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7466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泰安四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2018.10考试范围:必修二 12 单元;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

2、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 ,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C 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据古代(东西洋考)记载,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 ”此局面持续到清初,民间遂多用外国银钱。这表明清初及前代( )A.中国外贸在世界居优势地位 B.清期海禁政限制外贸发展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农业经济 D.东西方间以货易货交流频繁4.明代后期,广东一位缪族长在他的家训中,虽声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 ,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 ,即从事工商

3、等行均可。这反映了他( )A.规范族人的从业行为 B.持有重农抑商的思想C.面对现实和顺应时势 D.强调传承族规的重要5.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 ,据此图可知宋代( )- 2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倾向专业化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11%。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

4、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8.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9.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这说明当时( )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 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D北

5、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10.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11.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 ,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 3 -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 “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

6、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12. 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B.传统经济结构改变C.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新的生产关系萌芽13.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仅进出口货物就达 400 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 20 余处,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这说明宋代( )A.突破了朝贡贸易体制 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C.商业是主要财政来源 D.抛弃了重农

7、抑商政策14. 据统计,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国家控制的人口是 l699 万人,其中纳税人口只有237 万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人口猛增,农税锐减 B.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C.税收制度混乱,官吏腐败 D.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15. 一位学者形容 16 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16.从 19 世纪

8、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 3 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 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 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17. 19 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 1841 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 )- 4 -A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 B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C便利的

9、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 D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18. 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交革。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A通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 B极端化倾向明显C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 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9.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了该地(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1850-1879 年 72 15 49 81880-1911 年 156 0 118 381912-1939 年 473 0 77 396A.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10、B.传统自然经济已率先解体C.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 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20.阅读如表 1936 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下降 38% 下降 20% 下降 15% 增加 20% 增加 20% 增加 30%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2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这类企业:( )A.可能属于

11、 19 世纪 70 年代的民营企业 B.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22. 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步人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 ”这反映出同仁堂( )A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 B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C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 D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23.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

12、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5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24.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 3 道小题,第 1 题 25 分,第 2 题 12 分,第 3 题 15 分,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3、 明朝中后期至 19 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 ,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 “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 。鸦片战争之后, “洋布盛行,布市销减” , “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 12000 余部织机,到 1880 年织机仅有 5800 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

14、市史研究材料二 17 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 世纪 60 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 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 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 世纪 20 年代,它的人口仅 12000,1841 年底猛增至 40 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 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 1063 万人。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 20 世纪二三十年

15、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11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4 分)- 6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界定英国何时崛起为大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克伦威尔时期本应被视为英国崛起的开端,这不仅在于英吉利共和国实际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克伦威尔触摸到了一个更深远更持久的国家强盛概念的奥秘” 。然而,英吉利共和国的强大最多只能被看作英国崛起为大国的序幕而非其正式的开端。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

16、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英法两国经济实力对比不利于英国以及工业革命迅速扭转这种对比的事实,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强调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崛起的关健作用。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棍起的历史逻辑 结合近代英国史实,运用材料中的有关观点,对近代英国的崛起问题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27.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 ,发展实业,以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9 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

17、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 。与此同时,- 7 -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 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 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 年更达到 142 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 1919 年为 65 家,资金 44728300 元,也是亘古未有。材料二 1925 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 2 个月之久,导致上海 13 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 6 万多人,损失 326 万元以上,严重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据材料二,指出 1925 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6 分)(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 字左右)(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