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8545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武冈二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中考政 治 试 题(理)时量:7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们都可以参加相应的文化活动。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到学校商店购物 B进行卫生大扫除 C参加校园艺术节 D协助交警维护秩序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主要反映了 ( )A文化对人有与生俱来的影响 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对人有不可更改的影响 D文化对人有复杂多变的影响3、近年来我省借助湖南卫视和金鹰电视艺术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2、出。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特定的文化环境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父母的遗传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A B C D5、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是政治的反映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没有关系D、一定的经济由一定的政治和文化所决定6、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文化走向了世界,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也传人中国。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

3、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留学访问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7、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全盘否定,坚决抵制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 B C D8、下列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因素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9、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主要表明 ( )A尊重文化多样性

4、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2 -C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D各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性10、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因为 ( )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统一的必然要求 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共性A B C D11、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传播媒介,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A印刷媒体的推广 B电视的出现 C文字的创立 D互联网的出现12、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文化是指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1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5、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文化创作的灵感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 B、 C、 D、14、随 着 我 国 国 际 地 位 的 提 高 , 中 华 文 化 在 全 世 界 的 影 响 力 越 来 越 大 。 对 中 华 文 化 理 解 正 确 的 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优秀文化A B C D15、中华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16、湖南南岳大庙有一独特现象,就是佛教和道教

6、和谐共存。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 )A包容性 B创造性 C妥协性 D功利性17、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各地有不同的风俗,这种风俗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1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俭节约 D爱国主义19、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 B C D20、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下列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

7、特性B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D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区别21、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欺凌。但中华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经过全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材料说明 (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民族精神的力量只体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3 -A B C D22、下列突出表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两弹一星”精神 雷锋精神 西柏坡精神

8、 载人航天精神A B C D23、某卫视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栏目超越阶层、专业,面对群众,成为社会和人生的舞台,这给我们发展大众文化的启示是 ( )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 符合全体人民的意愿A B C D24、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25、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下列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 )“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讲排场、挥霍性消费婚事要大操大办 “法轮功”邪教A B C

9、 D26、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有助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要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A B C D27、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应该( )奏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提倡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 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A B C D28、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其原因在于 (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10、意识形态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是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要求意识形态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29、_,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定位,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富强、和谐、自由、敬业”30、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博大精深、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着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 )A多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

11、阅读是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 4 -C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可以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D一个人提高了文化修养就能避免人格上的缺失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5 分)3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两个方面?(6 分)3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 分)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 9 分)33、甘肃环县是著名的“皮影之乡” 。为了保护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保护传承暂行规定 传承人管理办法和戏班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并尝试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培养传承人。目前,环县从事皮影演出和雕刻的有 500 多位艺人,环县皮影艺术团先后 11 次应邀出访欧洲。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环县的皮

12、影产品的多样化迈进,已开发出皮影挂历、香包、鞋垫等 12 大类 160 多个产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9 分)四、综合探究题(本大题 16 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生生不息;苦难深重,却绵延不绝。回首往昔,世所罕见的洪水、地震,未曾让我们绝望;侵略者的铁蹄肆虐,不能让我们屈服;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连年混战,难以阻挡中国人统一的夙愿。是什么造就了华夏子孙的生生不息?是什么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她是华夏儿女薪火相传、血脉相承的精神依归;她是中国精神的源头,是中国精神的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