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月有感,白居易,你了解白居易吗?我们一起来说说.,话题,1作者名片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少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与了解。贞元进士,授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为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之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早期所作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不少篇章,尖锐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
2、。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均很有名。与元稹友谊甚笃,诗亦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799)春,宣武军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举兵叛乱。继之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亦叛,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写,作,背,景,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
3、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j,lio,gu,an,作客他乡,冷落,形影相吊,孤独寂寞,思乡之心,初读感知美,诵读后,你对本诗内容是怎样理解的?,译诗,三读欣赏美,用你的耳朵去倾听, 用你的心灵去体会, 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呢?,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
4、苦。,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繁、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前两联赏析,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
5、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本诗特点,描写了战乱中与家人分离的悲伤之情,作者以望空中明月阐述自己的思乡之情。,主旨,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思想感情,感谢白居易,感谢他用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的语言,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感谢白居易,感谢他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愿大家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