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17452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 2018 届高三语文 11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 “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

3、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 “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

4、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2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B.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C. 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D. 孔

5、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B. 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C.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D. 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B. 孟子以“不忍心

6、”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C.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D.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

7、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 “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无中生有。C 项, “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曲解文意。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 项, “消极”原文无此意,无中生有。故选 B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3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 “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曲解文意。从中梳理出来的生态伦理并不是各自完备,只能

8、说是梳理出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故选 B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 项, “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曲解文意。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 “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 ,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 。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故选 D 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

9、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花草院落郑飞雪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跋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

10、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座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4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

11、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附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

12、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

13、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博。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

14、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5(选自 2017 年第 2 期散文选刊下半月 ,有删节)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第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中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B. 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 ,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C. 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

15、尊贵。D. 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5.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文字。6. 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D 5. 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交代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突出院内花草的繁盛;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展现了花草院落的美景,富有诗意;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院内花草的勃勃生机。 6. 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作者赞美花草院落,更是为了赞美“母亲” ;一切

16、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交代“母亲”拉劳作的情况,也为了抒发了作者对劳动的赞美;“母亲”辛勤劳作,在小院里布满花草果蔬,这不仅展现出“母亲”热爱生活,为生活增添了情趣的一面,也展现出“母亲”包容一切生命的胸怀,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蓬勃向上。“母亲”的辛勤劳作,让小院充满温情,让作者在花草院落中感受到“母亲”的爱,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牵挂依恋之情。【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作品对“母亲”的情况只是一般交代,没有具体描写,也没“采用多种手法” ,因而也不会“栩栩如生”

17、。故选 D。【5 题详解】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题中给出赏析的角度“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 ,答题的关键是找打运用额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情感,从段落看“院子”和“花草、果蔬”是点面结合,从修6辞看“拟人、比喻、对比” ,从表现手法看是“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情感是“对院内花草、果蔬的喜爱和对社会上弄虚作假,失去本真等赶潮现象的遗憾之情” 。【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额结构安排的能力,要求回答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的原因,答题时注意分析这两个的内容和作用,首先从语段内容的关系看,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从主旨看,作者赞美

18、花草院落,更是为了赞美“母亲” , “母亲”辛勤劳作展现出“母亲”包容一切生命的胸怀,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蓬勃向上;让小院充满温情,让作者在花草院落中感受到“母亲”的爱,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牵挂依恋之情。因此文章的最后加上这两个段落。【点睛】综合赏析语段的从语段的内容、手法、侧重点和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位置,开头、结尾还是中间,情感要联系文章的主旨。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杭州网 2017-09-18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 。里面提到“认

19、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 ,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

20、的。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字的。7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 ,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

21、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新京报 2017 年 09 月 23 日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 (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有 81.1%没有 18.9%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54.3%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不好说 10.8%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学校尽职

22、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 ,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8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 人)性别男:49.5% 女:50.5%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2.5%大专/高职:25.9%大学本科:53.8%硕士及以上:7.8%7. 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 )A. 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B. 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C. 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23、。D. 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8. 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度高。B. 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C. 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D. 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 “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州网的近似。E. “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9. 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

24、(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答案】7. B 8. CE 9. 答案示例一:为了落实教师职责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职责) ,应该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应该取消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答案示例二: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为保证家长知情权和发挥其指导作用) ,应该由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应该要求家长检查9孩子的家庭作业).【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三是题干中有无限制性的要求。比如本题中,“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 ,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金东区实验小学校

25、方的观点” ,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A 项, “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无,“制止”不对。材料一中只是说“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C 项, “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有误, “社会的普遍要求”不对,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字来看, “54.3”的家长认为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D 项, “主要原因”不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 “两项” 。C 项, “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不对,文中说的是“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

26、他们养成依赖性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 。D 项, “与调查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不对。【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中心,然后圈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选取“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 ,考生可以圈出如下内容,“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业,

27、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要求, “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 ,考生可以选取比较明确的一方,如“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 ,然后到文中找出他所说的话,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 ,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10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 ,可见答案主要在下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 ,说明答案就在下面两段文字中,

28、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客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 ”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 ”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丕。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 ”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

29、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乞恕之,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

30、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B.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C.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D.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31、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 “授” “除” “摄” “封”也表此意。11B. 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C. 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B. 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

32、尊重。C. 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D. 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 (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 (2)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

33、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怨愤之声积”和“浸润之谮行”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 A、D 两项;“爱憎不由公理”意为“爱憎不出自公理” ,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摄”不表授予官职,指暂代官职。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摄”不表授予官职,指暂代官职。1

34、2【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于文无据,文中只写到张昭对刘温的亲近之意。【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宜”译为“适合” , “所以”译为“原因” , “通意”译为“互通心意” , “以故”译为“因此” , “屈”译为“委屈” , “阴”译为“暗中” , “衔”译为“怀恨” ,“炫惑”译为:迷惑“, “为己用”译为“为自己所用” , “有以”译为“有用来” 。参考译文:张温,是吴郡吴县人。张温从小就修养名节操守,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闻他的声名,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和当今何人比肩?”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 ”太常顾雍说:“刘基不

