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18026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西省宜春中学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分 25题,每题 2分,共 50分)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A. 昼长逐渐增加 B. 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C. 月均温不断降低 D. 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2. 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

2、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A. 变长 B. 变短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答案】1. B 2. A【解析】【1 题详解】由图可知,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越大,则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则在不断变小。故选 B。【2 题详解】随着纬度升高,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减小,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则夏至日达不到遮阳效果,即夏至日阳光会照射到室内,故需要延长屋檐长度。【点睛】解答第 1题需要明确的是正午太阳高度与室内照射面积成反比。解答第 2题需要明- 2 -确的是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纬度越高,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 深圳市一年中日出方位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A. 谷雨与处暑 B. 清明与寒露C. 雨水与惊蛰 D. 立春与立夏4.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在( )A. 松花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海河流域 D. 珠江流域【答案】3. A 4. C【解析】【3 题详解】不在赤道上的点一年中日出方位最相近,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才能实现,所表示的时间一点关于 6月 22日(或 12月

4、 22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即是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选项中只有谷雨与处暑关于夏至对称,符合条件,选项 A正确。【4 题详解】二四节气是根据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事活动而制定的,所以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指导意义最适宜的地区是靠近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海河流域。选项 C正确。【点睛】解答第 1题需要明确,不在赤道上的点一年中日出方位最接近,只有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才能实现。解答第 2题需要明确二十四节气确定的背景是黄河流域。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5. 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A. 5月 B. 6 月 C. 10 月 D. 12 月6.

5、 该水库每年 ll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A. 灌溉 B. 旅游 C. 防凌 D. 发电7. 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其上游地区( )A. 植被破坏 B. 来水量大 C. 土质疏松 D. 积雪消融【答案】5. B 6. C 7. B【解析】【5 题详解】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7 月份后蓄水变化量大于0,蓄水量开始增加,所以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6月。【6 题详解】该水库每年 11月下旬开闸放水,11 月下旬气温下降到零度左右,黄河下游河段开始结冰,所以水库每年 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防凌。【7 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该水库夏季

6、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夏季降水量大,其上游地区来水量大,带来大量的泥沙。地形图主要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度的。下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8. 图示地区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 48米 B. 40 米 C. 35 米 D. 30 米9. 图中乙处为观赛台,乙地可看到赛况的赛段是( )A-B B-C B-D C-DA. B. C. D. 【答案】8. A 9. C【解析】【8 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指向标,图中最高点位于西部,海拔为 440-44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为 395-4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 40-50米(大于 40米,小于或等于 50米)

7、。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通视问题。确定两点能否通视,要看两点之间有无山峰、山脊、凸坡阻挡视线。从乙处看,C-D 段被山顶阻挡,无法看到。而从乙处看 A-B段、B-C 段,无高大地物阻挡视线。故选 C。【点睛】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区域最大高差时,首先要判断出等高距,再分别找出最高点海拔和最低点海拔,交叉相减,即可得高差范围。通视问题则要看两点之间有无高大地物阻挡视线。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10.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8、(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11. 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10. D 11. B【解析】【10 题详解】在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与 2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大,大气垂直状况最不稳定;丙地与 2 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小,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故 D项正确。【11 题详解】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

9、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故 B项正确。读“台湾地区 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12. 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和蒸腾 B. 水汽输送 C. 下渗 D. 水汽凝结13. 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 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 )水污染严重降水集中河道落差大,水流急 水资源浪费严重A. B. C. D. 【答案】12. A 13. B【解析】【12 题详解】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等环节。图

10、中降水量一部分通过径流流入海洋,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而损失,故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蒸腾,A 项正确。【13 题详解】台湾省面积较小,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节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台湾中部为台湾山脉,地形以山地为主,故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正确;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浪费严重与题干不相符,故错误,B 项正确。北美洲某国农产品以咖啡、香蕉、甘蔗等为主。该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出口国,咖啡是其农业第二重要产品。下图是该国 10N附近地区的农作物分布情况(图中虚线为年降水量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14. 该国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主要因为东部( )地处迎风坡 位于西风带 有暖流经过 受

