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11月“八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17356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11月“八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11月“八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11月“八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11月“八校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11月“八校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黄山市普通高中 2019 届高三“八校联考”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正确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24

2、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

3、,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4.图一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A.商 B.周 C.秦 D.唐5.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 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

4、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

5、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图一39.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10.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博,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

6、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1.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12.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

7、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13.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414.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

8、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15.图二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16.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

9、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17.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18.图三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图二5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19.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

10、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20.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21.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

11、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22.下表是 18711913 年德国工业生产指数(单位:%)表,据此可知德国1871 年 1880 年 1890 年 1900 年 1910 年 1913 年21.0 49.4 57.3 61.0 86.0 100图三6A.完成了工业近代化 B.人均消费能力提高C.工业垄断水平有较大提升 D.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明显23.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

12、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图四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 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A.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24.1967 年 7 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致成为使美国感到相当不舒服的竞争对手。”材料反映了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C.欧洲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

13、D.法国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8、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其中 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28 和 29 题均为 15 分)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

14、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7”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 年 8 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 1950 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

15、,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 3 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摘编自邬思源、崔丽莹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11 分)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短

16、促的 20 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 1914 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革的 25 一 30 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于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而 20 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 分。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 27、28、29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15 分)【选

17、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清末教育改革。1901 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博通时务,8讲求实学”之人。1903 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其办学宗旨为“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1904 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或花红,或匾额”。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在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

18、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 200 万,留学生有 2 万左右,1905 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9 分)28.(15 分)【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当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这次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 年 12 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915 年 5 月,袁世凯签订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竟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 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唯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头之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与日本在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 年 11 月美国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就是美国政治上与日本妥协,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

20、格局的变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9 分)29. (15 分)【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郑毓秀 (1891-1959 年)幼年受母亲影响反对缠足,拒绝祖母安排的包办婚姻。1908 年慈禧太后去世,清政府的统治渐渐瓦解,她受父亲启发决定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赴日游学期间,郑毓秀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革命工作。辛亥革9命爆发后,她“在北京参加党人机关秘密工作,出入平津,潜携炸弹”,并参与了对袁世凯等人的暗杀行动。其后,郑毓秀避祸法国,学习法律。五四运动爆发后,她通过“玫瑰枝事件”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前劝说陆征祥拒

21、签和约,“为保证国家的合法权益做最后的努力”。毕业回国后,郑毓秀历任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地方审判厅厅长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关注保障女子权益问题”,力主男女平等。摘编自赵晨欣玫瑰与枪:郑毓秀的传奇一生)等(1)根据材料,概括郑毓秀的进步活动。(9 分)(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价郑毓秀在推动妇女解放方面的作用。(6 分)10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C C D B B D B D B D C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2 23 24B B A C A C C D C D A A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25. (1)变化:清朝时,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只对皇帝负责;民国前期,监察机关独立,对国民大会负责。清朝时,监察范围广泛;民国前期,党政监察分离。(8 分)(2)社会背景:受到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 分)(3)特点:受到苏联的影响;广泛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6 分)意义:防范贪腐行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5 分,任答两点给 4 分、任答三点

23、给 5 分)26. 示例观点:20 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2 分)论述:从 1914 年至二战结束,世界有诸多灾难。这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乃至11整个世界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社会危机四伏。两极格局时期,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4 分)但 20 世纪的世界也是繁荣的世界。一战结束后至经济大危机前,世界和平发展,苏俄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二战结束后 30 年左右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货币

24、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的成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 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被载入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史册,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范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任答四点得 4 分)总而言之,20 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和繁荣。(2 分)27. (1)特点: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强调实用性(适应近代化的需要);拓展办学渠道,政府与民

25、间多渠道办学;教育具有多层次性。(每点 2 分,最高不超过 6 分)(2)影响:积极:确立近代教育体制;培养人才;推动教育的近代化;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加速清政府的覆灭;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或近代化)。(每点 2 分,最高不超过 6 分)消极:依然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性。(3 分)28. (1)变动: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中国,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6 分)(2)影响: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9 分)29. (1)进步活动:反对缠足 ,拒绝包办婚姻;参与辛亥革命;巴黎和会期间,努力维护国家权益;参与立法,关注女子权益,力主男女平等。(9 分,任答三点即可)12(2)作用:清末民初社会巨变,妇女解放受到社会关注,郑毓秀积极投身女权运动,成为杰出代表;(2 分)郑毓秀反对缠足,拒绝包办婚姻,有利于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郑毓秀参与进步运动,为妇女参政议政起到了示范作用;郑毓秀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 ,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权益。(4 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