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9156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牡一中 2017 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

2、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朱子说

3、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 ,那又何必读书呢?“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藉如神圣” ,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如果有

4、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 2 -反而更干脆。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 ,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 、 “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

5、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 ,能“发前人所未发” 。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 ,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摘编自余英时:读书要“虚心” ,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那样十三经注疏全能背诵的工夫今天已不可能。B. “读书百

6、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证明了今天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我们已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C. 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就少不了要对经典反覆阅读,精熟记诵。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D. 古代读书人所追求的“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现代要求读书要有判断力,要有重点。2. 下列理解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作者非常认同朱熹“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这种既笨又聪明的方法。B. 作者强调要“虚心” ,静心、反复地读以推求原意,就会去除“先入之见” ,做到

7、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C. 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治中国学问“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 ,这样的人倒不如“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直接受益。- 3 -D.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古人、古书,但是, “硬去凿” 、 “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是今天中国知识界应该警觉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B.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阅读作品必须

8、下基础工夫,“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C. 作者在此引用鲁迅的话并不是非议他,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 读书人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是“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温故推陈才能知新出新。【答案】1. D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 “十三经注疏全能背诵”错,原文是“只有疏不尽记得” ;B 项, “证明了今天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我们已无法集中

9、在儿部经、史上面”错,证明要反复阅读;C 项,去掉“记诵”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章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这种既笨又聪明的方法”错,原文是“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最聪明的方法。 ”;B 项, “就会去除先入之见” ,原文是“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 ;C 项, “这样的人倒不如, “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

10、耍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直接受益。 ”错,原文是“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干脆。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章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 “专精是指阅读必须下基础工夫”错,原文是“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貂皮大衣马克吐温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

11、福了。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 25 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 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您穿正合适,夫人。 ”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地数出了钱,傲慢

12、地付清了账。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在家待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

13、,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 ”她说, “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 ”店主说, “再见。 ”- 5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

14、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 她乞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顺叙的叙述顺序,使得情节的展开紧凑而有条理,这也

15、便于读者接受理解。B. 小说以“貂皮大衣”作为标题,点明了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文中所展现的“拜金主义”思想也在其映衬下变得形象可感。C. 阿曼达由一个自食其力、生活俭朴的人变成一个贪图享乐、虚荣至极的人,都是由于那一笔意外的遗产所得,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D. 小说最后划线句形象地刻画了阿曼达作茧自缚的处境,同时也一语双关,道出了人被物所奴役囚禁的社会现象。5. 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 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答案】4. C 5. 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却又虚伪贪婪,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女性的形 象。她不满足俭朴的

16、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为 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全额赔偿,最后千方百计 还是落了一个无法摆脱的下场。 6. (1)在情节上,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暗合了上文“貂皮降价”的伏笔,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在人物形象上,阿曼达最后的“爆发” ,进一步凸显了她为 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在主题上,阿曼达最终无法实现 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并且以近乎荒诞的结局收尾,深刻地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 - 6 -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批判了当时社会 “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解析】4. 试题分析:本

17、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C 项, “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说法错误, “金钱是万恶之源”并非是本文的主题,本文所表现的是对于人性虚荣和贪婪的批判。故选 C。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本中描写阿曼达的相关语句;其次对找出的语句进行仔细分析,总结出阿曼达的

18、性格特征(注意人物的身份);最后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比如,从阿曼达“并不满足于 25 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 ,买到大衣后“她感觉美妙极了” , “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的形象,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 ,保险公司要赔给她大衣, “她乞求,她哀嚎” ,可以看出她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具体作答时,先总述,后分析。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 。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

19、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 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6.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20、,是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尾段作用能力。探究小说尾段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以及读者几个方面探究。情节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使情节更完整;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形象上: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鲜明。主题上:卒章显志(揭示主旨) ;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读者: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等。本题可以从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文章结尾写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 7 -衣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了上文“貂皮降价” 。结尾写阿曼达乞求,哀号,“可都无济无事” , “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进一步凸显了她为

