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7966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上饶县中学 2019 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 物 试 卷(惟义、特零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 分子数目不变A. B. C. D. 【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正确;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

2、分裂后期一分为二,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正确;复制发生在联会之前,且四分体是联会后形成的,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 分子数目减半,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故选 C。2.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分裂时 3 和 4 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B. 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该细胞一定能产生 4 种类型的精细胞C. 若染色体 1 和 2 发生部分片段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2 -D. 如果基因 N 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

3、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熟练掌握。因为第一次减数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如果第一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则形成两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一次有丝分裂,即使正常分离,形成的四个精子都是异常的。所以如果分裂时 3 和 4 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故 A 项正确。若该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只有两种类型,故 B 项错。若 1 和 2 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同,不会影响减数分裂的继续进行,故 C 项错。若

4、基因 N 发生突变,则 1 号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由原来的 N 和 N 变为 N 和 n,所以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1/4 异常,故 D 项错。3.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最早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蔡斯等人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

5、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3、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进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 错误;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

6、命名为“中心法则” ,B 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最早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C 错误;- 3 -D、蔡斯等人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使人们确信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B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心法则及其发展4.某个体体细胞有 3 对同源染色体,若用 3H 标记该个体体细胞的 DNA 分子,再转入正常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 6 3 B. 12 6 C. 6 6 D. 6 0【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

7、 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子代 DNA 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某个体的体细胞有 3 对同源染色体,正常的培养液中培养。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不变,为 6 条。若用 3H 标记该个体体细胞的 DNA 分子,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的双链都被3H 标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

8、体,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一个 DNA 分子,这样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 DNA 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每个 DNA 分子都有一条链被 3H 标记;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 3H标记,即有 6 条染色体被标记,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特点、DNA 分子复制等知识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除了后期染色体数目都是相等的,且能够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判断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含有的被标记的染色体数。5. 右图表示一个 DNA 分子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b2为合成信使 RNA 的模板链,则信使 RNA 的碱基序列与 b1完全相同- 4 -B.

9、若 b2为合成信使 RNA 的模板链,则转运 RNA 的碱基序列与 b1完全相同C. b1、b 2链中均有 ATGC 四种碱基,且 b1中的 A 碱基量与 b2中 A 碱基量相同D. 若以 b2为 DNA 复制时的模板链,则新形成的子 DNA 链碱基序列与 b1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 b2 链为模板,则其形成的子代 DNA 链与其互补,由于 b1 链与 b2 链互补,所以 b1 链与新形成的子链碱基序列完全相同。6.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A.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 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呈螺旋排列C. 一个基因只决定一个性状 D. 多个基因可能决

10、定一个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的本质是 DNA,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详解】基因可以位于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质粒上,A 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错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生物的性状受一对或多对基因的控制,一对基因有可能涉及到多对性状,C 错误、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的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一对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一对基因也可能涉及到多对性状。7.测交法可用来检验 F1的基因型的原理 ( )A

11、. 与 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B. 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性状表现C. 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D. 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能直接反映 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测交时,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反映出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故 D 正确。- 5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测交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内容的能力。8. 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瓣花(a)显性。下图示意某变异品系,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

12、失了一个片段,该变异不影响 A 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若该变异个体自交,其子代单瓣花与重瓣花的比例约为A. 1:1 B. 1:0 C. 2:1 D. 3:1【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个体自交产生的雌配子 A 和 a 都可育,而产生的雄配子只有 a 可育,所以子代中单瓣花:重单瓣花为 1:1,A 正确,B、C、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1)胚胎致死隐性纯合致死:由于 aa 死亡,所以 Aa 自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基因型AaA

13、A21。显性纯合致死:由于 AA 死亡,所以 Aa 自交后代中有两种表现型,基因型 Aaaa21。(2)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例如 A 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 Aa 自交时,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 a 雄配子,A 和 a 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aa11。9.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 此实验的原理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形成和着丝点分裂B. 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冲洗 2 次C. 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 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6

