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1课时)复习练案.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113842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1课时)复习练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1课时)复习练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1课时)复习练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1课时)复习练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1课时)复习练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 1 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8天津和平区期末)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厚度随时间变化。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B )A12 月 B45 月C78 月 D1112 月2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D )A植被茂盛,吸收大气中 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C风力减弱,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 D地表增温,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解析】 第 1 题,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

2、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45 月气压值变化最大,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45 月,B 对。A、C、D 错。故选 B。第2 题,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D 对。植被恢复,雨季来临,全球变暖等不是主要原因,A、B、C 错。故选 D。(2018重庆三诊)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谷 1 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据图完成34 题。3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 C )- 2 -A190 米 B260 米C330 米 D400 米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逆温现象持续时间约为 8 个小时B8 时逆温层厚度达到一天中最大C该地逆温形成仅与夜晚吹山风有关D日较差大小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解析】 第 3 题,根据图例,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温差约 2,海拔每升高 1000米,气温下降 6,谷底、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 330 米,C 对。A、B、D 错。第 4 题,逆温现象指的是下面温度低,上面温度高,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持续时间即谷底温度低于坡顶温度的时间,持续时间约为 14 个小时,A 错误。根据图示各时刻的谷底、坡顶温差,6 时逆温层厚度可能达到一天中最大,B 错误。该地逆温形成与夜晚吹山风有关,也与天气状况有关,C

4、错误。气温日较差越大,夜晚降温幅度越大,日较差大小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D 正确。(2018山西孝义一模)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 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 19612008 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据此完成 56 题。5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6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B )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B减少农药使用量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D改变耕作制度【解析】 第 5 题,本题主要

5、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同纬度西部负积温等值线南凸,说明其数值大于东部,说明西部较东部冷,主要是由于东部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西部黄土高原,地势高,起伏较大,故答案选 B 项。第 6 题,甲处负积温等值线向高值凸出,说明该处负积温值较同纬度偏低,积温低,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A 错误;因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下降,B 正确;积温低,农作物和果树容易遭受冻害,不利于安全越冬,C 错误;不会改变耕作制度,D 错误。故答案选 B 项。(2018广西南宁二测)2018 年 1 月 7 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 38 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 3 -分别在 2016 年和 201

6、7 年)。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据此完成 79 题。72016 年以前,有利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是其( B )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B地处迎风坡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82016 年以前冬季,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C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C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D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的到达9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D )A极端

7、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B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温降低D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冷空气强盛【解析】 第 7 题,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 1000 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再仔细审题,该题设问为“2016 年以前,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 对;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气候应干旱,和题目不符,A

8、错;该地濒临地中海,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 错;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形成降雨,D 错。故选 B。第 8 题,本题要抓住“2016 年以前冬季”来分析。冬季,该小镇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 错;冬季,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B 错;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 对;由图可知,该地的西南部、南部有高山存在,北侧是地中海,不是四面环山,D 错,故选 C。第 9 题,由材料可知,冬季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

9、区海冰融化加快。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使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 D 对;极端天气有冷有热,天气变冷时海冰不会融化,A 错;冬季海平面上升会使气温升高,气压变低,使冷- 4 -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B 错;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压降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C 错。故本题选 D。(2018山东烟台模拟)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10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C )A2 月 1 日、晴

10、天 B4 月 1 日、晴天C9 月 14 日、多云 D12 月 1 日、多云11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 )A地形 B土壤C气候 D纬度【解析】 第 10 题,该日的太阳辐射实际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A、B 错。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天的昼长约 11.5 小时,即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 9 月 14 日,C 对。12 月 1 日昼夜长短差异大,D 错。第 11 题,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即若是平原地区,此时未日落,A 对。同一地区的

11、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B、C、D 错。二、综合题12(2018重庆三诊)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5 -(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 68 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答案】 (1)西南季风的形成

12、原因: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气流;又因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草原区的形成原因: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水分条件只能满足高草生长。(2)表现:有突出的热季(35 月);雨季短,旱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 69 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

13、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解析】 (1)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气流辐合。夏季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纬度较低,蒸发强。导致该区域水分条件较差,只能适宜高草生长,形成草原带。(2)读图,与东- 6 -南亚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表现是有突出的热季,35 月,气温年较差较大。雨季持续时间短,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旱季长。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

14、响,一般 69 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的强度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13(2018湖南邵阳第三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安徽省淮河、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2016 年对淮河、长江安徽段调查发现,农业水污染超过工业、城市水污染,成为危害河流、湖泊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安徽省地形自北向南跨 5 个纬度,分为淮北平原(砀山、蚌埠)、江淮丘陵(合肥、滁县)、沿江平原(安庆、芜湖)、大别山区(岳西)与皖南山区(屯溪)。下图为安徽省年平