21、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阿曼达好不容易“遗失”了自己的曾经引以为傲,最后成为自己“大包袱”的貂皮大衣,变成了自由人。可是她又打起如意算盘,想要保险公司全额赔款。当她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被告知她必须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所以文章以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使者荐之,通判晋州。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

22、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 ,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兼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 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 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

23、郎、复知永兴军。 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费,省钱过半。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注】科格:规章。 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24、项是A.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 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 8 -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B.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C.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D.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B. 户部,

25、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C. 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D.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与白居易卖炭翁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 的“宫使”意同。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衍公正执法,善于断案。高继升被诬反叛而被逮捕治罪,关押了很久也没有判决,幸亏杜衍及时辨明冤案,且将诬告者绳之以法。B. 杜衍为政有方,体恤百姓。任工部郎中时,他不向百姓增加赋税而保证财用充足;宝元二年,朝廷大举用兵,他想方设法减轻百姓的兵役之苦。C.

26、杜衍工作严谨,待人宽容。任吏部流内铨时,他察觉到下属官吏借机为奸,于是在公事上尽职尽责且亲力亲为;范仲淹因战事与其观点不同而诋毁他,他也不在意。D. 杜衍清廉正直,不谋私利。他身居高位,但周围的人畏其清廉不敢以私情请托;他自己也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居住环境十分简陋。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2)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答案】7. C 8. B 9. D 10. (1)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 9 -(2)杜衍筹划计算,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能够依次运

27、送至官府。【解析】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方略”不是一个词语, “略”是“巡视”的意思,和“捕”连用,不要断开;“尸二”古代表数字的固定用法。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28、,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科举”为礼部主管,而非户部。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A 项, “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错误,原文意为关押后很长时间案件没有得到判决。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

29、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本题注意,鞫:审讯;覆:复审;正:改正;区处:筹划;量:衡量;次第:依次。参考译文: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亲杜遂良,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特别好学。考中进士甲科,补任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平遥县知县。朝廷使者推荐他,任晋州通判。高继升任石州知州,有人举报说高继升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拘囚治罪,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将诬告者治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守将不服,上诉朝廷,诏令处理案件,果然罪不当死。奉召任三司户部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江陵

30、府知府。未到任,恰遇河北军费缺乏,转为都转运使,升为工部郎中,不向老百姓增收赋税而财用充足。回京,任枢密直学 士,求出京担任地方官,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掌管天雄军。兼任吏部流内铨。- 10 -选任补任官员的条律繁多冗长,主判官不能全部阅览,属吏多接受贿赂,增减条规造假作奸。杜衍任职后,就命令属吏把铨选法规条文都装在匣子里,杜衍尽力阅览,将铨法的本末曲折全部了解清楚了。第二天,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执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亲自决定,因此这样属吏就不能谋奸取利。过了数月,名声震动京师。有百姓的妻子失踪了,杜衍设法巡捕,很快就抓获了杀人的贼人,挖掘出所埋的尸体,一并发现贼人所杀的另外两具妇

31、人尸体,秦地人大惊。之后任职并州,元昊反叛,因太原是交通要道,就加授杜衍为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升任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这时朝廷正大举用兵,老百姓对征发兵役感到痛苦,官吏因此为奸。杜衍筹划计算,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得以依次运送至官府。与其他各州运兵的费用相比,要节省一半以上。回到京师,暂代开封府知府,权贵近臣久闻杜衍的名声,都不敢以私情相求。契丹与元昊在黄河外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自己率兵出战。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按形势一定不会进犯,我们不可轻易出兵。 ”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争论,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急切。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不因此而忌恨他。杜衍

32、清廉正直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寄寓南都共十年,府第居室简陋,只有数十间,他居住在那却很自足。他善于写诗,正书、行书、草书都有章法。病重,仁宗派遣中使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没有来得及。去世,终年八十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 题。帐夜 吴兆骞穹帐连山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 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1.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

33、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 11 -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D.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12.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1. A 12. “孤客” “尚天涯