11、赤道低气压控制A. B. C. D. 15. 下列对该国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A. 香蕉分布区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下B. 咖啡分布在海拔 1500米左右的地方C. 农业地域类型是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D. 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答案】14. C 15. B【解析】【14 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美洲、10N 附近,为中美洲地区,受东北信风控制,东岸为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且该地东岸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故选 C。【15 题详解】由图可知,香蕉分布区年降水量在 4000毫米以上;咖啡分布在海拔 1500米左右的地方;该地为中美洲地区,经

12、济落后,多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根据该地的纬度位置和所处的大洲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中美洲地区。“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读五大湖积雪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 -16. 关于图中 a,b 两地积雪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 B. abC. a = b D. 无法确定17. 符合 a地河流流量变化的曲线为( )A. B. C. D. 【答案】16. A 17. C【解析】【16 题详解】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

13、) ,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即形成地形雨。图中降水的强弱主要和湖面的大小,水汽的多少相关;由图示可知,a 位于河流的南岸,从图中等值线可知湖泊南部的等值线多自南向北,距湖越近,积雪厚度愈大,因此 a受大湖效应影响显著,故其积雪厚度应大于 b。选A。【17 题详解】a地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温度低,所以冬季会有积雪,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受来自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形成夏汛,且夏季流量应大于春季。选 C。【点睛】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解答第 1题

14、关键在于明- 9 -确大湖效应的形成原理,明确在向风的湖岸,距湖越近,积雪厚度愈大。下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XY 线为等温线,PQ 为锋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关于图中 O地等温线弯曲的判读,正确的是( )A. 向北凸,气温较低 B. 向南凸,气温较低C. 向高纬凸,气温较高 D. 向低纬凸,气温较高19. 图中箭头能正确表示 a、b 两地风向的是( )A. B. C. D. 【答案】18. A 19. D【解析】试题分析:【18 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图示意南半球,O 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度方向凸出,说明此时 O地气温低,A 正确。【19 题详解】PQ为锋面,说明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

15、为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从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排除,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排除,应选 D项。【考点定位】等温线判读;风向判断【方法总结】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面物质组成、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等温线的一般规律: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冬季等温线较夏季密集,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与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等温线平直说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反之复杂,如南半球 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岗什卡雪

16、峰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 5251.5米,山体由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組成。山下的“七彩冰瀑“在白色“水晶“的基调上,有蓝有黄有- 10 -绿在高原蓝天白云的映村下,蔚为奇观。在海拔 4350米处是登山大本营,可仰观雪山,俯视祁连大草原。图中示意“七彩冰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 岗什卡雪峰登山探险的最好时间是( )A. 1月、2 月 B. 3 月、4 月C. 6月、7 月 D. 10 月、11 月21. “七彩冰瀑”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A. 七彩冰瀑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入射角变化B. 七彩冰瀑多种矿物经水溶解并在流经地面沉淀C. 七彩冰瀑地形高低起伏,

17、水体面积温度不同D. 七彩冰瀑结冰的水体中含有大量不同的矿物质【答案】20. C 21. B【解析】【20 题详解】岗什卡雪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 5251.5米,气温较低,6 月、7 月气温较高,最适宜攀登。【21 题详解】七彩冰瀑太阳高度相差不大;水体面积温度不同不会造成冰面颜色差异;根据材料可知,白色“水晶”是指结冰体,可判断出结冰体并没有五彩斑斓的颜色;该山体由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組成,矿物丰富多样,夏季冰雪融化,水体溶解了部分矿物质并使得矿物质在地面沉积,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奇观。故选 B。【点睛】登山探险要注意安全问题,对于海拔较高的山,优先选择气候较适

18、宜的条件下去攀登。22.下列草原植被,与祁连大草原形成原因相似是( )A. 天山伊犁草原 B. 呼伦贝尔草原- 11 -C. 锡林郭勒草原 D. 川西巴塘草原【答案】A【解析】祁连山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在有冰雪融水补给的地区,常常形成草原。天山伊犁草原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形成。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的形成主要与夏季风有关;川西巴塘草原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因素有关。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 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 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23.