14、-【答案】C【解析】【分析】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子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所以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且多倍体形成过程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详解】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能抑制着丝点的分裂,A 错误;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冲洗 2 次,B 错误;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中,由于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导致子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细胞无法完成分裂,所以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C 正确;该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不会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错误。【点睛】解答本

15、题的关键是对 C、D 选项的分析,C 选项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的原理作出准确的判断,D 选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中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0.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项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基因型是 aaaBBBCcc 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基因型是 Abcd 的生物体是单倍体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 1

16、 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详解】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错误; 生- 7 -物的精子或卵细胞是细胞,而单倍体是生物个体,错误;基因型是 aaaBBBCcc 的植物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是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是三倍体,错误;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基因型是 Abcd 的生物体是单

17、倍体,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不正确的有,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单倍体的概念的理解,明确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可能含有 1 个到多个染色体组。11.基因拼接技术需要多种专门工具,其中被称为“基因的剪刀”的工具是A. 限制性内切酶 B. DNA 连接酶C. DNA 聚合酶 D. RNA 聚合酶【答案】A【解析】限制酶可以在特定点上切割 DNA 分子被称为基因“剪刀” ,A 正确;DNA 连接酶被称为基因的针线,B 错误;DNA 聚合酶在 DNA 复制中起作用与基因工程无关,C 错误;RNA 聚合酶在 DNA转录时起作用,D 错误。【考点定位】基因工程、各种酶的作用12.下列

18、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8 -标志。【详解】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

19、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正确;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是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正确;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出现物种的多样性,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正确。因此,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

20、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1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C. T 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 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一般会损伤组织【答案】A【解析】【分析】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

21、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说明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A 正确;过敏反应具有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B 错误;B 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 错误;自身免疫疾病是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过敏反应是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理解过敏反应的成因,熟悉过敏反应与自- 9 -身免疫病的区别。14.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7.35

22、7.45,这与 CO32-、PO 43-等离子有关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液等维持细胞内液,外液渗透压的分别是 K+、Na +有 3 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 7.357.45,血浆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

23、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详解】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7.357.45,这与血浆中存在的缓冲物质 HCO3-、H 2PO4-等离子有关,错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错误;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有维持的,因此有 3 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而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正确;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

24、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错误。因此,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有,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解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述。15.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B. 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 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 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答案】B- 10 -【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

25、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 pH)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A 正确;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 正确;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对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过程,正确的是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B. 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能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

26、C. 树突的形成有助于扩大膜面积,便于兴奋的传导D.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内传递神经冲动【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能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构成突触。【详解】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 错误;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能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

27、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构成突触,B 错误;树突的形成有助于扩大突触后膜的膜面积,便于兴奋的传导,C 正确;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突触的结构、类型以及突触处兴奋的传递特点,明确突触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了化学信号,该处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变化。- 11 -17.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激素调节 B. 体液调节C. 神经调节 D. 化学物质调节【答案】C【解析】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而体

28、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故选 C。【考点定位】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名师点睛】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扮演了主要角色,即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1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B. 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C. 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

29、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结构受阻,反射都不能完成。【详解】没有感觉也可能是感受器或者是神经中枢受损,没有运动的话也可能是效应器受损,A 错误;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 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的话反射不能完成,C 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明确兴奋的产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并能够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分析不能产生反应或感觉的原因。19.蛙的神经元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流入细胞,由内正外负转变为内负外

30、正有 K+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K +排出是主动运输- 12 -B. Na+流入是主动运输,K +排出是被动运输C. Na+流入和 K+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 Na+流入和 K+排出都是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蛙的神经元静息时,K +通道打开,K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通道打开,Na +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Na +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Na +排出细胞是由低浓度流入高浓度,故为主动运输。K +排出细胞是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K +流入细胞