35、详细了解张温的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 ”(孙权于是)征召(张温)请与相见, (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震惊,孙权为他改变态度重如礼仪。召对完毕出官,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给你,你应该明白。 ”(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升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和器重。 (张温)三十二岁时,凭借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 (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如果山越之患全部消除, (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使者的道义,是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必受上级指令的约束。 ”张温回答说:“我在朝廷之内

36、没有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春秋晋大夫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本事,又没有晋国子产阐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诸葛亮见识通达,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的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蜀国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回国不久,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正碰上暨艳事件发生,于是借此机会揭发检举涨温。暨艳也是吴郡人,由张温把他引荐入朝,被任命为选曹郎,官至

37、尚书。暨艳生性清高严厉,喜欢发表清正的言论,因见当时郎署风气混浊杂乱,大多官员不称职,想将良莠分开处置,贤能、愚劣区别使用。于是愤怨之声积聚,诬毁谗言四起蔓延,竞相控告暨艳和选曹郎徐彪, (说他们)擅自任用徇从私情,爱憎不出自公理,暨艳、徐彪都因此而被定罪赐死。张温向来与暨艳、徐彪意见相合,常有书信来往,互相来往问候,于是又判张温有罪。孙权将他软禁在有关官吏处,下令说:“过去下令征召张13温,留下官位虚心等待他来,来后 授予高官,超过(一般)旧臣,哪里料到(他)竟如此凶坏, 专生图谋不轨之心!哎呀张温,免(你)死罪作为(你的) 幸运!”将军骆统上表为张温申辩,请求宽恕他,孙权最终没有采纳(骆统

38、的意见) 。六年后,张温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弟弟张祗和张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同张温一起被废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元载(唐代宗时宰相) ,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晁错对于削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本

39、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 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C. 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D. 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E. “虽”和“尽”两个虚词用得极妙,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15. 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答案】14. CE 15. 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

40、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14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诗歌前四句抒发诗人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E 项,应该是正面写出了百姓的浩然正气。故选 CE。【15 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

41、析诗句,要求对诗歌的尾联进行赏析,注意从内容和表达的角度切入,从内容看,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运用细节描写,揭露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从表达看,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鱼我所欲也中,鼓励人们像贤者一样坚持向善的句子是:_,_,_。(2) 离骚中屈原用佩戴香草鲜花来表明自己对人格美的追求的句子是

42、:_,_。【答案】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 人皆有之 (3). 贤者能勿丧耳 (4). 制芰荷以为衣兮 (5). 集芙蓉以为裳【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这些名句都有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是” “勿” “芰” “芙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

43、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15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 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在 2017 年的新起点,舆论场上隐约兴起一股暴戾之气,不问是非,只看标签,口水乱飞,满城风雨,但谁都明白,对立和冲突永远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长城汽车的 H6 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 3.6 万辆,这惊鸿一

44、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此句中应用“同舟共济”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墨守成规:泛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借以比喻固执旧法,一成不变;满城风雨:是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此句应用“甚嚣尘上” ;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光盘行动”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爱惜粮食、反

45、对浪费的责任,也培育了新的生话观、消费观,值得大力提倡和践行。B. 201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香港社会各界庆祝活动不断,央视新闻也开启了以“我中意的香港”为主题的互动平台。C.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 5 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D. 一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各项改革举措,如“营改增” “一带一路”等获得了大众的交口称赞,尤其是整治贪官污吏的举措,值得大家鼓掌。【答案】B【解析】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 项, “唤起”与“责任”搭配不当,应在“责任”后加“意识”;C 项,不合逻辑,应将“不

46、仅”和“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D 项,结构混乱,最后一句应改为“尤其是整治贪官污吏更是引得大家鼓掌叫好” ,或改为“尤其是整治贪官污吏赢得了大家的更多掌声”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解答病句题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教授;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的大作,连夜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冒昧打扰,敬请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B.

47、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D.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答案】B【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重点考核谦敬词语的运用和情感色彩与程度, “赠予”没有显出敬意,由此排除 AC,最后“打扰”有请对方原谅的意思,没有“恕”的意思,不用“宽恕” ,排除 D,故选 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自 1863 年诞生之日起,

48、_。时至今日,地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_,更是传承城市历史、传播城市文化、展现时代潮流的综合平台。地铁文化以城市文化为基础,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与重要构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延展和提升。因此,_,促进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重要的创新手段。【答案】 (1). 地铁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2). 它不仅是地下交通的载17体 (3). 利用地铁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本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地铁文化,解答时再围绕

49、这一中心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即可。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词语从文本中来” “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21.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推断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欢乐颂 2是一部都市女性情感剧,因为它选取了五个性格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