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9158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牡一中 2018 级高一学年上学期 10 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 “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 ,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 ,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

2、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 ,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 ,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

3、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 ,有人写诗就怕写

4、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 ,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 2 -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 ,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1.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 ,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对“意境”和“意象

5、”认识不同了。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 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 “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及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 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 、“

6、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 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浏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 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 王夫之说杜甫是“

7、工”王维是“妙” ,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 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 ,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 3 -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答案】1. B 2. A 3. C【解析】【1 题详解】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B 项,加强因果,比对原句“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

8、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而”在这里表示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项,“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再现一个具体物象” ,并且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 A。【3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9、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说法错误,因为杜甫像中国其他艺术家一样,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物或物体,把有限的对象刻画的逼真,并不符合西方审美标准。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

10、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4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

11、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杏花春雨江南王清铭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里。画家吴

12、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 ,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中,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

13、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节拍处“杏花春雨江南” ,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欣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5 -江南是美丽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南又是忧伤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

14、巷明朝卖杏花” 。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

15、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4. 下列说

16、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B. 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典雅地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C. 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 一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淋湿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D. 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5. 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 -【

17、答案】4. C 5. 与下文形成对比,格调上一阳刚一阴柔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或答: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传统诗意生活的挖掘。 )【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 “一项”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C 项, “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有误,是间接描写。表现“被雨淋湿的幸

18、福感”有误,应是表现对传统诗意生活的向往。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材料安排作用能力。材料安排作用类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材料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首先从手法上看文章写“白马秋风塞上”和“杏花春雨江南”形成对比,格调上一阳刚一阴柔,又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隐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从结构上看,下文写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内涵、文化底蕴的挖掘,此情节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答题时注意,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材料安排的作用。【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材料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材料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

19、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温儒敏,他的青春时光,同自然灾害与各种运动正面相逢。年少的他千方百计地搜罗来麦田里的守望者 战争与和平享受着“漫羡而无所归心”的杂览在一个果腹都困难重重的年月。正是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大学时代的温儒敏嚼透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二十四史等书与艰深晦涩的政治经济学。温儒敏始终记得 50 年前的那堂现代汉语写作课。彼时,他还是人大语文系的新生。一个睡意阑珊的午后,众人耷拉着昏沉的脑袋,心不在焉地看老师将一篇

20、文章抄在黑板上逐句- 7 -剖析。温儒敏猛地凝神,发现那竟是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地被批得体无完肤。那堂课上,他发誓要将文章写得最好,于是,突围回书丛,细细揣摩佳作。后来,果真成了班上第一个在光明日报署名发表文章的同学。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他一边在山东大学授课,一边指导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既要主持语文教育研究所工作,还要负责国家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拒绝应酬,不理一切嘈杂。遴选研究生时,他总要先问:每天上网能不超过一小时吗?能,再选我。镜春园 82 号,是温儒敏曾经的居所。小院离学生公寓不远,学生若想登门拜访,无须走“电话预约”之程序,直接叩响门环便是。年轻身影的频繁造访,他丝毫不觉得厌烦,倒常倾上香

21、茗招待。师生围坐在东厢房,青砖屋顶上飘荡着热切的谈议。学生若是生着病来的,总能在这里吃到一碗热汤面。那时,温儒敏的月薪不过五六百元,除去日常开支并不宽裕。一碗面条,已是最好的招待。张颐武、戴锦华等年轻教师,才华横溢,发表的作品甚多。但在正统严肃的老前辈看来,过高的产量会影响学术质量,每逢职称提升必受阻。温儒敏如同老父亲替孩子求情般,挨个叩响评审委员的门:“这些孩子是作家型的学者,能活跃中文系的文气,咱们是得要厚重的底蕴,可也得有活跃的思维不是?郁达夫当年还被许多大人物视为下流堕落,但咱们依然能从他笔底咀嚼出人性真味呀!”温儒敏说,做学问是绕不过笨功夫的。每读到颇具启发的观点、字句,便要求自己尽

22、数抄在卡片上,以备后用。机械的誊写,实在太容易厌烦。但他觉得,这是磨性子的过程。心性,就是靠笔尖一点点剔去了浮躁,磨砺得沉静。当年,温老为写一篇文章而抄写的卡片,竟有五百张之巨叠摞起来,相当于五部英汉词典的厚度。它们所浓缩的,又该是多少文献?这份严苛,摆脱不了王瑶先生的影子。有一回师生讨论会,温儒敏谈自己关于左翼文学的思考,王先生突然岔开话题, “节外生枝”地问:子夜写于哪一年?温儒敏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地说大约是 30 年代初。王先生一眼看穿了他的躲闪与犹豫,毫不留情地批评:“基本的史实是不可模糊的,这直接关系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几乎没有一个细微的疏漏,能从王先生凌厉的目光中逃脱。从硕士到

