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广东学导练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配人教版,课堂十分钟,1. 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6年前的3 000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6年前的3 000万流民”产生的原因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国民党“围剿”红军 D. 旅顺大屠杀,B,2. “旧事重浮,关东破,思来恨切!痛回首,柳条湖畔,夕阳浴血。城下悬颅魂不死,刀前刻骨节尤烈!”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 ) A. 锦州 B. 沈阳 C. 大连 D. 长春 3. 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2、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歌词在当时的含义是指( ) A. 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 日本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 D. 辛丑条约签订,B,C,4.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的?( ) A. 红军长征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北伐战争,B,5. 西安,这个写满沧桑与辉煌的城市,在20世纪30年代一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平凡的日子里”发生的事情对当时的国内形势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促使国共合作,推动了
3、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B.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 C.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D.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6. 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通电全国发表救国主张八项,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 材料二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盘霄远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指出,“兵谏”后,中国共产党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的出发点是什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和平解决。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3)根据材料二指出,申报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报道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的沦陷始于1931年日军发动的什么事变?,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