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2018年3月浙江十校模拟卷)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 B. C. D.,解析 根据所学,西汉时期发明了曲柄锄和耧车,故正确;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错误;根据所学,东汉时期耕作技术由耦犁(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转变,故正确;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A. B. C. D.,解
2、析 便民图纂是中国明代反映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鼓风装置,二牛抬杠是西汉时出现的犁耕技术。所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答案 C,3.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意在强调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这也是材料的主
3、旨,选D项符合题意,正确;历史记述的正误不一定需要考古发现佐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出现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石犁而非铁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 D,考点2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4.(2017年9月宁波十校模拟)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郑国渠 “井渠” 都江堰 白渠A. B. C. D.解析 郑国渠是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修建,沟通了泾水与洛水,流入关中平原,时间不符,故错误;“井渠”,即汉代龙首渠,是关中平原洛惠渠的
4、前身,故正确;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灌溉成都平原,故错误;白渠建于汉武帝时期,沟通泾渭,惠及关中平原,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 D,5.(2018年3月绍兴适应卷)“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是某史书对中国古代一灌溉工具的记载。这一灌溉工具指的是(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灌溉工具使用水力,排除A和C;B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选D。 答案 D,考点3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6.(2018年1月台州高三期末)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
5、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 )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对于铁器和耕牛的管理体制严格,但属于正常的管理程度,不能反映出秦律是严苛残暴的,故A项错误;铁器和耕牛管理完善便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对耕牛的管理不能促进冶金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铁农具和耕牛的严格管理,不能反映出秦代铁犁牛耕已经普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7.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豫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展,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
6、,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了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 )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解析 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促使土地所有更加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而非农产品商品化,故B项错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错误;由材料“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了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可知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现象,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劳动力充足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故D项正确。 答案
7、 D,8.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杈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解析 材料体现女性在家庭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出现是土地私有化的表现,无法遏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答案 B,考点4 (加试)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9
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解析 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公有,天子分封土地于诸侯,诸侯对土地拥有再分封的权力,并且世代世袭,实质是一种贵族私有制,故A项正确;“专地”出自公羊传桓公元年,谓擅自处置领地或为割据,公田为国家所有,土地实际为诸侯贵族占有,B、C两项错误;井田制下地权相分离,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10.为了解决土地兼并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如恢复“井田制”
9、、抑制兼并等主张。下层民众在斗争中也提出了“均”、“平”之类的思想,如唐末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宋朝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等。到了近代,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也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这种现象反映了( )A.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B.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C.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是巩固政权的必然要求D.土地公有、平均分配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解析 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土地私有制适应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下层民众,及近代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均提
10、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说明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因而土地公有、平均分配不可能是巩固政权的必然要求,故C项错误;土地公有、平均分配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不能统一而论,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5 古代中国的纺织业(b),11.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至汉代,纺织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下列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A.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 衣B.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C.定州富人何明远私营纺织作坊的记载D.汉代画像砖上的“采桑图”解析 A是最直接有力的证据,B、C时间上错误,D内容上错误。答案 A,12.(
11、2017年9月台州模拟)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下列能够代表或反映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的有( )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衣 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丝织业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出土了家蚕丝绸片,反映了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故正确;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蚕神也反映了丝织业相关现象,故正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衣也代表了古代中国丝织业的高超水平,故正确;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这也反映了中国丝织业水平,故正确。故组合正确,选D。
12、答案 D,考点6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3.下列关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说明生产规模大B.西周青铜器大多代表权力和秩序C.四羊方尊说明当时铸造水平高D.是当时农业生产主要的生产工具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不是当时农业生产主要的生产工具。答案 D,考点7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14.(2018年3月温州适应卷)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所赞美的一类瓷器。有学者认为秘色瓷是当时这类瓷器的上佳之品。“这类瓷器”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釉下彩绘瓷解析 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与
13、材料中“翠色”相符,故A项正确;白瓷与材料中“翠色”不符,故B项错误;唐三彩是陶器,与材料中“瓷器”不符,故C项错误;彩绘瓷与材料中“唐五代”“翠色”不符,没有涉及彩瓷,故D项错误。答案 A,考点8 (加试)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c) 15.(2017年9月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 ),解析 “孩儿枕”是宋代定窑生产的白瓷;故选D。 答案 D,易错点1 对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混淆,易错提醒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西汉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代江南地区出现曲辕犁,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
14、型。,【典例1】 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 B.犁耕技术的改进 C.畜牧业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形成 解析 通过识图可知图1是西汉时期二牛一人犁耕法,图2是曲辕犁,从图1到图2反映了我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改进。 答案 B,易错点2 对中国古代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认识不清,易错提醒,【典例2】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形成,根本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和应用,生产工
15、具的改进标志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又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选A。 答案 A,易错点3 对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特点认识混淆易错提醒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流向市场,代表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典例3】 “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尔。”材料描述的手工业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用工业 解析 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知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的特点可知,耕与织的结
16、合,使得农民自给自足,由此判断该手工业是指家庭手工业。 答案 C,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考查。 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看,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图片型、史料型、概念型、原因型。,【典例】 (2016年10月浙江选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 B. C. D. 解析 观察四幅图片,是一副耕田图,是家庭纺织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题组训练
17、,1.(2017年11月浙江选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解析 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其主持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故答案为B。 答案 B,2.(2017年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 B. C.
18、 D.解析 古代“丝绸之路”指从中国出发,经中亚、西亚到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和经东南亚到达印度洋沿岸,及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所以与题干不符,中的日本属东方中国文化圈。故答案为B。答案 B,3.(2017年4月浙江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A. B. C. D.解析 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正确;耧车是“铁犁牛耕”阶段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正确;曲柄锄是“铁犁牛耕”阶段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 A,4. (201
19、8年4月浙江选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解析 由所学可知开始于西汉。答案 B,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 B C D解析 根据史料“指南针的运用”可推断符合史实;宋代坊市界限已打破与中严格按坊市制度管理不符;中“彻底放弃”表述过于绝对化与历史史实不符;宋代制瓷业兴盛,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与中史实相符。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