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固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6826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固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蒙古固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蒙古固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蒙古固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蒙古固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内蒙古固阳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 4 分,共 96 分)1. 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 2等物质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液和液 的减少D. 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2. 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B. 若分泌细胞是胰岛 A 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C. 若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D. 该种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广

2、泛且反应很迅速3. 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 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 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4.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A. 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 2、细胞 3、细胞 4、细胞 5C. HIV 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细胞 2D. 物质 a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5.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倍,下图表示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3、 Oa 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 ab 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 bc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 cd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6. 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7.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

4、 e 点后增长速率为 0B.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 d 点C. 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 c 点之后3D. K 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8. 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在交配后将公螳螂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B. 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 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 0D. 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9. 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

5、述正确的是( )A. 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A 装置的灯罩作用是防止土中小动物逃跑C. 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要观察小动的代谢情况,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10.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 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左右,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C. 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D. 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群落利用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1.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模型。a、b、c 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 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 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 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 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是4D. 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12.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食物网

7、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357Jm-2a-1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13.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H=57.3 kJ ,则 H2SO4和 Ca(OH) 2反应的中和热是 H=2(57.3)kJB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CO(g)的燃烧热是 283.0 kJ ,则 2CO2(g)=2CO(g)+O 2(g)反应的 H=+566.0 k

8、J14. 在 2AB 3C5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 1 s1 B v(B)0.3 molL 1 s1C v(C)0.6 molL 1 s1 D v(D)1 molL 1 s115.下图所示为 800 时 A、B、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A 是反应物B 前 2 min A 的分解速率为 0.1 molL1 min15C 前 2 min C 的生成速率为 0.2 molL1 min1D 反应的方程式为 2A(g) 2B(g)C(g)16.下列关于碰撞理论的基本观点,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反应

9、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B 活化分子是指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C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D 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是分子具有较高能量并且有合适的碰撞取向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 BaSO4 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B. 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 NaCl 溶液是电解质。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D. 固态的 NaCl 不导电,熔融态 NaCl 可以导电。18.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 A、B、C 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化学平衡: aA(g)+ bB(g) xC(g) ,符合如图所示的关系(C%

10、表示平衡混合气中产物 C 的百分含量, T 表示温度, p 表示压强) 。在图中, Y 轴是指( )A 反应物 A 的百分含量B 平衡混合气体中物质 B 的百分含量C 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D 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9.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 2O(g) CO2(g)+H2(g),CO 2的平衡浓度c(CO2)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 CO(g)+H2O(g) CO2(g)+H2(g)的 H0B 在 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 D,则一定有 (正)(逆)C 平衡状态 A 与 C 相比,平衡状态 A 的 c(CO)大D 若 T1、 T2时的平

11、衡常数分别为 K1、 K2,则 K1 K220.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体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N2和 3 mol H2发生反6应,当反应进行到 10 s 末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 c(NH 3)=0.1 molL1 。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 N2的转化率为 10%B 反应进行到 10 s 末时,H 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03 mol(Ls) 1C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 2的平衡浓度为 0.45 molL-1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 0.95 倍21. 对于反应 4Fe(OH) 2(s)+O 2(g)+2H 2O(l)=4Fe(

12、OH) 3(s) H=444.3 kJmol-1,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焓变 B 温度 C 压强 D 熵变22.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 c(H )相同B 100 mL 0.1 molL 1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 c(H )10 3 molL1 的两溶液稀释 100 倍, c(H )都为 105 molL1D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 c(H )均明显减小23. 在常温下,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10 -14molL-1,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K

13、+、Na +、MnO 、SO B Na +、CO 、AlO 、Cl -C K +、Na +、Cl -、Br - D K +、Cl -、Ba 2+、HCO24. 根据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其注意的问题,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FeCl 33H 2O=Fe(OH)33HClB Al 2S36H 2O 2Al(OH)33H 2SC S 2 2H 2O H2S2OH D HCO H 2O H2CO3OH 二、不定项选择(25-31 为单选,32-36 为多选,每题 4 分,共 48 分)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B. 根据公式 U=

14、Ed 可知,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这两点的距离成正比C.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D. 一小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26. 如图所示, P 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 P 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 Q 在 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 a、 b、 c 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 Q 仅受 P 的电场力作用,其在 a、 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 ab、 ac,速度大小分别为 va、 vb、 vc,则( )7A aa ab ac, va vc vb B aa ab ac, vb vc vaC ab ac aa, vb v

