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17400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 (无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酸碱度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2(2017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2、组织液中 Na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 S 区4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激素的分泌量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

3、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5当人做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胰岛 A 细胞活动加强,胰岛 B 细胞活动减弱B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活动都加强C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活动都减弱- 2 -D胰岛 B 细胞活动加强,胰岛 A 细胞活动减弱6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为 B 细胞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C细胞为靶细胞D细胞产生的物质可直接消灭抗原

4、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 T 细胞B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B. 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C. 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D. 人体内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都是组织液9.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5、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B. 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C. 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 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D.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10.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A. 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 g、f、e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 e、f、 g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 若 g 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 f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 若 f 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11.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6、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构成 2 个突触B. 神经纤维兴奋是 Na+大量外流的结果C. 刺激 b 处后,a、c 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 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1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C.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 H 区和 S 区13. 动物

7、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A. 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 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 4 -14.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组应设为A. 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作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B. 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作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C. 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作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 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作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15.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

8、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 )A. 是甲状腺细胞,A 是甲状腺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B. 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 是抗利尿激素,是垂体细胞C. 是传入神经元,A 是神经递质,是传出神经元D. 是 T 细胞,A 是淋巴因子,是 B 细胞16.下图为人体感染某病毒后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初次感染后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B. 初次感染后淋巴细胞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并进入静止期C. 再次感染该病毒后,只需体液免疫的参与即可痊愈D. 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因为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9、反应17.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严重感染或者肿瘤而非艾滋病病毒的侵染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5 -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 过敏是由于机体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过强导致的1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顶端优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 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必然会抑制根的生长D. 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协助扩散19.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

10、述,错误的是A. 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B. 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C. 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D. 处理的时间: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20.关于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可能会获得无子果实B. 大麦种子经赤霉素处理后,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 -淀粉酶C.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D.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分析不合理的一

11、组是A.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蚂蚁的虫卵的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调查C. 夜间出行的飞蛾,采取黑光灯诱捕方法D.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22.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6 -A. 图中 a 点和 b 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 0-d 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 a-b 时间段内,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b-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23.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12、”的部分实验设计思路,其中错误的是A. 由于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目测估计法计数B. 吸取培养液前应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 实验不需设置单独的对照,但多次取样检测的间隔时间应相同且适宜D. 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加大稀释倍数重新观察计数2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 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 10%20%C. 在图中 C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25.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1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说法错误的是A. 光裸的岩石上发生的演替中地衣往往是群落演替的先驱物种B. 自然条件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一般增加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任意改变群落演变的速度、方向和演替程度- 7 -D.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外界环境变化也常成为引发演替的条件26.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 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 (图 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 b 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 b 侧C如果将图 1 植物横放,a 侧位于远地侧D图 1 和图 2 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

14、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27夏天,人们经常饮用啤酒,正常人若一次饮用了 1 500 mL 啤酒后,立即测定其尿流量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下列能正确表示输尿管的尿流量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A B C D28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 地有机物浓度低于 B 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 A、B 两地间,DO 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29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

15、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分解的物质,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8 -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30.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 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4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

16、传递效率是 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 15 J/(cm2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40 分)1.(10 分)下图甲是针刺刺激引发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突触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属于_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是由结构_ (填“” 、 “”或“”)决定的。(2)图乙中,从细胞的结构分析,b 是神经元的_ 膜,c 所处的液体是 _ 。c 与 d 结合后,结构 e 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 (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述) 。(3)针刺刺激会引发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导致心跳加快,该反射过程中肾上腺属于_ 。上述生理现象的出现属于

17、_调节的结果。(4)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针刺手指进行采血时,没有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缩手反射要受大脑皮层上_的调控。2.(18 分)图甲为某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态,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幼苗 1?4 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 ,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 9 -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的物质是_ 。幼苗芽尖产生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属于细胞的_ 运输。图甲中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_。(2)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中,能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_。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均能 D.均

18、不能(3)图甲幼苗横放后,2 处和 3 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依次对应图中的_曲线和_曲线。(4)图乙中 C 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 D 对应的浓度要_(填“高”或“低”或“相等” ) ,其原因是_ 。(5)从图丁曲线分析,_ 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3. (12 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来自雷鸟,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12 18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 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植物提供的能量为_ kJ。- 10 -(3)图乙中 C 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10 6 J) 储存能量(10 6 J) 呼吸消耗(10 6 J)A 900 200 700B 100 15 85C 15 2 13D 18 60 12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 6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