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1课天涯若比邻习题教科版.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2814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1课天涯若比邻习题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1课天涯若比邻习题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1课天涯若比邻习题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1课天涯若比邻习题教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1课天涯若比邻习题教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课 天涯若比邻考情分析命题点 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角度 未考查点不同文化交流的意义、态度2016 12 非选择题 2不同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1.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2.文化交流的原因、意义、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2017 7 选择 题 2面对不同文化怎么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总结与预测本课是站在人类的高度来看世界文化的交流。从近三年的中考题反映出,本课知识不但要求理解,还要求运用。2016 、2017从文化自信、尊重、平等等方面考查了本课内容。结合2019年时政热词“文化自信”“一带一路”等,预测本课容易结合文化自信考查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态度和要求。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知识

2、概要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不同的语言文字、艺术、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思想伦理、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均体现了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21 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一颗明珠。一个特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 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一个基础:不同的文化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和对话加深了解。一种态度:坚持文化自

3、信,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思维导图2关键词: 相互 尊重3考点梳理七彩文化1.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识记)(P86)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世界文化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P8688)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集中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体现在日常的衣食住行当中。不同的 文化也产生了许多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4、在传统节日中,风俗习惯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在思想伦理、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文化沟通与交流1.如何减少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冲突?(运用)(P89)不同的文化只有先做到相互尊重,才能进一步开展沟通和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要实现和谐共处,就必须通过沟通和对话加深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2.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意义。(运用)(P8990)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不但能使许多观念上的分歧得到理解和宽容,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不同文化之间如果可以学会相互欣赏,并且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往往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整个社会

5、向前发展。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运用)(P9192)不同的文化之间一方面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各自的特色,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向其他文化虚心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使其为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作为21 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一方面要学会尊重、了解和欣赏与我们不同的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其他文化展开交流和对话;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一颗明珠。典题聚焦【典例】(2017宜宾中考)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

6、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中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面对世界不同的文明,我们应( )和睦相处, 共同进步 互学互鉴,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实现统一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所以是正确的。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确实会相互融合,但材料已经告诉我们“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因此“实现统

7、一”是错误的,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选D。2019备考原创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8月18日,夜空璀璨,欢声笑语,四年一度的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朋加诺体育中心正式拉开大4幕。在亚运圣火的见证下,亚洲健儿们跨越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交流情感,共铸理想,在手与手相握、心与心相通中共同谱写团结、友谊、进步的乐章。亚运盛事,也是文化交流的舞台。关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世界各地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别具特色是不同文化的具体体现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A. B.C. D.2.说到中

8、国,人们会想到长城;说到埃及,人们会想到金字塔;说到美国,人们 会想到自由女神像;说到法国,人们会想到埃菲尔铁塔;等等。这说明B不同国家和民 族通常有代表自己国家文化的不同标志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构成了丰富的世界文化 各国文化存在差异,但各有特色 不同文化之间容易发生摩擦和冲突A. B.C. D.3.对如图漫画的寓意理解最准确的是AA.不同民族的文化蕴 含着不同的文明成果,都需要尊重、珍惜、保护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通过特定的习俗等反映出来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一颗明珠D.中华文化对全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

9、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BA.文化具有多样性,应积极学习一切外来文化B.我们应该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D.只要学好其他民族文化,就一定能发展好我们的传统文化5.2018年6月14日,为期五天的青田龙舟文化节在青田县船寮镇拉开帷幕。青田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青田华侨还把龙舟“划”到了西班牙,连续几年,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大型端午文化节,开展龙舟竞渡等活动,推广宣传中国节日,致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龙舟这一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已成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国与世界

10、交流的媒介。这表明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 中西两国人民不断增进文化理解,沟通彼此情谊 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交融,多元和谐发展A. B.C. D. 二、非选择题56.【文化交流 开放共享】2018年6月21日,由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在东郊记忆演艺中心正式启幕。本届论坛以“交流合作开放共享”为主题,将“世界文化名城”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叠加和融合,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建设。来自全球22个国家的22个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员城市、9个“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

11、城市的代表,和近400名国内外知名文创机构代表以及文化名人齐聚成都,共谋“一带一路”建设下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开放共享。(1)请你谈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各有什么特点。答:中国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2)“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有何意义?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不但能使许多观念上的分歧得到理解和宽容,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不同文化之间如果可以学会相互欣赏,并且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往往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3)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不同的文化? 答:不同的文化之间一方面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各自的特色,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向其他文化虚心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使其为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作为21 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一方面要学会尊重、了解和欣赏与我们不同的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其他文化展开交流和对话;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一颗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