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言文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
2、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 ;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 。不
3、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
4、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课文下面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患:祸患,灾难。辟:通“避” ,躲避。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勿丧:不丢掉。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
5、着给他。尔,助词。11.蹴( ):用脚踢。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4.辩:通“辨” ,辨别。15.何加:有什么益处。16.奉:侍奉。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 ,语气助词。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 )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 ,从前。19.已:停止,放弃。20、本心:本性,天良。文后练习: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
6、钟于我何加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31与,读 y,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与,给。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3于,介词。表示比较。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4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附加练习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补充典故:(1)志士不
7、饮盗泉之水 (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义”的重要,在“生” 、 “利” 、 “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 、“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 、 “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