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17230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7-2018(二)青铜峡高级中学月考高二年级文科数学第 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 ,则 =(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化简集合 A,再求 和 .【详解】由题得 A=x|x-1,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化简和运算,考查集合的补集交集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2.设 i是虚数单位,复数 =( )A. -i B. i C. -1 D. 1【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得解.【详解】由题得 .故答案为:

2、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基本的计算能力.3.已知复数 ,则“ ”是“为纯虚数”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2件【答案】A【解析】【分析】先化简“z 为纯虚数” ,再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详解】如果 z为纯虚数,则因为a|a=1 a|a=-2或 a=1,所以“ ”是“为纯虚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答案为:A【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和纯虚数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判断充要条件,首先必须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利用定义法、转换法

3、和集合法来判断.(3) 利用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首先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化简每一个命题,建立命题 和集合 的对应关系. ,;最后利用下面的结论判断:(1)若 ,则 是 的充分条件,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2)若 ,则 是 的必要条件,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3)若 且 ,即 时,则 是 的充要条件.4.已知命题 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 正数的对数都是正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为真命题, 为假命题; 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所以为假命题, 为假命题; 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故选 D.考点:命题的否定、逻辑联结词.

4、视频5. 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A. B. C. D.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为非奇非偶函数, 在 是减函数, 在 是减函数,在 上即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考点: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6.已知 则 (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利用对数的运算化简不等式即得解.【详解】因为 = ,所以 n1,同理 m1.因为 ,所以 mn,所以 mn1.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对数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7.设某中学的高中女生体重 (单位:kg)与身高 (单位: )具

5、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 ( , ) ,用最小二乘法近似得到回归直线方程为,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与 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B. 回归直线过样本的中心点C. 若该中学某高中女生身高增加 1 ,则其体重约增加 0.85D. 若该中学某高中女生身高为 160 ,则可断定其体重必为 50.29 .【答案】D【解析】由回归直线方程定义知:因为斜率大于零,所以 与 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过样本的中心点 ;身高增加每增加 1 ,则其体重约增加 0.85 ;身高为 160 ,则可估计其体重约为 50.29 ,但不可断定.选 D.48.设 , ,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6、 C. D. 【答案】C【解析】因为 是减函数,所以 ,又 是 上的增函数,故,综上 ,故选 C.点睛: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的性质比较实数或式子的大小,一方面要比较两个实数或式子形式的异同,底数相同,考虑指数函数增减性,指数相同考虑幂函数的增减性,当都不相同时,考虑分析数或式子的大致范围,来进行比较大小,另一方面注意特殊值的应用,有时候要借助其“桥梁”作用,来比较大小9.已知 的图象如图,则函数 的图象可能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法一):由二次函数图象可知 , ,观察选项,只有 C满足;法二):由二次函数图象可知 , 的图象可由 向左平移 个单位,选

7、 C.考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2、对数函数的图象.10.若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3倍,则的值为( )5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函数 为单调递减函数,所以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 ,则 ,解得 ,故选 A考点:对数函数的性质11.数列 满足 , ,则 等于( )A. B. 1 C. 2 D. 3【答案】B【解析】【分析】先通过列举找到数列的周期,再求 .【详解】n=1 时,所以数列的周期是 3,所以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和数列的周期,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2.若 , ,且 ,则 的取值的范围

8、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 x2+x3=2,即有 x1+x2+x3=x1+2,再由图象解得 x 10,进而得6到所求范围【详解】由于 ,当 x0 时,y2;当 x0 时,y=(x1) 222,f(0)=f(2)=1,由 x1x 2x 3,且 f (x 1)=f (x 2)=f (x 3) ,则 x2+x3=2,即有 x1+x2+x3=x1+2,当 f(x 1)=1 即2x 12=1,解得 x1= ,由 x 10,可得 x 1+2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分段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

9、平和数形结合分析推理能力.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题第 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2题第 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13.已知复数 (是虚数单位),则 _.【答案】【解析】【分析】先化简复数 z,再求|z|.【详解】由题得 z=1+2i+i-2=-1+3i,所以 .故答案为:【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和复数的模,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基本计算能力.(2) 复数 的模 .14.函数 的定义域为 7【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 ,解不等式得 ,定义域为考点:函数定义域15.甲

10、、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 A、B、C 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 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 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答案】A【解析】【分析】可先由乙推出,可能去过 A城市或 B城市,再由甲推出只能是 A,B 中的一个,再由丙即可推出结论【详解】由乙说:我没去过 C城市,则乙可能去过 A城市或 B城市,但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 B城市,则乙只能是去过 A,B 中的任一个,再由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则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情推理,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