31、是由低浓度流入高浓度,故为主动运输。因此,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流入细胞,由内正外负转变为内负外正有 K+排出细胞,方式都是被动运输,故选 C。【点睛】本题以神经元膜电位切入,通过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考察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明确钠离子、钾离子进入神经元的方式是不同的。20.下列选项中,必需大脑皮层参与的活动是A. 膝跳反射 B. 憋尿 C. 呼吸 D. 血管收缩【答案】B【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有关;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详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

32、参与,A 错误;憋尿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同时受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当产生尿意时,要停止排尿,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 正确;呼吸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呼吸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 错误;交感神经是动物体内的“应急性神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活动加强,可引起心跳加快加强、皮肤血管收缩等,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弄清楚各选项中的反射的神经中枢的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如表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13 -选项 激素 分泌腺体 生理作用A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B 胰

33、岛素 胰岛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D 促胰液素 垂体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详解】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A 正确;胰岛 B 细胞分泌的

34、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B 正确;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C 正确;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的各种激素的产生器官、生理作用和作用的靶细胞,进而分析表格中的各种激素,明确不同的激素是由不同的器官分泌的,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作用。22.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14 -A. 血糖浓度与胰岛素浓度之间的关系B. 甲状腺激素浓度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之间的关系C. 注射疫苗后的时间与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浓度

35、之间的关系D. 环境温度与植物体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Y 轴的量与 X 轴的量呈负相关,即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不断的减少,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详解】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浓度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液随之增加,A 错误;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增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 正确;注射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浓度先增加后减少,C 错误;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较多,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析 A;根据环境温度升高,细胞

36、代谢旺盛,自由水较多,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分析 D。2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 M 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 E 细胞C. E 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D. 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故 A 正确;图中 M 是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E 细胞) ,故B 正确;E 细胞是浆细胞,通过合成分泌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效应 T 细胞的

37、作用是接触被抗- 15 -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故 C 错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部,消灭侵入人体的病毒,需经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根的平均长度或总长度也可作为本实验的观察指标B. 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 的浓度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 2,4-D 浓度为 800mg/L 时,抑制插条生根D.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 2,4-D 促进

38、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400mg/L【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 NAA 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400mg/L 时生根数最多,然后生根数又逐渐下降。【详解】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所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生根的平均长度(或总长度) ,A 正确;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而 2,4-D 的浓度是自变量,B 错误;与 2,4-D 浓度浓度为 0 时相比,2,4-D 浓度为800mg/L 时,促进插条生根,C 错误;由于该实验分组较

39、少,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只能确定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400mg/L 左右,应该在200600mg/L 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通过曲线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明确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而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16 -25. 在下述植物生命现象中,与顶端优势具有相同原理的是A. 植物的向光生长 B. 茎的背地生长 C. 根的向地生长 D. 无性结实【答案】C【解析】顶端优势说明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即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根的向地性原理与之相同。26.

40、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比较幼茎靠近物体一侧和远离物体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大小,表中正确的是生长素浓度 细胞体积大小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A 高 低 小 大B 低 高 大 小C 高 低 大 小D 低 高 小 大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很明显,牵牛花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得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而经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长得慢,细胞体积小;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细胞体积大。2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调节与应用,不正确的是在芦苇生长

41、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一定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一定浓度的 2,4-D 可促进插条生根- 17 -用高浓度的 -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

42、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所以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正确;脱落

43、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前者抑制细胞分裂,后者促进细胞分裂,正确;由于生长素类似物也具有双重性,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不一定相同,错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但不能横向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错误;一定浓度的2,4-D 可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的 2,4-D 能抑制插条生根,正确;用适宜浓度的 -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产量,错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但能促进其成熟,正确;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

44、键是识记植物细胞中五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并能够利用各种激素的作用对题干中的各个实例进行分析。28.如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8 -A. 若 A 代表记忆 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 B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B. 若 A 代表垂体,a 为性激素,则 b,c 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C. 若 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 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D. 若 A 代表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 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

45、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关腺体,促进相关激素的分泌;诱捕雄虫,使棉铃虫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下降;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在抗原的刺激下,B 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 错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当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B 错误;诱捕雄虫可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使其性别比例失调,并导致棉铃虫种群密度下降,C 正确;草原上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生物