15、c va D ab ac aa, va vc vb27. 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 )A. a、b 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 aB bB. a、b 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 aB bC. 同一通电导线放在 a 处受力一定比放在 b 处受力大D. 同一通电导线放在 a 处受力一定比放在 b 处受力小28. 如图所示的螺线管正上方放置一小磁针,当闭合开关 S 后,小磁针的指向如图所示,其中黑色的那一端为小磁针的 N 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源左端为正、右端为负,线圈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B 电源左端为负、右端为正,线圈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C 电源左端

16、为负、右端为正,线圈左端为 S 极,右端为 N 极D 电源左端为正、右端为负,线圈左端为 S 极,右端为 N 极29. 两根长直导线 a、 b 平行放置,如图所示为垂直于导线的截面图,图中 O 点为两根导线连线 ab 的中点, M、 N 为 ab 的中垂线上的两点且与 a、 b 等距,两导线中通有等大、同向的恒定电流,已知直线电流在某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跟该点到通电导线的距离 r 成反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A. M 点和 N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 M 点和 N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在线段 MN 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都不可能为零D. 若在

17、 N 点放一小磁针,静止时其北极沿 NO 由 N 点指向 O 点30. 下列各图中,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磁感应强度方向和电荷的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由于受到阻力作用,粒子的动能逐渐减小(带电荷量不变,重力忽略不计) ,轨道如图中曲线 abc 所示则该粒子( )A 带正电,运动方向 a b cB 带负电,运动方向 c b aC 带负电,运动方向 a b cD 带正电,运动方向 c b a32.(多选)如图所示,直线 A 为电源 a 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 B 为电源 b 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 C 为一个电阻

18、 R 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将这个电阻分别接到 a、 b 两电源上,那么( )A 电源 a 的内阻更大9B 电源 b 的电动势更大C R 接到 a 电源上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更大D R 接到 b 电源上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更大33.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 R 的导电圆环与一个轴向对称的发散磁场正交,环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B 大小相等,方向均与环面轴线方向成 角(环面轴线为竖直方向)若导电圆环上载有如图所示的恒定电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电圆环有收缩的趋势 B 导电圆环所受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C 导电圆环有扩张的趋势 D 导电圆环所受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34.(多选)长为 L 的导

19、体棒 ab 斜放(夹角为 )在水平轨道上,轨道平行间距为 d, 通过 ab 的电流强度为 I,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如图所示,则导体 ab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A ILB B ILBsin C D35.(多选)如图所示, 质量相同而电量不同的两个正电荷,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后,垂直界面进入同一匀强磁场,最后分别打在 a、 b 两点,不计粒子重力,由图可知( )A 打在 a 点的粒子速度大B 打在 b 点的粒子速度大C a 的电荷量大于 b 的电荷量D a、 b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1036. (多选)回旋加速器是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分别与高频交流电源两极相连接的

20、两个 D 形金属盒,两盒间的狭缝中形成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粒子在通过狭缝时都能得到加速,两 D 形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设 D 形盒半径为R.若用回旋加速器加速质子(氢核)时,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高频交流电源的周期为 T.质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频交流电源周期应为 T meBB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动能 Ek不可能超过 eBR 22mC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动能与狭缝间的加速电压、加速次数有关D不改变 B 或 T,该回旋加速器不能用于加速 粒子(即氦核)三、实验题(共 29 分)37. ( 15 分)在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

21、属丝的电阻 Rx约为 5 ,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 (量程 03 V,内阻约为 15 k)B电压表 (量程 015 V,内阻约为 75 k)C电流表 (量程 03 A,内阻约为 0.2 )D电流表 (量程 00.6 A,内阻约为 1 )E变阻器 R1(010 ,0.6 A)F变阻器 R2(02 000 ,0.1 A)G电池组 E(电动势为 3 V,内阻约为 0.3 )H开关 S,导线若干(1) (2 分)若实验中用多用电表粗测待测电阻阻值,表盘中指针如下图所示,待测电阻阻值为 11(2)(3 分)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 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3)(共 6 分)为减小

22、实验误差,应选用如图中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如图丙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4)(4 分)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cm,长度为_mm.38. (每空 2 分,共 14 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和 U I 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 P,应放在12滑动变阻器 处(填“ a”或“ b”)(2)现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 1 个B滑动变阻器(050 )C电压表(03 V)D电压表(015 V)E电流表(00.

