进行逆向思考,即在神经纤维的哪个位置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该位置两侧都能够观察到相应的电位变化(或肌肉收缩),而另一神经纤维上没有电位变化。(2)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未出现波动,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和之间的环节,可能是突触前膜不

18、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三、防细节失分(1)合理选取研究对象。做兴奋传导实验时,一般选取传出神经,可借助效应器的效应来判断兴奋的传导。(2)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在分析反射弧损伤类问题时,多用排除法,逐项排除反射弧的五部分即可。对点训练2(2018河南实验中学模拟)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9、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 ms 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5 min 后 65 65 10 min 后 50 2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15 min 后 40 0(1)第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75 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 0.5 ms 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8被称为“兴奋的延迟” ,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识别,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

20、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 BAPTA 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解析:(1)第组为对照组,该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变为负值,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膜外比膜内电位低 75 mV。兴奋延迟的

21、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后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2)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组表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越来越低,最后消失,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可使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可用来作为麻醉药或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4)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药物 BAPTA 能迅速结合钙离子,从而阻断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若突触

22、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答案:(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题型三 激素分泌的调节的类型激素分泌类题目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三大类,一是通过过程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机理;二是通过调节图考查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三是通过信息资料综合考查下丘脑的功能和其他调节过程。典例 3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生理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图中 A、B、C、D 表示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9(1)当受到寒冷刺激

23、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填激素名称)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 A,进而导致体内 B 分泌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调节。为了达到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体的耗氧量_,尿液量_。(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刺激,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轴突末梢内的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 A 细胞膜上的_结合,引起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多,促进_分解,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3)当吃的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_合成并分泌的,其作用的靶细胞是_。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

24、脑合成,经垂体释放。(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第(1)和第(3)题是基础题,对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型要做到心中有数。第(1)题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10腺激素,进而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此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第(3)题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最终导致尿量减少。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2)题结合血糖调节的过程分析相关神经和激素的作用。神经递质是由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

25、接受刺激,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相应的神经递质与胰岛 A 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解析 (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此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为了达到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同时尿液量也增加。(2)神经递质是由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刺激,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相应的神经递质与胰岛 A 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3)

26、当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最终导致尿量减少。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增加 增加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3)下丘脑 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三、防细节失分(1)明确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型的原理、过程和实例。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三种模型的异同点,才能掌控全局,把握细节。(2)熟知各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如本题第(3)小题,考查的即为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对点训练3(2019 届高三湖北五校联考)人体内体液调节广泛存在,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保

27、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_,该激素作用于_(填“胰腺”或“胰岛”),引起胰液的分泌,该激素还可抑制胃酸的分泌。(2)严重呕吐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通过刺激位于_的感受器,引起_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乙醇可抑制该激素的分泌,故饮酒后尿量会_。(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受垂体的调节,而垂体的活动又受下丘脑调控,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调节。机体通过_作用,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11解析:(1)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该

28、激素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2)严重呕吐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通过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乙醇可抑制该激素的分泌,故饮酒后尿量会增加。(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受垂体的调节,而垂体的活动又受下丘脑调控,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体通过反馈(负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答案:(1)促胰液素 胰腺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增加 (3)分级 反馈题型四 验证激素功能的实验验证激素功能类题目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两大类,一是通过提供文字信息让学生去设计实验,考查实验原理和设计实

29、验的原则、实验步骤;二是通过提供实验表格数据,让学生去分析实验的结果和总结实验结论。典例 4 (2016浙江高考,有改动)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切除甲状腺饲养 14 天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饲养 14 天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1 次 /天,共 14 天_W_1 次/天,共14 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胃中。(1)表中 W 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_。(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

30、线表示)。(3)分析与讨论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_,该激素经血液运至_发挥作用。通过服用放射性 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_,_。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1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一般思路 某 种 方 法 处理 实 验 动 物 出 现 相 应病 理 症 状 添 加 某 激 素后 恢 复 正 常 推 知 相 应 激素 生 理 功 能2方法示例12(1)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2)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第(3)题为基础内容,对常见的验证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思路要准确把握。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该激素经血液运至垂体发挥

31、作用。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1)(2)题需结合题干和表格数据进行解答,具有一定的难度。(1)题由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乙组为甲组的对照,以消除手术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丁组则为丙组的对照,因此 W 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应为生理盐水灌胃。(2)题用坐标系表示预测实验结果时,因变量(纵坐标)应为实验测定的结果值,即小鼠的耗氧量,自变量应为实验时间。解析 (1)由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乙组为甲组的对照,以消除手术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丁组则为丙组的对照,因此 W 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应为生理盐水灌胃。(2)用坐标系表示预测实验结果时,因变量(纵坐标)应

32、为实验测定的结果值,即小鼠的耗氧量,自变量应为实验时间。四种处理的小鼠应以四条曲线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切除甲状腺的小鼠(甲组)耗氧量应逐渐下降,低于对照组(乙组)。每天以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的小鼠(丙组),耗氧量应逐渐升高,高于对照组(丁组)。由于手术对乙组小鼠的影响,导致其耗氧量稍高于丁组。图解见答案。(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血液运至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碘(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可以通过测定甲状腺处的 131I 放射性强度检测甲状腺的功能。答案 (1)生理盐水灌胃(2)13(3

