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7962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上饶县中学 2019 届高二上学期第十八周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 ”(字的左边是监狱,下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 , “戚”字写作“ ”(字的左边和下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A. 受封诸侯的权利B. 分封的对象C. 受封诸侯的义务D. 分封的目的【答案】B【解析】“封建”指的是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 “封建亲戚” ,根据“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 ,可知分封的对象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故 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A,材料与 CD 无关。2.

2、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 、 “矛盾激化、亲情疏远” 、“有僭越频发的可能”可判断该政治体制是分封制,在分封制的背景下,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强大,西周晚期出现了“僭越频发的可能” ,故 A正确;宗法制是按血缘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与题意无关

3、,故排除 B;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 C;礼乐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D。故选 A。- 2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 左传的朝见就有 101 次(如表) 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 鲁国 晋国 齐国 楚国 越国 纪国次数 39 次 38 次 11 次 10 次 2 次 1 次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相互朝见意味着分封制度的瓦解即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分封制度瓦解促

4、进相互朝见,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表格反映的是分封制度瓦解而非井田制瓦解,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诸侯国相互朝见和远交近攻无关系,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诸侯国相互朝见”意味着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4.“三代”姓氏分而为二。 “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 ,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 ,男子反而不称“氏” 。这一变化反映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C.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D. 国家的统一

5、使姓氏走向规范【答案】A【解析】据材料“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男子反而不称氏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氏”由贵族的分封的标志变为女子娘家姓说明- 3 -贵族的分封制的瓦解,故 A 选项正确;“三代”就是男权社会,故 B 选项错误;姓氏的变化没有反映民族大融合,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姓氏走向规范,故 D 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分封制与姓氏的关系,再据材料: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 ,结合秦汉时期的特征可以推断出传统的分封制的瓦解的答案。5.公元前

6、 656 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 B. 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 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D. 礼乐制度荡然无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溃,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表述都不准确。点睛: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

7、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 宗法礼乐制逐渐崩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冠服制度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

8、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4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礼乐制遭到破坏的史实,D 项正确。题干强调先秦时期衣冠服饰制度变化,与服饰多元成为主流无关,排除 A。B 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强调先秦时期衣冠服饰制度变化,与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7.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 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 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 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 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答案】B【解析】试

9、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根据“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可知祖先崇拜是中国宗教独有的内容,而非中国宗教产生的原因,故排除 A;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祖先崇拜不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故排除 C;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的是宗法制而非祖先崇拜,故排除 D;根据“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可知祖先崇拜有利于强化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8.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 保护

10、了女性基本权益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七出” 、 “三不去” ,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对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反映了男子不可以随意休妻,体现了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父权族权) 、男尊女卑、以礼入法(体现儒家伦理)的特点,是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体现,B 项正确;A、D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C 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 -9.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

11、种差异A. 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B. 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C. 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D.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答案】B【解析】雅典在新征服地区掠夺财富,但不授予当地人公民权,会导致当地人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削弱了雅典社会统治的基础。故答案为 B 项。罗马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并不能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只能缓和矛盾,排除 A 项;雅典没有扩大公民权而向其他地区征收财物,容易激起被征收地区人民的不满,不利于雅典统治的稳定,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拥有公民权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不是公民权利的扩大,排除 D 项。10.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

12、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A. 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 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C. 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 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 “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权力或权威威胁民主政治集体议政制度的个人,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故 B 项正确。 “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威胁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个人,并不

13、是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A 项错误;公民都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与“陶片放逐法”无关,D 项错误;C 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B。【点睛】 “陶片放逐法”是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这样每个公- 6 -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11.西方学者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 6 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降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

14、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古希腊民主政治存在着严重弊端B. 技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社会问题C. 希波战争促进了奴隶贸易的繁荣D. 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地位逐步增强【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可以看出他认为技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奴隶减少的问题,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与材料无关;C 选项错在与“希波战争”无关;D 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题及的是奴隶减少的问题,所以与政治弊端没有关系,也与公民意识没有关系,故排除 A、D 选项。此外,希波战

15、争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与材料给出的时间:公元前 6 世纪初差距甚远,所以排除 C 选项。12.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A. 是智者学派推动的结果 B. 开始冲击了雅典的”贵族统治”C. 为雅典的民主奠定基础 D. 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相配套【答案】D【解析】题干与智者学派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中“开始冲击”应该是在梭伦改革,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应该是在克斯斯提尼改革之前,而此改革的最大贡

