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8946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鱼塘中的全部鱼 B一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C一栋楼中的全部蟑螂 D一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2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0 只刺猬,第二次捕获 40 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 5 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 只/km

2、 23某兴趣小组在一个 10 mL 的密闭空间内培养酵母菌细胞,观察其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 值约为 12000 个 B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种类斗争激烈C可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D不能用数学模型 NtN 0 t表示4下图是根据某有益生物种群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而绘制的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第 4-10 年种群年龄组成均为稳定型B第 12 年后收获该生物并使生物数量保持第 12 年水平,可获得最大经济价值C第 20 年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种内斗争最激烈D第 20-24 年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5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愈来愈

3、小(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 2 -6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 a、b、c 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我国近年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 c 图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a 图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 图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 b 所示类型7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

4、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起始酵母菌数(10 3个) 10 5 5 10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几组实验,第组和第组到达 K 值所需时间相同B“J”型曲线的 K 值比“S”型曲线的 K 值大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 K 值D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 K 值8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9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

5、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竞争、竞争 B捕食、寄生 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10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 )- 3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11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 K 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1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

6、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13下列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火山岩上的演替 B冰川泥上的演替C干涸的池塘蓄水后的演替 D沙丘上的演替14调查发现,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 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与上述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C

7、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15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16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4 -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1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B生产者、消

8、费者、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18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1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D生态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0下图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1是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7可直

9、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 a4+a7Ca 1、a 2、a 6中的能量主要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 a6/a1100%2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肯定大于B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5 -C从能量关系看,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

10、的能量流动单向不可循环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所有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24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D煤和石油的燃烧25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同化的能量表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代表呼吸作用,4 表示大气中的 CO2库C碳元素在 1、2、3 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D碳循环

11、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循环流动26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 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碳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28下列属于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周围环境 B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C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12、 D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自无机环境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 6 -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30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 3 个生态瓶(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D若想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丙瓶应放在黑暗中第 II 卷(非选择题)2、简答题(本题共 6 道大题,共 40

13、分)31(6 分,1 分/空。)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 法,选取样本的关键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 2。样方编号 1 2 3 4 5 6样方面积(m 2) 1 1 1 1 1 1田螺数量(只) 16 19 16 20 16 15(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在 T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N,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 1时该种群的

14、年龄组成可能为 。 32(4 分,1 分/空。)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 7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为 。(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

15、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33(10 分,1 分/空。)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一共有 条食物链,蚱蜢属于 消费者。(2)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 ,占第 营养级。(3)给牧草施加含 32P 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 32P 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图中 B 为 。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 (高于、低于)前两者。(4)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5)该食物网再加上 和 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34(10 分,1 分/空。)下图为

16、“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研究生态系统的_和_以及信息传递,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管理“桑基鱼塘”,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8 -(2)在该图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_。沼气发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_者的“角色”。(3)图中的蚕与桑属于_关系。(4)一种突然而来的污染进入鱼溏,但对鱼塘生态系统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力稳定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在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_ 调节。(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桑基鱼塘”设计的合理性在于从人类需要出发,实现了对能量

17、的_和物质的_。35(4 分,1 分/空。)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2)从 A 到 B 和从 B 到 C 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和_。(3)欲使 C 增加 3 kg,需 A_kg。36 (6 分,2 分/空。)甘肃迭部县的扎尕那山是“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山势奇峻、景色优美。2017 年 11 月,扎尕那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该系统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三者之间的循环复合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汉地农

18、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殊的农业文化。回答下列问题:(1)从扎尕那山的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落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2)当每年 4、5 月,扎尕那山上的牧草开始返青时,散养的牲畜便开始去草地采食,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 。(3)生活在扎尕那的藏族居民即是牧民又是农民,在耕种期间,他们会在田间铲除杂草,这种行为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有利于_ - 9 -大一中 18-19 学年上期高 2020 届生物第一学月考试答案第 I 卷(选择题)1单选题。 (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5 BDBDD 6-10 ACADC 1

19、1-15 CDCCB 16-20 BCDDA21-25 CCABD 26-30 CCBAB第 II 卷(非选择题)3、简答题(本题共 6 道大题,共 40 分)31.(6 分,1 分/空)(1)样方 随机取样 17 S 1/2N 增长型 32.(4 分,1 分/空)(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变快 未发生改变33.(10 分,1 分/空)(1)4 初级 (2)鹰 4、5 (3)青蛙 高于(4)草 太阳能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34.(10 分,1 分/空)(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2)桑树 分解者 (3)捕食 (4)抵抗力 负反馈 (5)太阳能 多级利用 循环再生(利用)35.(4 分,1 分/空)(1)1250(2)16% 15% (3)12536. (6 分,2 分/空)(1)水平(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