23、6 A)F电流表(03 A)其中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填字母代号)(3)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 U I 图象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 E= V,内电阻 r= (4)实验中的电动势测量值相对真实值 (填“ 偏大”或“偏小” ) ,内阻测量值相对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4. 计算题(共 33 分)39.(15 分)长 L=60 cm、质量为 m=6.010-2kg、粗细均匀的金属棒,两端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挂起,放在磁感强度为 B=0.4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若不计弹簧重力, ( g=10 m/s2)问:(1)要使弹簧保持原长状态,金属棒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4、如何?(2)未通电之前金属棒处于静止状态,现在金属中通入自左向右、大小为 I=0.2 A 的电流,金属棒上升 =1 cm,求弹簧的劲度系数.(3)若通入金属棒中的电流仍为 0.2 A,但方向自右向左,这时金属棒位置相比于(2)中电流向右时的金属棒位置变化多少?1340.(18 分)如图所示,一带电微粒质量为 m=2.01011 kg、电荷量 q=+1.0105 C,从静止开始经电压为 U1=100 V 的电场加速后,水平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偏转电场中,微粒从偏转电场下极板边缘射出电场时的偏转角 =30,并接着进入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宽度为 D=34.6 cm 的匀强磁场区域重力不计 ( 1.

25、73)求:(1)带电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率 ;(2)偏转电场中两金属板间的电压 U2;(3)为使带电微粒不会由磁场右边射出,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至少多大?5. 填空题41.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3C(g)+nD(g) ,开始时 A 为 4 mol,B 为 6 mol;5 min 后达到化学平衡,此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3 mol,用 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D)为 0.2 molL1 min1 。 (12 分)(1)5 min 末 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前 5 min 内化学反应速率 v(A)为 。(3)化学方程式中 n 值为 。

26、(4)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 (填数值) 。42. 写出下列盐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20 分)(1)次氯酸钾(KClO)溶液_;(2)磷酸钠(Na 3PO4)溶液_;(3)明矾净水水解原理_;(4)硫酸铁溶液_(5)泡沫灭火器的原理_43. 常温下,有 PH=12 的 NaOH 溶液 100ml,欲使其 PH 变为 11(忽略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完成下列填空(12 分)(1)若用水稀释,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ml14(2)若加入 PH=10 的 NaOH 溶液,应加入 ml(3)若加入 PH=2 的盐酸,应加入 ml44. 化学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8 分)

27、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1H2C2O4溶液、0.010 molL-1KMnO4溶液(酸性) 、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1)上述实验、是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 、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a 为 ;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 “乙”应填写 。测定 H2C2O4xH2O 中 x 值 已知: M(H 2C2O4)=90 gmol -1 称取 1.260 g 纯草酸晶体,将其酸制成 100.00 mL 水溶液为待测液;取 25.00mL 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

28、的稀 H2SO4;用浓度为 0.05 000 molL -1的 KmnO 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2)请写出与滴定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最合理的是 (选填 a、b) 。(4)由右图可知消耗 KmnO4溶液体积为 mL。(5)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6)以标准 KmnO4溶液滴定样品溶液的浓度,未用标准 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引起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45. (14 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

29、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15“大于” 、 “等于”或“小于”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3)通

30、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46. (16 分)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_的形式存在。(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_作用,表示的是种间关系中的_关系,过程表示的是_作用。(3)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kJ;B 种群中的能量为 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 A 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kJ。(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为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 ,物

31、质又是能量的 。47.(12 分)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 B 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其中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16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2.9108 4.2107 2.2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在物种甲和物种丁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3)图中的 C 表示的是用于乙种群的_的能量,其中的能量值为_。(

32、4)图中所对应的能量值中_(填“包含”或“不包含” )乙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17高二期中考试理综 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96 分)生物部分1.D 2.A 3.D 4.B 5.C 6.C7.A 8.B 9.A 10.B 11.C 12.B化学部分13.D 14.B 15.C 16.C 17.D 18.D19.B 20.B 21.A 22.B 23.C 24.D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物理部分25.C 26.D 27.B 28.B 29.B 30.B31.C 32.AC 33.AB 34.AC 35.AC 36.BD三.实验题(37 题 15

33、分,38 题 14 分,共 29 分)37(共 15 分)(1) 6 (2 分) (2)ADEGH (3 分) (3) 乙 实物图如右(6 分) (4) 5.015 cm 4.700 mm(4 分)38.(每空 2 分,共 14 分)(1) a (2) C E (3) 1.5 V 0.75 (4) 偏小 偏小 四,计算题(共 33 分)39.(15 分)(1)2.5A 方向向右(2)2.4N/m(3)下降 2cm40.(18 分)(1)1*10 4m/s(2)200/3 V(3)1T五填空题(共 94 分)化学部分:41.(每空 3 分,共 12 分)(1) 2mol/L (2) 0.1mol