19、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 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 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B. 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C. Q值比 PAR值季节变化更大D. Q值与 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24. 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 月和 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白昼长短C. 天气状况 D. 地面反射率【答案】23. C 24. C【解析】试题分析:【23 题详解】读图可知,春季是 3-5月,夏季是 6-8月,依此类推,Q 值春夏季节大,秋冬季节小 ,A 错。PAR值秋冬季节小,春夏季节大,B 错。Q 值比 PAR值季节变化更大,C 对。Q 值与 PAR值在达-

20、12 -到最大值月份不同,D 错。【24 题详解】太湖地区 6月是梅雨天气,天空云量多。8 月是伏旱天气,天空云量少。所以太阳总辐射(Q)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C 对。太阳高度、白昼长短、地面反射率差异小,不是主要原因。A、B、D 错。考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区域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特点25.下图为世界亚热带气候区某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题。关于图示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 A1一线经过的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B. B一 Bl一线经过的河段流速快,泥沙沉积作用显著C. 图示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D. 图示河段的流向为自南向北【答案】A【解析】由左图可知,A A1段河

21、道弯曲,根据右图可知,A A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 ,地势落差较小,水流缓慢;B 一 Bl一线经过的河段流速快,泥沙沉积作用不明显,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高于 0,河流不结冰;结合图中指向标及河流剖面图可知,图示河段的流向为自北向南。选 A。二、综合题(分 4大题,若干小问,共 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 13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1)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2)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22、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2)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解析】试题分析:(1)白天陆地升温快,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所以洞庭湖湖面降水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2)湖泊有调节气候、调蓄径流、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洞庭湖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

23、灾害频繁;洞庭湖面积减小,湖泊水量减少,水循环自净能力减弱,湖泊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洞庭湖面积减小,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面积减小,蒸发量和降水量变率增大,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考点: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湿地作用。27.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1)说出图中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及该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2)指出图中气候类型在欧洲、北美洲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东西分布较宽,南北跨度较大。(或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较小,东西分布较窄,南北跨度较小。

24、)原因:欧洲西部缺少南北走向的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平原广阔且东西延伸,西风可深入内陆;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比阿拉斯加暖流更为强大,增温增湿作用更强。(或北美洲西部沿海有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西风难以深入内陆;阿拉斯加暖流比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弱,增温增湿作用较小。)【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分布,要求我们熟悉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由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多雨;对应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2)由图可知,欧洲、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东西分布的宽度和南北跨度上差异较大,

25、原因结合欧洲和北美洲西部的地形特征、洋流分布等分析即可。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面积 270平方千米,天然林地面积占 86%,区内最高处 2304米,最低处 539米。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植被类型,高等植物近 2000种。下图示意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15 -材料二 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森林,喜高温、高湿、静风和肥沃土壤。研究表明,橡胶树产出的胶乳中 70%的成分是水。橡胶林是纯林种植,树与树之间的间距大。为了保证橡

26、胶林里不长其他植被,橡胶园中常常施放大量药物草甘磷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此外,由于橡胶林物种单一,缺乏生物屏障,导致橡胶林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白粉病的大规模爆发。为控制白粉病,胶农和橡胶树种植企业在橡胶园中喷洒了大量的硫磺粉和粉莠宁。(1)纳板河流域面积狭小,试分析其原因。(2)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面积虽小,但植物种类丰富,请简析其原因。(3)本区靠近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北界,近年受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上涨的刺激,该地橡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试分析橡胶面积扩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 (1)干支流流程短(河流短急);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河流受地形限制 (2)纬度低、水热充足、植物种类

