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1588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1 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1 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1 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1 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65 备案号:20906-200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DB11/T 4782007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 Code for evaluation of ancient famous woody plants 2007-06-01发布 2007-09-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4782007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确认分级.2 5生长势分级.2 6生长环境分级.3 7价值评价.3 8损失评价.4 附 录 A.6 参考文献.8 DB11/T 4782007 II 前 言 为

2、了科学确定我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加强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古树名木评价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果林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科技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海、彭华、郑波、张萍、袁功英、尹俊杰、曲宏、杨在兰。 DB11/T 4782007 1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的术语和定义、确认分级、生长势分级、生长环境分级及价值评价和损失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古树名

3、木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11/T 211-2003 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古树 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3.2 名木 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3.3 生长势 树木生长的强弱状况,表现在新梢的粗度和长度、树冠整齐度、叶片色泽、分枝的繁

4、茂程度等。 3.4 新梢年生长量 指在一个生长季内树木抽生的枝梢生长的长度。 3.5 树冠 树木上部承载主枝系统和树叶的部分。 3.6 树冠投影 树冠所覆盖的地面面积,按树冠最外周圆的垂直投影而定其周界。 3.7 胸径 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 3.8 地径 树木根颈部位的直径,常指土迹处树木的带皮直径。 3.9 土壤容重 DB11/T 4782007 2 单位体积的土壤(包括孔隙度在内)烘干后的重量,单位g/cm3。 3.10 土壤自然含水率 指土壤水分含量占烘干土壤重量的百分比。 4 确认分级 4.1 古树确认、分级 古树的确认和分级以树龄为依据,暂不能确定树龄的,按树

5、木胸径确认并分级,常见古树按胸径确认和分级见附录A。普遍种植以采果为目的地经济树种和无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速生杨属柳属树种不确认为古树。 4.1.1 一级古树 树龄在300年(含300年)以上的树木。 4.1.2 二级古树 树龄在100年(含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树木。 4.2 名木确认 4.2.1 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知名人士和团体栽植或题咏过的树木。 4.2.2 北京地区珍贵、稀有的树木。 5 生长势分级 5.1 常绿树种 5.1.1 生长正常 5.1.1.1 新梢数量多,平均年生长量5cm以上,无枯枝枯梢,干皮完好。 5.1.1.2 叶片宿存年数 35 年达 80

6、%以上,叶色正常,黄焦叶量 5%以下。当年生针叶平均长度油松10cm,白皮松7cm。 5.1.1.3 结果枝条累计20%以下,主干、主枝无病虫害为害状。 5.1.2 生长衰弱 5.1.2.1 新梢数量少,平均年生长量低于5cm。无或有枯枝枯梢,干皮完好或有损伤。 5.1.2.2 叶片宿存年数13年达50%左右,黄焦叶量达30%以下。当年生针叶平均长度油松8cm,白皮松3cm。 5.1.2.3 结果枝条累计20%80%,主干、主枝有轻微病虫害为害状。 5.1.3 生长濒危 5.1.3.1 新梢数量很少,平均年生长量低于2cm。枯枝枯梢多,干皮有损伤。 5.1.3.2 叶片宿存年数12年达20%左

7、右,叶片枯黄稀疏,黄焦叶片量70%以上。当年生针叶平均长度油松5cm,白皮松2cm。 5.1.3.3 结果枝条累计80%以上,主干、主枝有明显病虫害为害状。 5.1.4 生长死亡 5.1.4.1 叶片枯黄或脱落。 5.1.4.2 主干主枝全部枯死。 5.2 落叶树种 5.2.1 生长正常 5.2.1.1 生长期内新梢平均生长量达到该树种的平均生长量。 5.2.1.2 正常叶片保存率在90%以上。 5.2.1.3 无或有少量枯枝枯梢,主干、主枝无病虫害为害状。 5.2.2 生长衰弱 DB11/T 4782007 3 5.2.2.1 生长期内新梢平均生长量低于该树种的平均生长量。 5.2.2.2