16、献是用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根据题意推测应是在克斯斯提尼改革之后,故 C 项错误;题目中的举措有利于打击贵族政治,巩固民主政治,故 D 项正确。13.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 7 -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子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露神奉为全希前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据此可以说明帕特农掉庙是稚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A. B. C

17、.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中主要供奉的是雅典娜女神,故帕特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故正确;公民大会的支持并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说明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故正确;材料信息只涉及雅典卫城的重建,不足以说明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故错误;材料“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说明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B 选项正确。ACD 选项都排除。故选 B。14.下面是古代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 ,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A.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 直接民主确保

18、了司法公正- 8 -C. 公民有依法审判的权利D. 公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表格可知雅典将军因为公民的告发,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处罚,体现民众法庭具有审判权,公民大会具有监督和问责权,排除 C,故 D 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 A;直接民主易造成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B 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D。15.古代雅典设有很多警奴,每当公民大会的日于,警奴就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据此可知A. 公民大会参与者众多 B. 公民的权力受到限制C. 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

19、D. 雅典民主带有强制性【答案】D【解析】材料“警奴就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表明雅典民主带有强制性,故 D正确;A 项错误,参加公民大会的是公民;B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6.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A. 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 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 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被告进行申诉,然后陪审法

20、官进行判决,这体现不出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故 A 错误;“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并不说明法庭判决仅凭情感,故 B 错误;“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体现不出民主原则,却体现并说明法官审案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主观性,故 C 错误,- 9 -D 正确。1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 ”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 )A. 人民主权 B

21、. 分权制衡 C. 天赋人权 D. 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材料“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可知构成联邦宪法的首先是人而不是州,所以其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故 A 项正确;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天赋人权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与自由平等无关,故 D 项错误。18.美国 1787 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 6 条第 2 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

22、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 ”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 共和主义B. 集权体制C. 宪政主义D. 联邦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共和主义指认定政治权威最终来自人民同意的原则,拒绝接受君主和王朝统治原则,与材料中“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不符,故 A 项错误;1787 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不是集权体制,故 B 项错误;宪政主义与材料中“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不符,偏离了材料中心,故 C 项错误;联邦主

23、义制度是指政治上介于中央集权和松散的邦联之间的一种制度,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与材料中“合众国法律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相符,故 D 项正确。- 10 -19.有学者说,在美国都铎式的政治制度(都铎王朝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黄金时期)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该学者的言论表明了A. 美国民主程度远高于欧洲国家B. 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C. 欧洲国家的代议制度更加健全D. 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带有旧的封建时期传统特

24、色,而欧洲政治制度的现代化程度却高于美国因此材料的意思是从制度的现代化程度上阐明,不是比较哪个制度更民主,或更完善,故 ABC 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根据所学,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是世界上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内部带有许多旧英国都铎封建王朝时期的传统,许多机构在“权威合理性和机构分离上”现代化的程度不如欧洲,所以反映了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故 D 项正确。20.1887 年 4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贸易法规定任何客货运输商如果通过特别资费、折扣和返款等手段对同样的运输服务多收或少收运费,即视为不公正的价格歧视,应予以禁止;对违背本法者处以不超过 5000 美元的罚款。这表明美

25、国A. 国会的立法权扩大B. 联邦政府禁止自由竞争C. 贸易冲突危及国家安全D. 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体现的是国会行使立法权,没有体现立法权扩大,故A 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客货运输费用的规定,不能体现禁止自由竞争,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冲突,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对不正当的货运价格进行禁止,体现国家对于贸易运输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故 D 项正确。故选 D。21.以下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11 -选项 史实 结论A梭伦的诗作:“许多人

26、卖身为奴,失去自由,我已让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彻底剥夺了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利B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控制国家政权,实行“锁国”政策。日本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C1875 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选出。标志着宪法实际上确认了共和政体D19 世纪 90 年代,俄国工业出现了空前的高涨,工业产值从 15 亿增加到 30 亿卢布。标志着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A 项反映的是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的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使贵族的权力受到制约,但并不是彻底剥夺

27、了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利,故错误;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使得日本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日本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是在美国佩里扣关后,故 B 项错误;法国 1875 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故 C 项正确;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是在 19 世纪中期,故 D 项错误。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 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 B. 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 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 D. 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答案】C- 12 -【解析】