27、繁多;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交通不便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受破坏与干扰小 (3)天然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等【解析】(1)图示可知该地以河流短小急促;山地为主,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成西北东南纵列分布,因为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谷地狭窄,所以流域范围狭窄。(2)纳板河位于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由于地形落差大,纬度低,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带谱多,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云南物种资源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该地有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季雨林自身植物种类繁多;再加上该地交通不便和保护区的建立,

28、受破坏与干扰小,植物保存好。(3)该题主要考查橡胶种植的区位条件和大面积种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橡胶是热带作物,喜湿热的气候,该地区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下(山谷开口向南),光热资源充足,- 16 -夏季风沿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充足,水热条件更加优越。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它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生长。普通园子参生长 6年采收,林下参生长 8-9年来收,野山参生养 15年以上采收,并且人参种植地需要 20-30年培育才可再次种植。我国野生人参原来主要分布在吉

29、林、辽宁、黑龙江(古称辽参)和河北、山西(古称上党参) (如下图所示) 。我国人参产量和产值存在巨大脱节。2010 年我国人参产值占全球产值的 10% -20%,而韩国人参的产量仅有我国的 1015,但产值却是我国的近 3.5倍。韩国人参产品原料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加工后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同时大量返销中国。(1)简述山西、河北等地的野生人参早已绝迹的原因。(2)分析目前我国人参产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的原因。(3)从土地的角度说明人参珍贵的原因。(4)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出发,评价当前我国人参生产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答案】 (1) 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

30、破坏 (2) 长白山地处温带湿润地区,气候寒冷,湿润,适宜人参生长;森林生态环境优良,利于人参生长;山地土壤肥沃,透水性好;种植人参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由于人参适宜生长的土地较少;并且人参种植地需要 20-30年培育才可以再次种植,更新周期长,因而人参产量小,价格贵 (4)当地人参生产状况:高产量,低产值,且以原材料形式大量廉价出口;发展建议:平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7 -控制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人参高附加值产业,摆脱高产量、低产值、粗放式生产;大力发展国内人参产品加工能力,摆脱人参产业成为韩国原材料产地的局面【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人

31、参分布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学习中要牢记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和人文因素(市场、种植经验、劳动力、机械化水平等) 。(1)山西、河北等地的野生人参早已绝迹的原因可从供小于求(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人参生长周期长,产量小) 、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两方面加以说明。(2)分析目前我国人参产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的原因可从该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符合人参生长习性,该地生态环境好,种植经验丰富等方面分析。(3)人参珍贵的原因主要是其多生崽崽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适宜其生长的土地较少;人参生长对地力消耗较大,更新周期长,且产量低,物以稀为贵。(4)生产状况主要是粗放式经营生产、掠夺式开发土地使得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发展建议可从改变粗放生产方式、延长产业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2 066-2-200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Part 2 Harmonized EN co.pdf ETSI EN 302 066-2-200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Part 2 Harmonized EN co.pdf
  • ETSI EN 302 066-2-200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Part 2 Harmonized EN co_1.pdf ETSI EN 302 066-2-200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Part 2 Harmonized EN co_1.pdf
  • ETSI EN 302 066-2017 Short Range Devices (SRD)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art.pdf ETSI EN 302 066-2017 Short Range Devices (SRD)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art.pdf
  • ETSI EN 302 066-2017 Short Range Devices (SRD)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art_1.pdf ETSI EN 302 066-2017 Short Range Devices (SRD) Ground- and Wall- Probing Radar applications (GPR WPR) imaging system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art_1.pdf
  • ETSI EN 302 077-1-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1.pdf ETSI EN 302 077-1-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1.pdf
  • ETSI EN 302 077-1-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1_1.pdf ETSI EN 302 077-1-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1_1.pdf
  •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pdf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pdf
  •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_1.pdf ETSI EN 302 077-2-20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Terrestrial -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T-DAB) service Part 2_1.pdf
  • ETSI EN 302 077-2018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for access to radio spectrum (V2 1 1).pdf ETSI EN 302 077-2018 Transmitting equipment for th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for access to radio spectrum (V2 1 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