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1)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3)小
2、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属于 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俶尔( ) 翕忽( ) 佁然( ) 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全 石 以 为 底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4.翻译下列句子。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者【课内探究】一、熟读课文1.朗读课文
3、,读准下列字的音。篁 坻 参差 屿 嵁 缀 佁 翕 怆 邃 龚2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 (3)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4)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二、整体感知3.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4.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5.柳宗元为什么给这个小水潭取名“小石潭”? 6.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7.参照下面的句式,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
4、找景物,说特点) 示例: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我是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3四、品读课文,指导朗读8.运用下面的句式,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这是一个让人感到 的小石潭。(说心情,谈感受) 五、探究作者的情感9.找出文中体现作者主观情感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10.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到底是“乐”还是“忧”?六、课内语段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5、,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呼应,又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6、“ ”。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和“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1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1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41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七、课外语段阅读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乙文道州 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 嵌 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 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 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注: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
8、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敧:倾斜。嵌:凹陷(又作“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16.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2)以其境过清 清:(3)南流数十步 南:(4)不可名状 名: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19.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1)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3)抒情议论散文2.hung li ch kn ch x y su3.全 石/ 以 为 底 皆 /
9、若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4.A.(岸上)青葱的树枝,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B.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犹如在同游人逗乐。C.(那幽深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5.游览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课内探究】一、熟读课文1.篁(hung) 坻(ch) 参差(cnc) 屿(y) 嵁(kn) 缀(zhu) 佁(y) 翕(x) 怆(chung) 邃(su)龚(gng)2.(1)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2)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10、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3)水声和游鱼。(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整体感知3.水、石、树、鱼、源、岸、环境。4.示例:(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青 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幽 句子:隔篁竹 伐竹取道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5.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6.(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6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
11、实词7.预设:填词 理由 重点讲解树木青葱 学生看注解理解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群鱼戏水 定点写景潭中鱼可百许头 似与游者相乐 水清见底 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源头曲折 斗折蛇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岸势崎岖 犬牙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其境凄清 学生看注解理解 坐潭上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 四、品读课文,指导朗读8.示例:关键词“水尤清冽”这里主要写出了水的干净澄澈,见到此水,心情一定空澈、宁静。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其中“尤”即“尤其”之意,流露出了作者因惊喜而对水的赞美之情。我们可以联想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
12、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五、探究作者的情感9.“心乐之” “似与游者乐”,体现了作者观赏小石潭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和快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环境凄清,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悲凉的心情。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六、课内语段阅读11.(1)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从小丘西行百
13、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1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1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1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1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7描写可知。七、课外语段阅读16.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7.(1)大约 (2)凄清 (3)向南 (4)说出18.(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19.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