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19094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节 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自我小测1 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入侵2 造成生物的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C人类对生物的改善D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3 下列关于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B生殖与发育是生物资源可再生的基础C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科技进步可使生物资源的生产得到提高4 据统计表明,进入 20 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

2、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5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A森林的超量砍伐 B开垦草原C围湖造田 D有计划地放牧6 保护森林资源必须( )A大量植树造林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C禁止砍伐 D禁止放牧7 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产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2C农田通过农作物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向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8 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 13 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主要原因是( )A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

3、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了生态平衡9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 “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林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10 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 ,其目的是 (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11 阅读下列三个事例: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 1965 年为 25.7%,1964 年为 18.7%,1981 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

4、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 1967 年为 4 万多公顷,30 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 20 世纪 80 年代侵入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 1990 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和_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_入侵或引种到_的地区,使得这

5、些地区的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2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渔民,一般在六月下旬开始就不出海捕鱼了,实施两个多月的“封海”政策。请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说说实行这个措施的生物学原理。313 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14 某地区对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加强对森林的资源管理。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5 对生物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可再生 B可无限度利用C要合理利用 D指来自生物界的资源16 为了保护鱼类

6、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7 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18 下图为某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

7、的总量、干物质量和呼吸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数量。该数值越大,表示叶片交错覆盖的程度越大)判断 a、b、c 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三种物质量及为保持林木最大的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分别应是 ( )物质量:(1)干物质量 (2)有机物的总量 (3)呼吸量4生产措施:(4)禁止砍伐林木 (5)适量砍伐林木,使林木保持合适的密度A(2)(3)(1)、(5) B(1)(3)(2)、(4)C(1)(2)(3)、(5) D(2)(1)(3)、(5)19 根据下列提供的数据资料,回答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森林每年减少 1.9 万2 万公顷,世界森林面积从 19 世纪 90

8、年代初至 20世纪末下降了 20 亿公顷左右;耕地表土流失量每年约 230 万吨;每年约有 600 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变为沙漠,35%以上土地面积正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中温室气体增多、全球臭氧总量下降、酸雨普降;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至 20 世纪末,全球有 10%20%的动植物(约50 万100 万种)已消失。(1)据上所述,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有_锐减、_扩展、_污染和水体污染、部分_灭绝、_流失。(2)(多选)森林面积减少将导致_。A气候变暖 B土壤沙化C水土流失 D “臭氧空洞”扩大(3)(多选)水土流失的恶果表现为_。A氮、磷、钾流失,土壤肥力下降B表土随流水搬运作用流失,并淤塞河

9、道、港口、水库、湖泊C淤塞水库的表土会降低水库蓄水能力,加剧洪涝灾害D产生水污染(4)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了荒芜不毛之地” 。请用可持续发展观点简述你对“人地合一” “人天共存”的看法。20 植物叶面积指数与细胞呼吸量、总光合作用量、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如下表数据所示)。所谓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的面积数量。请分析回答:叶面积指数(cm2/cm2)1 2 3 4 5 6 7 8总光合作用量(%)12 35 58 76 85 92 93 93呼吸量(%)8 25 30 4

10、5 50 68 93 975(1)从表中可以看出,叶面积指数为_(cm 2/cm2)时,最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在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关系。(3)当叶面积指数大于 6 时,干物质积累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的原因是_。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限制总光合作用量继续增加的生态因素是_。(4)(多选)从理论上看,下列哪些措施可提高光能利用率?_。A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B增加叶面积指数C调节好光照、温度、CO 2浓度、水分和矿质营养D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参考答案我夯基,我达标1A 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

11、。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2D 解析: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破坏环境,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C 解析: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以满足人类对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4D 解析: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5D 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

12、物多样性面临威胁。6B 解析:保护森林资源,既不能禁止砍伐,也不能大砍大种,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这样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67.C 解析:森林采伐量小于生产量,是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存及稳定性;人工鱼塘由于人为向其中投入鱼饵饲料,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不影响池塘的发展;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及生物固定氮肥均使土壤变得肥沃。C 选项输出多于补充,久而久之会导致元素缺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8C 解析:历史资料说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造成黄土高原荒山秃岭、土地沙化的原因。9D 解析: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应当

13、是生态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十分严重,只有采取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保护天然林、改造沙漠等措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和持续发展。10A 解析:根据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 ,其目的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促进渔业资源的再生,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1解析:生物是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由于种种原因,使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变或破坏,导致了生物的濒危或灭绝。由于乱捕滥猎和乱采滥伐,以及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面积大大减少,一些野生生物绝迹或濒临灭绝。由于外来物种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侵入了缺少天敌的华南沿海地区,则使

14、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答案:(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12解析: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 ,其目的是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有效促进渔业资源的再生,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的最佳方案,因为鱼体生长发育成熟以后,体重就不再有明显的上升,其消耗的资源与它们自身因同化而增加的资源相比,要多得多,因此,它们就不适宜再生长下去,但是

15、如果全面不分时段地进行捕捞的话,则海洋中鱼类等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就失去了,许多鱼类资源就会因此而消失。因此,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要有计划、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使海产资源可持续地为人类造福。我综合,我发展13D 解析: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时间才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但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造成大量生物死亡。.Com14C 解析:有些生态系统由于温度低等原因,分解者的代谢活动缓慢,不利于物质循环。对这些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可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有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15B 解析:生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但不能无限

16、度利用。16B 解析:鱼群的种群数量 NK/2 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选择种群数量为 NK/2进行捕捞,可以获得该种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717A 解析: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生态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十分严重,只有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18D 解析: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叶面积指数越大,活细胞数目就越多,呼吸作用则越强,有机物消耗量就越多,所以曲线 c 表示呼吸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叶绿素、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叶面积指数较小时,光照充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合作用增强,合成有

17、机物的总量增加。但当叶面积指数超过某一值(如题图所示中的“8”)时,叶片因交错覆盖程度增大使部分叶片得不到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曲线 a 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变化。植物体内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呼吸作用消耗量,曲线 b 即为干物质量。根据以上分析可得,要保持林木最大的生产量应适时适量砍伐。如果禁止砍伐,叶面积指数过大,干物质量就会下降;如果过度砍伐,叶面积指数过小,浪费了光能等资源,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不足。19解析:由于人类过分追求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题由数据说明了环

18、境污染的严重性。给人的启示是: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追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答案:(1)森林 荒漠 大气 动植物 水土 (2)ABC (3)ABC (4)从解决人与环境对立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寻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论述。(答案合理即可)20解析:干物质积累量是总光合作用量与细胞呼吸量之差,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叶面积指数为 5 cm2/cm2时,最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叶面积指数大于 6 时,森林底层的树叶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森林总光合量基本不再增加,而呼吸量继续增大,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调节好光照、温度、CO 2浓度、水分和矿质营养、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等。答案:(1)5 (2)如下图(3)总光合量基本不再增加,而呼吸量继续增大 光照、CO 2 (4)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