46、多样性降低,D错误。【点睛】本题一图多解,考查体液免疫、激素的分级调节、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的相关的知识把握的十分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9. 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A. 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B. 制作 DNA 双螺旋模型C. 建立血糖调节模型 D.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制作 DNA 双螺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故 A、B 错误。血糖调节模型是通过动态的物理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故 C 错误。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故选 D。- 19 -考点:本题考查模型建构

47、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30.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下列关于“S”型曲线中 K 值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 K 值可能不同 B. K 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 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K 值可能不同 D. K 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同一种生物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 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值会上升。【详解】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 K 值可能不同,A 正确;在“S”型

48、增长曲线中,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 0,B 错误;K 值与各种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关,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K 值可能不同,C 正确;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中的 S 型曲线,能够正确分析曲线中的关键点,明确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而 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小。31.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

49、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竹林中凤尾竹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特征,故 A 错误;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故 B 正确;植物因为阳光而具有分层现象,动物因为植物或者食物而具有分层现象,故 C 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起伏、适度的大小等,所以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20 -在联系的能力。32.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 1 4 15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E2919-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that Measure Static Six Degrees of Freedom (6DOF) Pose《评估用于测量静态六自由度 (6DOF) 姿势的系统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2919-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that Measure Static Six Degrees of Freedom (6DOF) Pose《评估用于测量静态六自由度 (6DOF) 姿势的系统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2919-201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that Measure Static Six Degrees of Freedom &40 6DOF&41 Pose《测量六自由度 (6DOF) 姿势的系统性能评估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2919-201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that Measure Static Six Degrees of Freedom &40 6DOF&41 Pose《测量六自由度 (6DOF) 姿势的系统性能评估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2920-2014 Standard Guide for Recording Occupational Injuries and Illnesses《职业伤害与疾病记录的标准指南》.pdf ASTM E2920-2014 Standard Guide for Recording Occupational Injuries and Illnesses《职业伤害与疾病记录的标准指南》.pdf
  • ASTM E2921-2013 Standard Practice for Minimum Criteria for Comparing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s for Use with Building Codes and Rating Systems《使用建筑规范和评级系统来比较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评估值.pdf ASTM E2921-2013 Standard Practice for Minimum Criteria for Comparing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s for Use with Building Codes and Rating Systems《使用建筑规范和评级系统来比较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评估值.pdf
  • ASTM E2921-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Minimum Criteria for Comparing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s for Use with Building Codes Standards and Rating Systems《比较建筑规范 标准和评级系统中使.pdf ASTM E2921-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Minimum Criteria for Comparing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s for Use with Building Codes Standards and Rating Systems《比较建筑规范 标准和评级系统中使.pdf
  • ASTM E2921-2016a Standard Practice for Minimum Criteria for Comparing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s for Use with Building Codes Standards and Rating Systems《比较建筑规范 标准和评级系统中.pdf ASTM E2921-2016a Standard Practice for Minimum Criteria for Comparing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s for Use with Building Codes Standards and Rating Systems《比较建筑规范 标准和评级系统中.pdf
  • ASTM E2922-2015 Standard Guide for The Use of Standard Test Methods and Practices for Evaluat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n Textiles《评估纺织品抗菌活性用标准试验方法和实践使用的标准指南》.pdf ASTM E2922-2015 Standard Guide for The Use of Standard Test Methods and Practices for Evaluat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n Textiles《评估纺织品抗菌活性用标准试验方法和实践使用的标准指南》.pdf
  • ASTM E2923-2013 Standard Practice for Longevity Assessment of Firestop Materials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估挡火材料寿命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2923-2013 Standard Practice for Longevity Assessment of Firestop Materials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估挡火材料寿命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E2923-2014 Standard Practice for Longevity Assessment of Firestop Materials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估挡火材料寿命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2923-2014 Standard Practice for Longevity Assessment of Firestop Materials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估挡火材料寿命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