2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故 A 错误;B 选项不符合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 ,排除 B;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分权制衡民主机制,有利于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故 C 正确;D 项不符合史实。【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以及宪法制定的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政治体制,宪法是以共和派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取通过的。23.“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 ”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

29、 实行联邦制政体B. 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 保持两党制原则D.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 1787 年宪法。从材料信息看,所有的统治者都“坏” “堕落”“愚昧” ,说明权力对统治者的腐蚀。联系所学知识,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美国通过 1787 年宪法,联邦中央权力分配实行“三权分立” ,确立分权制衡原则,以权力限制权力,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CD 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故选 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 1787 年宪法【名师点睛】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深刻认识。不同国家采取什么样的

30、政体,主要取决于本国国情,诸如历史传统、各方力量对比以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革命或者改革)等。即便是选择同一种政体的国家,其具体政治体制也有较大差异性。但就本质来看,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同政体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有利于推动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4.“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 13 -B. 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C. 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D. 体现了国家权力

31、的分权与制衡【答案】D【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最高法院不是权力中心,故 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联邦和各州拥有独立的立法权,而材料中的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故 B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各级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故 C 项排除;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体现了立法和司法的制衡,故 D 项正确。25.1934 年 6 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A. 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B. 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32、C. 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D.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国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签订贸易协定权力的调整”表明权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故 A 正确;美国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牵制,分权制衡,不存在服从关系,故 B 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不能说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故 C 错误;材料中权力的变动是一个正常的流程,并没有体现对三权分立的破坏,故 D 错误。点睛:根据题干材料“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可

33、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26.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是一切王权加强自己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只不过不同的王权“套近乎”的方式不同罢了。这种状况在英国终止于A. “光荣革命”的爆发 B. 权利法案的颁布C. 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D.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4 -【答案】A【解析】材料讲的是君权神授,英国君权神授终止于光荣革命,故 A 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法律基础,此时君主受法律的限制,比终止君权神授更进一步,故 B 项错误;王位继承法的颁布为王位的继承提供法律依据,是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故 C 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34、 ,故 D 项错误。点睛: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是英国王权不在需要与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了。27.17 世纪前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但不在任何人之下” ,17 世纪后“君主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主意志绝对自由,制约君主行动的只能是自我克制” ,“议会派”的解释是“国王只是上帝的使臣,只有行使(上帝赋予的)权利的权力,权利之外,没有权力” 。这体现了A. 英国对王权制约的传统 B. 君权神授理论遭到否定C. 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 D. 君主派和议会派的妥协【

35、答案】A【解析】材料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突出法律高于国王, “王在法下” ,反映了英国对王权制约的传统 ,故选 A;从材料中议会派表述可知不排除上帝,排除 B;材料仅限于政治讨论,还未付诸于暴力手段,排除 C;妥协的典范是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但材料侧重分歧而不是妥协,排除 D。28.1784 年 2 月 22 日,持有国会授予海上通行证的船长格林,率领着“中国皇后”号离开了纽约港,目的地是中国广州。 “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是 1784 年 8 月 28 日”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打破了中国闭关

36、锁国的状态B. 总理衙门负责相关接待事务C. 新生的美国刚赢得完全独立D. 该船出行得到联邦政府允许【答案】C- 15 -【解析】根据题目及所学知识可以知道 1784 年的时候中国仍然是闭关锁国的状态,指导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所以 A 项错误;总理衙门是 1861 年设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从题中“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结合 1784 年的时间可以推断出 C 项正确;1787 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才建立联邦政府,这个时期不可能得到联邦政府的允许,所以 D 项错误。29.下表是学者对出席 1787 年制宪会议的全部 55 名代表们财产状况和职业的

37、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财产状况和身份拥有公债券 土地投机商 高利贷者 奴隶主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海业小农和技工人数 40 14 24 15 11A. 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 B. 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C. 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 D. 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87 年制宪会议的全部 55 名代表没有小农和技工意在强调美国宪法内容是有缺陷的、是有局限的,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资本方面的代表,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制宪过程的确尖锐冲突,但材料未涉及,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表格强调美

38、国宪法局限性而非权威性,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是要抓住小农和技工这个阶层没有代表,这是美国宪法的巨大局限。30.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 1875 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 ”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 16 -A.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C. 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D. 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