15、均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下表为安徽部分地形区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安徽部分地形区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表(单位:mm)最大值 最小值 68 月占全年比重(%)淮北平原 1338.0 433.0 54.5江淮丘陵 1538.0 610.0 43.3沿江平原 2036.0 567.0 37.2皖南山区 2523.0 933.0 34.7(1)描述该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2)说明该省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3)分析降水特征对该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析该省农业水污染严重的原因。【答案】 (1)年降水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南部多、北部少);山地降水多于丘陵、平原

16、地- 7 -区。 (2)特征:纬度越高,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越高(南部低北部高),原因:取决于夏季风影响时间长短和影响频次;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主要来自于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纬度越高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越短,受夏季风影响频率越低,降水越集中于夏季,其他季节降水少,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比重越大(任答 2 点)。(3)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降水变化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4)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化肥、农药,对河流、湖泊、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业水产养殖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畜牧禽类饲养产生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导致水

17、污染;农业生产分散,污染源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防治难度大(任答 3 点)。【解析】 (1) 该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结合图示直接读取,注意南北变化及地形不同导致的降水差异。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省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纬度越高,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越高。该规律取决于夏季风影响时间长短和影响频次。该地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纬度越高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越短,受夏季风影响频率越低,降水越集中于夏季,其他季节降水少,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比重越大。 (3)降水特征包含降水季节长短及降水变化率。该地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降水变化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排灌不当容易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4) 农业水污染严重一般包括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造成水污染;水产养殖导致水域富营养化;养殖业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导致水污染;由于农业生产分散,污染源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防治难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6721-3-1996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 Part 3 Flexural vibration resonance-curve (ISO 6721-3 1994 including Technical Corrigendum 1 1995.pdf DIN EN ISO 6721-3-1996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 Part 3 Flexural vibration resonance-curve (ISO 6721-3 1994 including Technical Corrigendum 1 1995.pdf
  • DIN EN ISO 6743-4-2015 Lubricants industrial oils and related products (class L) - Classification - Part 4 Family H (Hydraulic systems) (ISO 6743-4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3.pdf DIN EN ISO 6743-4-2015 Lubricants industrial oils and related products (class L) - Classification - Part 4 Family H (Hydraulic systems) (ISO 6743-4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3.pdf
  • DIN EN ISO 6744-1-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1 General methods of test (ISO 6744-1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1 2004《色漆和清漆用粘合剂 醇酸树脂 第1部分 通用试验.pdf DIN EN ISO 6744-1-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1 General methods of test (ISO 6744-1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1 2004《色漆和清漆用粘合剂 醇酸树脂 第1部分 通用试验.pdf
  • DIN EN ISO 6744-2-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phthalic anhydride content (ISO 6744-2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2 2004《色漆和清.pdf DIN EN ISO 6744-2-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phthalic anhydride content (ISO 6744-2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2 2004《色漆和清.pdf
  • DIN EN ISO 6744-3-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unsaponifiable matter content (ISO 6744-3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3 2004《色.pdf DIN EN ISO 6744-3-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unsaponifiable matter content (ISO 6744-3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3 2004《色.pdf
  • DIN EN ISO 6744-4-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 content (ISO 6744-4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4 2004《色漆和清漆用粘合剂 醇酸.pdf DIN EN ISO 6744-4-2004 Binders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 Alkyd resin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 content (ISO 6744-4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 6744-4 2004《色漆和清漆用粘合剂 醇酸.pdf
  • DIN EN ISO 676-2009 Spices and condiments -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SO 676 1995 including Cor 1 1997) Trilingual version EN ISO 676 2009《香料和调味品 植物命名(ISO 676 1995 含勘误表1 1997) 三种语言版.pdf DIN EN ISO 676-2009 Spices and condiments -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SO 676 1995 including Cor 1 1997) Trilingual version EN ISO 676 2009《香料和调味品 植物命名(ISO 676 1995 含勘误表1 1997) 三种语言版.pdf
  • DIN EN ISO 6781-3-2016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Detection of heat air and moisture irregularities in buildings by infrared methods - Part 3 Qualifications of equipment operators .pdf DIN EN ISO 6781-3-2016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Detection of heat air and moisture irregularities in buildings by infrared methods - Part 3 Qualifications of equipment operators .pdf
  • DIN EN ISO 6789-1-2017 Assembly tools for screws and nuts - Hand torque tools - Part 1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for design conformance testing and quality conformance testing minim.pdf DIN EN ISO 6789-1-2017 Assembly tools for screws and nuts - Hand torque tools - Part 1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for design conformance testing and quality conformance testing minim.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