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18327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鹤壁市淇滨高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 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2.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 “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

2、别,则宗族乱。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3.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4.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法令出一”C “别黑白而定一尊” D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 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3、A都是地方 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2 -6.汉武帝发布诏令:“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该做法( )A.得到了各位诸侯的衷心拥护 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 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8.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 ,该图

4、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9.宋史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 ”唐朝与其职权类似的机构是( )A.礼部 B.吏部 C.户部 D.工部10.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

5、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11.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12.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3 -A以

6、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初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废除封建政治,建立分封制度13.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 。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 的监议御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B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1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

7、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5.“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君相之间矛盾尖锐16.“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

8、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 ”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7.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的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这封信写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8.“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

9、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 4 -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 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

10、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20.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 平天国。据图 1、图 2 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划分“势力范围” B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C进行资本输出 D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 21.1858 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 ,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

11、师。 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C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D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22.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 5 -当时( )A国内阶级矛 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当时社会思潮23.某合约批准后,清帝下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掉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

12、,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这一“合约”(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24.中国共产党在一份政治宣言中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体现了(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进行国民革命C国共合作抗日 D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251937 年 4 月,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毛泽东撰

13、写祭文,写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倡导的“阵线”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 解决 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2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个观点:( )A.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C.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性27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

14、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 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 ”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条规定- 6 -的实际意义在于( ) A.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 B.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改变了旧的社会性质29.“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与“舵手一易齐桨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的召 开

15、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线的建立C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30.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反映了哪一环节( )中 国 世 界 其 他 国 家年代科技发明(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31 题 13 分,32 题 13 分,33

16、 题 14 分,共计 40 分。 )31.(13 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

17、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7 -中国论文网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4 分)(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4 分)(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

18、变动适应” ,但其“本原精神” “仍可不变”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2 分)32.(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卿世禄制 军功授爵制 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封诸侯,尊天子 开疆土,守家国 探名士,访孝廉 论人才,凭中正 兴科举,取学士父有官,子承继 战场狼,爵位高 设太学,重儒生 重家世。看门第 朝田野,昔殿堂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摘自樊树

19、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早在 16、17 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 19 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 ”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 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 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 、 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请回答:- 8 -(1)请正确填写材料一中图示缺失的内容。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

20、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5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何相似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8 分)33 (14 分)近代史上,列强凭借着强大的经济 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 年 10

21、 月 25 日,台湾光复。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请回答:(1)材料一的这场战争中,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次战争对 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3 分) (2)材料二中这首诗写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3 分)(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件爆发之后?举例说明日本全面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罪行?(3 分)(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5 分)- 9 -鹤壁市淇滨高中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1

22、-5ABBAB 6-10 DCCCD 11-15CCDAC 16-20 BBCCD 21-25 BABCD 26-30 BDBAC31.(13 分)(1)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3 分)(2)作用: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4 分,任意两点即可)(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 分)(4)精神: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 分)32 (13 分)(1)内容:察举制;(1 分)趋势:由重视军功、出身、品德到重视才能;选官权力由地方转移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 分

23、)(2)相似: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择优录取。 (4分)影响:通过考试选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对西方近现代的文官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 (4 分)33.(14 分) (1)(3 分)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2 分)影响:这次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进一步加深。 (1 分)(2)(3 分)这首诗写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1 分)“四百万人同一哭”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惨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分)(3)(3 分)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1 分)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 (2 分)(4)(5 分)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或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3489 19-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Homenko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ukranian languag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 贺绵科  字(.pdf GOST 3489 19-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Homenko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ukranian languag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 贺绵科 字(.pdf
  • GOST 3489 2-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Journaljnaya roublenaya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Type face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pdf GOST 3489 2-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Journaljnaya roublenaya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Type face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pdf
  • GOST 3489 20-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Aktsidentnaya Telingater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df GOST 3489 20-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Aktsidentnaya Telingater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df
  • GOST 3489 21-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Oktiabrjskaya  (for russian alphabet)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 十月  字(用于俄文) 用途 图 字体线 点》.pdf GOST 3489 21-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Oktiabrjskaya (for russian alphabet)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 十月 字(用于俄文) 用途 图 字体线 点》.pdf
  • GOST 3489 22-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ly  Novaya gazetn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pdf GOST 3489 22-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ly Novaya gazetn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pdf
  • GOST 3489 23-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Shkoljn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字体 S.pdf GOST 3489 23-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Shkoljn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字体 S.pdf
  • GOST 3489 24-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Bajanovsk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pdf GOST 3489 24-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Bajanovsk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pdf
  • GOST 3489 25-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Jurnaljn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期.pdf GOST 3489 25-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Jurnaljnaya (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s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套期.pdf
  • GOST 3489 26-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Akademicheskaya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pdf GOST 3489 26-1971 Printing types Type family Akademicheskaya (for alphabets of russian and roman graphic bases) Range of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line Character per 4 picas《印刷字体 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