39、征【答案】C【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戴高乐主要解释了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关系,参议院起监督作用,这正是启蒙思想宣扬的民主与理性,四个选项表述虽然都符合史实,但只有 C 选项紧扣戴高乐的解释。31.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 ”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A. 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B. 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 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D. 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答案】D【解析】政治上任然保

40、留了封建残余,专制色彩浓厚,然而经济快速发展显然鱼政治的滞后不协调,故 D 项正确;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已经实行,故 A 项错误;帝国宪法赋予了议会立法权,故 B 项错误;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 C 项错误。32.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 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作者强调A. 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B. 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C. “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D. 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答案】A- 17

41、-【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1689 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 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 ,再依据材料“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 ”,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故 A 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提到了信用问题,但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故 B 项错误;“光荣革命”发生在 1688 年,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到“光荣革命” ,故 C 项错误;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故选 A。33.伏尔泰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

42、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是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C.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 、 “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 ,意思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建立君主立宪制,据此可以判断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1689 年以后的英国,因为 16

43、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 项正确;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不符合材料“君主有能力做好事”信息,故排除 B、C 两项;德国虽然也是君主立宪制,但是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不符合材料信息的描述,排除 D。故选 A。34.特别国会于 1689 年 1 月召开,辉格党人觉得只需宣布威廉成为国王就行了,但其他许多议员无法容忍君主纯粹由选举产生,所以希望通过王位继承由玛丽担任女王。结果便是折中:王位由威廉和玛丽共掌。材料从本质上反映A. “光荣革命”胜利结束 B. 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C.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 王权受到议会的约束【答案】B- 18 -【解

44、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既有选举又有继承,这是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的产物,所以材料的主旨就是强调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光荣革命”胜利结束是现象而非本质,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也是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王权受到议会的约束方面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35.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人口不满 2000 人的 56 个“衰败选区”议席,空出的 143 个议席中,65 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 年的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1918 年授予年满 30 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 年又将妇女选

45、举权的年龄降低为 21 岁。这些改革主要表明了英国A. 封建势力日趋衰落B.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C. 民主程序逐步完善D. 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财产和年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说明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故选 D。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巩固, “衰败选区”并非封建势力的地盘,排除 A;材料反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参政议政,没有体现地位提高,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程序问题,排除 C。36.南京条约规定:“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誉录天下,恩

46、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鸦片战争中A. 英国人大量利用中国民众B. 民众可自由选择服务对象C. 民众缺乏民族意识和觉悟D. 民众对战争胜负漠不关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 19 -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 、 “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的民众对英国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本质上表明了民众此时缺乏民族意识和觉悟,C 项正确;A、B 项不是本质;D项表述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

47、 C。37.近代前期,茶叶占出口商品的很大比例,用茶叶出口量来研究当时的出口业,具有较好的抽样意义。1843-1860 年五口岸茶叶出口数量 (单位:吨,以每三年合计统计)年份 上海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年份 上海 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1843-1845 2298 74149 1852-1854 60177 51529 120361846-1848 19959 88966 1855-1857 83996 30240 401591849-1851 46145 53161 1858-1860 62657 38405 53635 7076 1028备注:1843 年只有广州出口 8044 吨表格数据可

48、推论鸦片战争后A. 广州保持了在中国外贸上的原有地位 B. 机械制茶提高华茶产能带动其出口C. 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外贸港口布局 D. 远离产茶区是宁波销茶量少的主因【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鸦片战争之前,福州、厦门和宁波没有茶叶出口业务,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州和福州茶叶出后呈现上升趋势,厦门和宁波也出现茶叶出口业务,显然是南京条约开放五口的结果,故 C 项正确;表格显示上海出口贸易超越了广州,故 A 错误;表格显示不出茶叶制作的方式,故 B 项错误;江浙地区是产茶地区,故 D 错误。38.据记载,在 1860 年一 1861 年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

49、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它A. 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20 -B. 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C. 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D.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着佃交粮”即照旧交粮纳税,只是佃户直接将钱粮交给政府,不用交给地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故 B 项正确。 “着佃交粮”它非但没有破坏、反而恰恰是在恢复已被破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而是强调佃户直接将钱粮交给政府,排除 C。材料强调佃户直接将钱粮交给政府,没有涉及分给农民土地的信息,排除 D。39.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 ”这反映了A. 通过舆论强化对官员的监督B. 允许民间新闻出版的自由C. 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先河D. 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