33、)下丘脑 垂体 I 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 131I 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三、防细节失分(1)正确选取实验方法。在验证激素生理功能时,应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确定实验方法,如胰岛素不能用饲喂法,同时要注意设置对照组,如本题第(1)小题。(2)记录实验结果。若用坐标曲线或表格记录实验结果,要先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如本题第(2)小题。对点训练4(2018保定模拟)请回答下列与肾上腺素有关的问题。(1)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以通过_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寒冷时,它与_都具有促进产热的作用;饥饿时,它又与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2)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肾

34、上腺素既可以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_变化,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_调节。由此可知,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既是_,也是激素。(3)已知药物 V 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现设计实验探究药物 V 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见下表)。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表中所示注射药剂,其中 A 组注射_。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药物 V 的作用是_呼吸速率,该药和肾上腺素的作用相互_。注射药剂种类组别药物 V 肾上腺素耗氧量(10 3 mL)A 2.0B 1.7C 2.5D 2.3注:“”表示注射该药剂。解析:(1)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

35、腺素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寒冷时,它与甲状腺激素都具有增加产热的作用;饥饿时,它又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2)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既可以与突触后膜上受14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负)反馈调节。由此可知,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既是神经递质,也是激素。(3)A 组为对照组,所以 A 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加入药物 V 时耗氧量减少,所以药物 V 的作用是降低呼吸速率,该药和肾上腺素的作用相互拮抗。答案:(1)体液 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2)电位 (负)反馈 神经递质

36、 (3)等量生理盐水 降低 拮抗题型五 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免疫类题目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两大类,一是通过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去补充实验步骤,考查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二是通过新的科技信息、新药的研制等实验过程,考查免疫异常及免疫学应用的知识。典例 5 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和免疫应答水平必须适应免疫防御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需要,这要通过精确的免疫调节来实现。请回答下列问题:(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细胞内_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B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 B 细胞和_细胞,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

37、受体,但这些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_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2)抗体主要存在于_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A 组处理:注射抗原。B 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 50 d 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_(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下。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 B细胞表面存在_,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 B 细胞结合,从而抑制 B 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机制。人体内还

38、有一种抗体调节的方式,当体内抗体浓度升高时,通过_结合,使得与 B 细胞结合的抗原减少,导致抗体分泌量也下降。(3)通过抗原和抗体等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运作。如果调节异常,淋巴细胞15可能会_,从而导致淋巴瘤(一种恶性肿瘤)的发生。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抗体功能的实验探究(1)探究抗体具有专一性: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2)探究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 a、b 两组。a 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 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观察两组小鼠生活状况。

39、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第(1)(3)小题为基础题。(1)题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B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浓度(数量)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3)题淋巴细胞分裂失控,可导致淋巴瘤的发生。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2)小题有一定的难度,据图可知,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 B 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当抗体浓度较高时,抗体可与 B 细胞表面的抗体

40、受体结合,从而抑制 B 细胞的功能,导致产生的抗体减少,因此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抗原减少是抗体与之结合的结果,抗原减少后 B 细胞受到的刺激减弱,因此抗体分泌量也会下降。解析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刺激相应的 B 细胞或 T 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 B 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浓度(数量)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2)抗体是分泌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据图可知,B 曲线

41、50 d 后抗体浓度降低,因此抽出部分血液后补充的是等量不含抗原的血液;之后 B 曲线抗体浓度上升并高于 A 组,说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 B 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当抗体浓度较高时,抗体可与 B 细胞表面的抗体受体结合,从而抑制 B 细胞的功能,导致产生的抗体减少,因此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16抗原减少是抗体与之结合的结果,抗原减少后 B 细胞受到的刺激减弱,因此抗体分泌量也会下降。(3)恶性肿瘤即癌变,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答案 (1)特异性免疫反应 吞噬 溶酶体 浆 浓度 (2)血浆 不含抗原的血液 抗体受体 (负)反馈 抗体与抗原 (3)分裂失

42、控(无限增殖)对点训练5(2018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病原体 A(抗原 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 ad 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A 的是_。(2)图中 d 过程能阻止病原体 A_。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_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3)图中 a 过程显示细胞甲(B 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 A 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 B 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 B 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 B 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 B 淋巴细胞消失

43、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再给小白鼠注射低剂剂量_ _ 再给该小白鼠注射_ _解析:(1)图中细胞甲、乙、丙分别为 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和物质是 B 细胞、记忆 B 细胞和抗体。(2)d 过程是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若抗体攻击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会导致化

44、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受阻,肌肉不能收缩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3)体内的某种 B 淋巴细胞在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的作用下,会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再次注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时,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因为其他种类的 B 细胞仍然存在,所以注17射乙种抗原时,会发生免疫反应。答案:(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 (2)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化学信号电信号 (3) 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乙种抗原 发生免疫反应6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 DC 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 细胞能通过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2)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 T 细胞外具有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等。(3)T 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4)DC 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