34、”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梦回” “雁飞” “落月”表达了对 家乡的思念;“人老黄榆”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 “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解析】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 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D 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

35、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可以抓住带感情的关键词语分析,“孤客”的“孤”表示孤独, “客”和“天涯”表示羁旅漂泊之苦,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其次抓住事件和融情于景的特有意象分析:“梦回” “雁飞” “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再次分析环境特点与

36、作者心境的联系:“年年雪” “风云不断” “沙” “五月边城未著花” “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名篇名句默写13.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_, _。(2)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 ”- 12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砯崖转石万壑雷。(4) 琵琶行中用“_,_。 ”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答案】 (1). 君

37、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岂无山歌与村笛 (7). 呕哑嘲哳难为听【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博、省、知、卑、谀、湍、喧豗、岂、笛、呕哑嘲哳。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38、,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 “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洛

39、宁县城关镇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河洛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沈德符非常反对历史造假,他说,如果研究历史的人在写历史时,十分史实仅说对了一二,这样的史家,罪不容诛。他们是中国最务实的一群人,用商业推动社会进步,是最直接的一条路径,对这些企业家不可用诛心之论,向其泼污水。- 13 -人与人交往,应该说话算话,说了的话,许了的承诺,都要算数,不能说了又不做, “忽悠”别人,应该一言九鼎。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

40、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使用正确, “不胜其烦” ,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句中说的是这些投票刷屏让张女士不能忍受。望文生义, “瓦釜雷鸣” ,比喻无才无能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句中说的是“锣鼓的声音” ,不当。使用正确, “求全责备”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使用正确, “罪不容诛” ,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都抵偿不了罪恶。句中说的是对历史造假的史家罪过之大,正确。望文生义, “诛心之论” ,揭穿动机的批评,泛指深刻的评论。望文生义, “一言九鼎” ,形容说的话分量重,作用大,句中误用为“说话算数”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外交

41、部发言人陆慷 19 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中朝经贸合作时说,作为一个原则,中朝作为两个邻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是无可厚非的。三星 Note7 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 730 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 人因此受伤。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 109 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14 -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

42、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以色列科学家阿迪斯特恩教授表示,量子技术正方兴未艾,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不合语境,应使用“无可非议” ,即设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扑朔迷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清楚,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与句中前面所说“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作壁上观,原指双

43、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不合语境。青眼相待,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句中使用正确。马齿徒增。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句中说“你” ,使用不当。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不绝如缕” ,句中虽是形容声音和场面,但现场是“沸腾,欢呼声叫喊声” ,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马齿徒增” ,该成语多用于自己身上,不能用于对方。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

44、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 330 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 500 英镑。B.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C. 2016 年 9 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所采访的人员不仅改变

45、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变革,也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 15 -D. 11 月 26 日,第二届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分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46、。A.据显示,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以文育人 后加“的职责” ;C.语序不当,“不仅也”后的句子需调换位置。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

47、避免” 、 “防止” 、 “以防” 、“以免” 、 “切忌” 、 “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 ,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 “成为” ,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 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B.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C. 与

48、昨日相比,今日东北地区及江南、江淮、黄淮等地气温下降比较明显,预计明后天,东北地区气温仍将呈下滑态势。D. 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答案】C- 16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将“私有概念对人们”改为“人们对私有概念” ,同时删去后一个“人们” 。B 项,搭配不当, “学习本领与素养”中,动词“学习”与其中一个宾语“素养”搭配不当,删去 “与素养” 。D 项,不合逻辑,几个项目互

49、相交叉,逻辑混乱。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 “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 “对” “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 A项主客倒置,D 项并列不当。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初次参与高端的班主任论坛,鄙人才疏学浅,幸蒙贤兄抛砖引玉,让我得以从容。B. 这是拙作学霸笔记语文 ,感觉文辞微浅,冒昧打搅先生,请您雅正。C. 李华与张红闹别扭,为了重回友谊,李华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D. 请放心,我会准时光临宴会,送上我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的祝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