23、博士,温儒敏被这严厉的烟丝味熏了 7 年。他宁在枯燥中泅渡,也不满足于被浅易的讲解喂饱,永远警惕速成求知带来的“阅读”幻觉。在他看来,速成的潦草敷衍,足以轻易抹去求索过程的魅力。不亲自读过沈从文,只从后人的转述中草草记了几条生平事迹,将其“融写实、象征于一体,语言单纯而又厚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文章风格背得滚瓜烂熟,好像也懂很多,却永远不懂翠翠眼底那份- 8 -澄澈的纯情,不懂湘西边陲繁密的虫声与银白的月色,无法在泥土味十足的描述中品悟世态人心。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温儒敏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召开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会议,助力基础教育。彼时的温儒敏,一没经费,二没立项,三没任务,全凭一腔回馈

24、社会的诚意。十余年间,他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担任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还承担了教育部的“国培”计划,专门培训全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至今已有 20 余万人从中获益。从课标的理论阐释,到教材编写的设计意图,从儿童文学的生态危机,到中小学教师如何备课温儒敏博客中,几乎全部文章都为聚焦教育而作。(摘编自 2016 年 4 月 26 日北京日报 )6.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儒敏热爱读书。无论是在肚子都难以填饱的艰苦年代,还是在动荡的大学求学期间,他都能投入到读书中去。B. 温儒敏肯下笨功。他亲手抄写,做卡片,储存文献精华。能够这样做学问与他老师

25、曾经严格的要求分不开。C. 温儒敏内心沉静。他剔去了浮躁,拒绝应酬,不理嘈杂。每天上网不超过一个小时的研究生才能选他做导师。D. 温儒敏上进有为。在人大学习时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断揣摩优秀作品,成为班上第一个在大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温儒敏先生的敬仰之情。B. 温儒敏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就开始助力基础教育。他做了很多工作,如承担国培计划,培训全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使许多人从中获益。C. 温儒敏远离喧嚣和浮华,沉下心来读书、教书、写作,因而能够有精力身兼数职,取得丰硕成果

26、,著作等身。D. 如何阅读,温儒敏给我们以启迪:要亲自读原著去感受品悟,别人的转述代替不了自己的阅读,不能满足于浅易的讲解。【答案】6. D 7. AC【解析】- 9 -【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班上第一个在大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后来,果真成了班上第一个在光明日报署名发表文章的同学” 。故选 D。【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

27、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看清题目要求,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 ,A 项, “以时间为序”说法错误,本文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C 项,因果关系不对,温儒敏能够有精力身兼数职并不只是因为其远离喧嚣和浮华,沉下心来读书、教书、写作;还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著作等身”, “著作等身”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AC。

28、【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五选二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特备注意选项表述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

29、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0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

30、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

31、惊。8.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B. 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吃饭的器具C. 坐法当斩 坐法:犯法判罪D. 何曰:“幸甚!” 幸甚:很好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以亏人自利也D.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

32、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B. 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C. 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D. 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 11 -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答案】8. B 9. D 10. D【解析】【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词语

33、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信往,不为具食”的意思是“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 ,所以“具食”的意思是“准备食物” 。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项,竟:终于/竟:竟然;B 项,虽:虽然/虽:即使;C 项,以:拿,把/以:

34、表原因;D 项,两个“安”:都是疑问副词,哪里,怎么。故选 D。【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因果推断不当,项羽失败的悲惨命运与韩信出谋划策没被采纳没有联系,且“必然”一词说法太过绝对。故选 D。【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

35、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 12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

36、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 ”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 (真是可悲) ,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 ”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37、”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项梁被战败后,他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用。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后来他犯法当处斩刑。说:“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滕公听了他的话后感到惊奇,又见他相貌非凡,于是就把他释放了。和他交谈了一番,很欣赏他。并把此事告诉了汉王,汉王任命他为治粟都尉,但并没有感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韩信曾多次与萧何谈论事情,萧何很赏识他。在去南郑的途中,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以后,来不及

38、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向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听了非常生气。隔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走?”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的是谁?”萧何回答说:“韩信。 ”汉王又骂道:“将领中已逃跑了数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追韩信,这是骗人。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称王于汉中,那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共计大事的人了。 ”汉王说:“我也想向东扩展,怎么能忧愁苦闷地久居于此?” 萧何说:“如果大王决心向东扩展,能起用韩信,韩信

39、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起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走的。 ”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就任命他为将领。 ”萧何说:“虽然你任命他为将领,但韩信仍然不会留下来。 ”汉王说:“那就任何他为大将。 ” 萧何说:“太好了。 ”于是汉王就- 13 -要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等到任命大将军时,原来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薄幸送安伯弟韩元吉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怀且醉