8、正常叶片保存率在90%以下。 5.2.2.3 有部分枯枝枯梢,主干、主枝有轻微病虫害为害状。 5.2.3 生长濒危 5.2.3.1 生长期内新梢生长不明显。 5.2.3.2 正常叶片保存率在50%以下。 5.2.3.3 枯枝枯梢多,主干、主枝有明显病虫害为害状。 5.2.4 生长死亡 5.2.4.1 生长期内叶片枯黄或脱落。 5.2.4.2 主干主枝全部枯死。 6 生长环境分级 6.1 生长环境良好 6.1.1 古树名木树冠投影及外延 3m 范围内的地上地下无任何永久或临时性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无动用明火、排放废水废气或堆放、倾倒杂物、有毒有害物品等。 6.1.2 根系土

9、壤无污染。 6.1.3 根系土壤容重在1.4g/cm3以下。 6.1.4 根系土壤自然含水率在14%-19%之间。 6.1.5 根系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 6.1.6 山坡古树地面无水土流失和根系裸露现象。 6.2 生长环境差 6.2.1 古树名木树冠投影及外延3m范围内的地上地下有永久或临时性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或有动用明火、排放废水废气或堆放、倾倒杂物、有毒有害物品等。 6.2.2 根系土壤有污染。 6.2.3 根系土壤容重在1.4g/cm3以上。 6.2.4 根系土壤自然含水率14%以下或20%以上。 6.2.5 根系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下。 6.2.6

10、山坡古树地面水土流失,部分根系裸露。 7 价值评价 7.1 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古树名木自身的基本价值、生长势调整系数、树木级别调整系数、树木生长场所调整系数以及养护管理实际投入。 7.1.1 基本价值 根据古树名木的树种类别,用同类主要规格苗木胸径处横截面积的每平方厘米单价乘以古树名木胸径或地径处的横截面积(cm2),再乘以古树名木的价值系数,即得出该古树名木的基本价值,也称之为古树名木的树种价值。 7.1.1.1 同类主要规格苗木胸径处横截面积的每平方厘米单价的确定: a) 落叶类苗木依据DB11/T 211中主要规格质量标准,首先确定苗木的主要胸径规格,再参照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苗

11、木)中该胸径苗木的预算价格直接计算确定。 b) 常绿类苗木依据DB11/T 211中主要规格质量标准,首先确定苗木的主要树高规格,再参照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苗木)中该树高苗木的预算价格,按照表1中测定的平均胸径计算确定。 DB11/T 4782007 4 表1 主要树高规格的常绿类苗木平均胸径 树 种 侧 柏 桧 柏 龙 柏 油 松 白皮松 云 杉 雪 松 主要树高规格(m) 3-3.5 4-5 2.5-3 4-5 3-3.5 2-2.5 4-5 平 均 胸 径(cm) 5.5 6.4 4.2 11.4 6.6 4.4 8.1 7.1.1.2 古树名木因故地上主干部分断损缺失,在评价基

12、本价值时以地径处的横截面积计算。 7.1.1.3 胸径处畸形的树木,在确定其胸径时可在胸高上下距离相等而形状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其平均值。 7.1.1.4 古树名木胸径处以下分枝或从基部萌生出幼树的,其胸径或地径为各主枝或各萌生幼树与主干胸径或地径之和。 7.1.1.5 常见古树价值系数见附录A。 7.1.1.6 名木价值系数为20。 7.1.2 生长势调整系数 生长势调整系数指根据古树名木生长势的等级进行古树名木价值调整的系数。 生长正常的古树名木调整系数为1,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调整系数为0.8,生长濒危的古树名木调整系数为0.6,生长死亡的古树名木调整系数为0.2。 7.1.3 树木级别调

13、整系数 树木级别调整系数指根据古树名木的级别进行古树名木价值调整的系数。 一级古树调整系数为2,二级古树调整系数为1,名木调整系数为2-4,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和特别珍贵的古树名木调整系数为3-4。 7.1.4 树木生长场所调整系数 树木生长场所调整系数指根据古树名木生长所处的位置进行古树名木价值调整的系数。 生长场所调整系数分别为:远郊野外1.5,乡村街道2.0,区县城区3.0,市区范围4.0,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名园5.0。 7.1.5 养护管理实际投入 自1998年8月1日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开始执行起,累计计算总投入。 7.2 价值 古树名木价值古树名