34、/Lmin (3) 3 (4) 1.9 42.(每空 4 分,共 20 分)(1)ClO H 2O HClOOH (2)H 2O OH ; H 2O OH ; H 2O H3PO4OH(3)Al3 3H 2O Al(OH)33H (4)Al 3 3H 2O Al(OH)33H (5)Al 3 3H 2O Al(OH)33H 43(每空 4 分,共 12 分) 18(1)900 (2)1000 (3)81.8 44.(每空 1 分,共 8 分)(1)温度 1.0 溶液褪色时间/s(2)5H 2C2O42MnO6H =10CO22Mn 2 8H 2O(3)b (4)20.00 (5)锥形瓶中颜色变

35、化 (6) 偏小 生物部分:45. (每空 2 分,共 14 分).(1)2.2 头/km 2 2 头/km 2(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大于.(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45 个,不会很长46. (每空 2 分,共 16 分)(1)CO2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捕食 呼吸(3)4.5107(4)动力 载体47.(每空

36、2 分,共 12 分)(1) 竞争(2)17%(3)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05107kJ(4)不包含阅卷分工韩志强 37、38高健 39杜云伟 40于浩天 41、42张朝霞 43、44苏彩云 45樊守慧 46刘金红 4719生物部分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人体内环境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即图中都,A 错误;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B 错误;C.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即图中过多引起的,C 错误;D.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例如二氧化碳,D

37、正确。故选 D。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的特点、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综合,需要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才能准确作答。20【解答】A.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合成,A 正确;B.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 错误;C.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该激素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C错误;D.该图表示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

38、时间长、作用范围广,D 错误。故选 A。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与分泌,意在强化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的理解与掌握,题目难度中等。据图分析:图示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调节过程,其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肾小管和肾集合管。【解答】A.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A 正确;B.丙表示肾小管和肾集合管,B 正确;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后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C 正确;D.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 错误。故选 D。4.【答案】B【解析】解:A、T 细胞和 B 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但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39、,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故 A 正确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故 B 错误 C、HIV 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 T 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故 C 正确 D、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其次组织液和外分泌液;故 D 正确 故选 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 1 为吞噬细胞,细胞 2 是 T 细胞,细胞 3 是 B 细胞,细胞4 为效应 B 细胞,细胞 5 是记忆细胞,物质 a 为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

40、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5.【答案】C【解析】21【分析】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大多数试题都从种群的增长曲线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本题的创新点在于从 值入手,突破思维定式,当 =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 1,种群数量增加;当 1,种群数量减少。【解答】据图分析:0a 年, 值等于 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41、ab 年, 值小于 1,种群数量减少,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 年, 值小于 1 时,种群数量减少, 值大于 1 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d 年, 值等于 2,种群数量增加,呈“J”型增长。A.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 t(n 0: 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 年后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 ) ,那么 0a 年, 值为 1,所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 不符合题意;B.ab 年, 值小于 1,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 不符合题意;C.bc 年, 值小于 1 时,种群数量减少, 值大于 1 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不呈“S”型

42、增长,C 符合题意;D.cd 年, 值等于 2,种群数量增加,呈“J”型增长,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6.【答案】C【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 正确;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性别比例,B 正确;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C 错误;D、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 正确。故选:C。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

43、是迁入率、是迁出率、是出生率、是性别比例、是年龄组成本题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考查种群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特别是种群的数量特征,明确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数量特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答案】A【解析】解:A、e 点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增长速率为 0,A 正确;B、保护鱼类资源,将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 K/2 处,即 c 点,B 错误;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 b 点之前进行,C 错误;D、同一种生物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值会上升,D 错

44、误故选:A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 J 型增长曲线,乙为 S 型增长曲线2、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22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 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注意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 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种

45、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捕食关系为种间关系, 母螳螂和公螳螂不是捕食关系,A 错误;B.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 正确;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不是 0,C 错误;D.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的物种分布,螳螂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结构,D 错误。 故选 B。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46、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 A 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据此解答。【解答】A.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A 正确;B.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 错误;C.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 错误;D.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可以杀死、固定小动物,不能观察小动的代谢情况,D 错误。故选 A。10.【答案】B【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