11、6.函数 的最小值为_。【答案】【解析】【分析】求出定义域,函数是两个复合函数的和,可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出两个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再由单调性的判断规则增函数加增函数是增函数,减函数加减函数是减函数判断出f(x)的单调性求最值即可【详解】由已知得8又 x4,+)时,f(x)单调递增,f(x)f(4)= +1;而 x(,0时,f(x)单调递减,f(x)f(0)=0+4=4;故最小值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数形结合分析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本题的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增+增=增” “减+减=减”判断函数的单调

12、性.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计算 (2)若 ,求 的值【答案】 (1)3;(2) .【解析】【分析】(1)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先求出 ,再求 的值.【详解】 (1)原式=(2)由已知, ,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基本计算能力.18.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从该地区调查了 500位老人,结果如下: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男 女需要 40 30不需要 160 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2)能否有 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

13、与性别有关?提供9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0.050 0.010 0.0013.841 6.635 10.828附:【答案】 (1) ;(2)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2)先求出 ,再利用临界值表判断有 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详解】 (1)调查的 500位老年人中有 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 (2)由于 所以有 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和独立性检验,意在

14、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求出试验的总的基本事件数 ;求出事件 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代公式 = .19.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储蓄存款逐年增长.设某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如下表:年份时间代号10储蓄存款 (千亿元)(1)求 关于的回归方程 .(2)用所求回归方程预测该地区 年( )的人民币储蓄存款.附:回归方程 中.【答案】 (1) (2)10.8【解析】分析:(1)先求出, , ,根据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求出 b的值,再代入, , 求出的值即可。(2)由回归直线方程,代入 t的值预测。详解:(1)由题意, , , , , ,

15、 关于的回归方程 .(2) 时, (千亿元).点睛:本题考查了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及简单应用,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细心耐心计算,属于简单题。20.已知函数 ,(1) 若 ,求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 的的最小值记为 ,求 的解析式以及 的最大值【答案】 (1)最小值为 0,最大值为 4;(2) , 的最大值为 .11【解析】【分析】(1)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对 a分类讨论求 的解析式以及 的最大值.【详解】(1) 时, ,则当 时, 的最小值为 0, 时, 的最大值为 4.(2) ,当 时, 的最小值为当 时, 的最小值为当 时, 的最小值为则可知, 在 单调递增

16、,在 单调递减, 的最大值为【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分段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数形结合分析推理能力.(2)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 a分类讨论,由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x=a和定义域-1,2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要分三种情况讨论.21.已知函数(1)若 ,求函数 的最小值 (2)求不等式 的解集【答案】 (1)2;(2) .【解析】【分析】(1)先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得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小值.(2)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单调性解不等式.【详解】 (1) 时, , ,12当 ,即 时 有最小值为 2(2) 定义域为 R若 ,则 单调递

17、增, 单调递增, 则 在 R上单调递增若 ,则 单调递减, 单调递减,则 在 R上单调递增因此总有 在 R上单调递增, 则由 可得,解得 ,不等式 解集为【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和基本不等式,考查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性的运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解答第 2问的关键是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原理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请考生在第 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过点 ,倾斜角为 . 以坐标原点 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直线与曲线 交于 两点.

18、(1)求直线的参数方程(设参数为)和曲线 的普通方程;(2)求 的值.【答案】 (1)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曲线 的普通方程为:;(2) . 【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直线的参数方程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利用极坐标公式求曲线 C的普通方程.(2) 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的普通方程,得 ,再利用韦达定理和直线参数方程 t的几何意义求解.【详解】 (1)直线过点 ,倾斜角为13直线以为参数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 的普通方程为 (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的普通方程,得设 两点对应的参数为点 在曲线 的左下方 【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和极

19、坐标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考查直线参数方程中 t的几何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2) 过定点 、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 ( 为参数).当动点 在定点 上方时,. 当动点 在定点 下方时, . 由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得:如果求直线上 两点间的距离 ,不管 两点在哪里,总有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 .()求不等式 的解集 ;()若 证明:【答案】 (1) (2)见解析【解析】分析:()用零点分段讨论即可.()要证明原不等式成立,也就是证明 及 ,前者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必成立,后者因 ,故 也即是14,故原不等式得到证明.详解:() ,故 或 或 ,故不等式的解为 .()法一:要证 ,只需证 ,即证 (*).因为 ,又由() ,则 ,即 ,所以(*)式显然成立,故原命题得证.法二:因为 ,故要证 ,只需证 ,即证 .由() 上式显然成立,故原命题得证.点睛: (1)解绝对值不等式,关键是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可讨论绝对值符号内代数式的正负).(2)利用 和 可对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进行放缩,进而改良某些代数式的结构,便于不等式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