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1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讲义.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13714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1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1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1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1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1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提分攻略 1 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提分攻略 1 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对应学生用书第 1页)考生不了解命题人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不能准确识破选项所设置的答题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 。下面我们再来明确回顾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六大设误手段及错误选项所设的九大陷阱,以便考生在答案的“准确”上有所突破。六大设误手段删减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可能使语意发生改变,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使原文内容发生改变。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使原文意思

2、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错误选项。遗漏看似保留了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使信息随意组合,形成错误2选项。九大命题陷阱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就是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范围不清(误划类别)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扩大、缩小(以偏概全),或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为一类。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将一些

3、似乎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造成选项中表述的概念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或发展趋势等内涵发生改变。因果混乱因果混乱就是故意弄错因果关系,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或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因(条件)”变成了“果” ,或把“果”变成了“因(条件)” 。混淆时态混淆时态,就是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故意把先期说成后期,把已然说成未然,把或然说成必然。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意时,增添了原文中没有的信息,也就是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说法绝对说法绝对是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

4、对的情况。混淆是非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即时训练1选项 (2018全国卷T1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 。根 本 原 因对应文本 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 的。意 义 重 大3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选项中“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原文中说“是意义重大的” ,选项曲解文意。2选项 (2017天津卷 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

5、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 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 。指 时 杆 、 日 晷 、 漏 壶 等 作 为 参 数对应文本 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 。人们为了更时 间 是 参 数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 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 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选项采用“遗漏”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原文表述

6、为“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选项说成“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这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选项张冠李戴。3选项 (2017全国卷T1C) 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明 代 社 会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青 花 瓷 的 风 格 表 明对应文本 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明 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 ,明代中国明 代 中 外 文 明 的 交 流 高 峰 密 切 相 关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 就反映了这一点。青 花 瓷 的 两 次 外 销 高 峰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7、】 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原文的表述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 ,而选项却扩大为“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 ,属扩大范围;“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的说法属偷换概念,是“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反映了明代中国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 。4选项 (2018全国卷T1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4,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大 数 据对应文本 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 数 字 化 记的抵抗。忆 霸 权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采用“改变”和“添加”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原文指的是“被遗忘权”是对“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而不是对抗

8、大数据,选项偷换概念;文章并没有提到“隐私权”对抗大数据,属无中生有。5选项 (2018全国卷T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 个人信息选是 因 为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对应文本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 海 量 的 数 字 化 记 忆 不 仅 唾 手,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可 得 , 甚 至 比 选 择 性 删 除 所 耗 费 的 成 本 更 低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采用“拼凑”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

9、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所述, “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结果,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的根本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 。选项强加因果。6选项 (2012江西卷 T7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 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已 经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对应文本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 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似 乎 可 以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

10、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原文表述为“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 ,把“似乎可以”变成了“已经” ,把“未然”变成了“已然” 。选项混淆时态。57选项 (2018全国卷T3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对应文本 保持城市的 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空 间 弹 性 、 制 度 弹 性 、 意 义 弹 性 ,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采用“拼凑”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文本是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

11、弹性并列来谈的,并未谈及前两者跟后者的关系,选项的说法属无中生有。8选项 (2018全国卷T3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对应文本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在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某 种 程 度 上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采用“删减”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选项删除“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限制语,改变了原文观点,导致说法绝对。9选项 (2017全国卷T1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 关系。无对应文本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 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成 为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 ,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融 为 一 体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比对分析: 【参考答案】 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置错误选项。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混淆是非,选项用否定词“无”将原文“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世界时尚”一句中肯定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意思变成了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