14、木的基本价值生长势调整系数树木级别调整系数树木生长场所调整系数养护管理实际投入。 8 损失评价 古树名木的损失评价指标包括全部损失、局部损失。 8.1 全部损失的界定 8.1.1 古树名木的树干皮层损伤部分超过树干周长50%的,视为全部损失。 8.1.2 古树名木受伤根系超过全部根系40%以上的,视为全部损失。 8.1.3 古树名木的主枝损伤部分超过树冠50%的,视为全部损失。 8.1.4 古树名木死亡的,视为全部损失。 8.2 局部损失的界定 局部损失主要指古树名木的局部损伤,主要发生在根部、树干、树冠主枝。根据局部损失的程度,确定古树名木价值降低的比例。具体对照标准见表2。 各局部损失价值

15、降低比例之和最高上限为100%。 DB11/T 4782007 5 表2 古树名木局部损失程度与价值降低比例对照表 受伤树干皮层占树干周长的百分数(%) 价值降低比例(%) 受伤根系占全部根系的百分数(%) 价值降低比例(%) 主枝损伤占树冠的百分数(%) 价值降低比例(%) 20以下 20 20以下 30 20以下 20 2130 40 2130 40 2130 40 3140 80 3135 80 3140 80 4150 90 3640 90 4150 90 50以上 100 40以上 100 50以上 100 DB11/T 4782007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常见古树按胸径

16、确认、分级及价值系数 表A.1 常见古树按胸径确认、分级及价值系数表 种类 树种 胸径(主蔓径) cm 分级级别 胸径(主蔓径) cm 分级级别 价值系数 侧柏 60 一级 30 二级 20 桧柏 60 一级 30 二级 20 柏科 龙柏 60 一级 30 二级 20 油松 70 一级 40 二级 20 白皮松 60 一级 30 二级 20 云杉 60 一级 30 二级 20 常 绿 树 松科 雪松 100 一级 50 二级 20 银杏科 银杏 100 一级 50 二级 20 栾树 100 一级 50 二级 17 无患子科 文冠果 60 一级 35 二级 18 元宝枫 90 一级 40 二级

17、18 槭树科 五角枫 90 一级 40 二级 18 白玉兰 70 一级 30 二级 19 木兰科 二乔玉兰 40 一级 20 二级 19 丝棉木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卫矛科 卫矛 80 一级 50 二级 18 楸树 80 一级 40 二级 19 黄金树 80 一级 40 二级 19 紫葳科 梓树 80 一级 40 二级 19 杜仲科 杜仲 80 一级 50 二级 19 楝科 苦楝 80 一级 35 二级 18 麻栎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槲树(菠萝叶)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槲栎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壳斗科 蒙古栎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胡

18、桃科 核桃楸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枣树 90 一级 40 二级 18 酸枣 60 一级 40 二级 19 鼠李科 龙爪枣 70 一级 40 二级 19 小叶朴 60 一级 40 二级 18 朴树 90 一级 40 二级 18 榆树 100 一级 50 二级 15 落 叶 树 榆科 青檀 80 一级 40 二级 18 DB11/T 4782007 7 表A.1(续) 种类 树种 胸径(主蔓径) cm 分级级别 胸径(主蔓径) cm 分级级别 价值系数 小叶椴(蒙椴) 80 一级 40 二级 18 椴树科 大叶椴(糠椴) 80 一级 40 二级 18 七叶树科 七叶树 90 一级 50

19、 二级 19 杜梨 80 一级 40 二级 18 海棠 80 一级 35 二级 18 蔷薇科 西府海棠 80 一级 40 二级 18 柿树科 黑枣 90 一级 50 二级 18 国槐 100 一级 60 二级 16 龙爪槐 80 一级 50 二级 16 紫藤 20 一级 10 二级 18 蝴蝶槐 80 一级 50 二级 18 豆科 皂角(皂荚)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杉科 水杉 100 一级 40 二级 18 桑树 100 一级 50 二级 15 桑科 构树 100 一级 50 二级 15 漆树 100 一级 50 二级 18 漆树科 黄连木 90 一级 50 二级 18 流苏树 7

20、0 一级 30 二级 19 丁香 70 一级 30 二级 18 木犀科 水曲柳 100 一级 60 二级 18 芸香科 黄檗(黄波罗) 90 一级 40 二级 18 苦木科 臭椿(椿树) 100 一级 60 二级 15 落 叶 树 梧桐科 梧桐(青桐) 100 一级 60 二级 16 DB11/T 4782007 8 参考文献 1 DB11/T 213-2003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2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1998 3 国家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2000 4 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2001 5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第五册 苗木).2001 6 北京市林业局.北京市古树名木损失鉴定办法.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