40、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注:韩元吉,河南许昌人,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1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一开头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南浦”两字是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常见意象,令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B. “青青万缕”描写满眼的绿柳,让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 “更满眼、残红吹尽” ,使人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增添了感伤的气氛。C. “闻鸡起舞” ,是个典故。词的开头写送别,“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停留片刻,持杯痛饮。D. 词的上阕主要写离别,下阕主要是抒发感慨。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感情深挚,读来有一种苦涩的韵味。12. 本词表达了

41、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答案】11. D 12. 与朋友惜别的感伤;空有壮志而功名未立的慨叹; 乡关渺远而有家难归的感叹;对朋友的相思之情。【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说法错误, “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42、三句,回忆两人最近的交往之乐。 “春暮”点出时令,显然是在此别之前的一段时间;- 14 -“载酒” 、 “题诗” ,那是文人最常见的交往活动,以“竹里” 、 “花边”作背景,更增加它的韵致。 “魂断”二字,是痛快之极的意思,不指悲哀;这两字不但指“江干春暮” ,也兼指“竹里题诗”和“花边载酒” ;三句联成一片,描写出过去的一段欢乐的生活。以“记”字领起,说明它是保存在记忆中的已经失去的欢乐。所以选项说“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

43、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全词简要回答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通读全词,从词题来看, “送安伯弟” ,这是一首送别词,“多少离情重” “送君南浦” ,这些张内容表达了与朋友的惜别之情;下阕中, “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 ,到“任鸡识鸣起舞” ,是慨叹空有壮志而功名未立白发渐生。 “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感叹乡关渺邈,有家难归,但目送归鸿而去,却也道出了爱国怀乡,建功立业之豪情。 “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再片刻,

44、持杯痛饮,这是舍不得分别的表现。最后两句,是说不知何时才能重会,相约永远思念对方。 “西窗夜雨”是取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冠以“愁绝”二字,就是说西窗下共话别后情况的机会难得了。【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

45、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3.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_,_”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15 -(2)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3) 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_,_,_ .【答案】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陟罚臧否 (4). 不宜异同 (5). 自三峡七百里中 (6). 两岸连山 (7)

46、. 略无阙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钟、辩、陟罚、臧否、宜、连、略、阙。【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47、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14.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 夕阳西下,小伙子悄悄来到心爱的姑娘的家附近,吹起葫芦箫,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B. 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点到为止,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C. 霍元甲打败对手后,却遭暗袭,西方所谓的强中手赢得并不光彩,只能算胜之不武。D.

48、 刚入学,我就生了一场大病,班主任和同学们给予我无所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动不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 16 -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项,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使用正确。B 项,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使用正确。C 项,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

49、光彩。比喻以大欺小。使用正确。D 项,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使用错误,应该改为“无微不至”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故选 D。【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古代男女不平等,女人想读书很难,聪明的祝英台异想天开,竟女扮男装混进了学堂。面对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EN 6905-1983 External coating with epoxy resin of steel pipes and fittings《钢管及接头的环氧树脂外涂层》.pdf NEN 6905-1983 External coating with epoxy resin of steel pipes and fittings《钢管及接头的环氧树脂外涂层》.pdf
  • NEN 6907-1979 Pipe wrapping tapes - Type A (Asphalt)bitumen tapes《管道包裹带 A类:(沥青)带》.pdf NEN 6907-1979 Pipe wrapping tapes - Type A (Asphalt)bitumen tapes《管道包裹带 A类:(沥青)带》.pdf
  • NEN 6909-1980 Pipe wrapping tapes - Type C Plastic tapes《管道包裹带 C类:塑料带》.pdf NEN 6909-1980 Pipe wrapping tapes - Type C Plastic tapes《管道包裹带 C类:塑料带》.pdf
  • NEN 6910-1983 External coating with asphaltic bitumen of steel pipes and accessories to be laid underground《地下埋入钢管及配件的沥青内涂层》.pdf NEN 6910-1983 External coating with asphaltic bitumen of steel pipes and accessories to be laid underground《地下埋入钢管及配件的沥青内涂层》.pdf
  • NEN 6913-1983 Internal coating with asphaltic bitumen of steel tanks pipes and accessories to be laid underground《地下埋入钢罐,钢管以及钢制配件的沥青内涂层》.pdf NEN 6913-1983 Internal coating with asphaltic bitumen of steel tanks pipes and accessories to be laid underground《地下埋入钢罐,钢管以及钢制配件的沥青内涂层》.pdf
  • NEN 6936-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electric ranges ovens and hob element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电炉,电烤箱以及灶组件.pdf NEN 6936-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electric ranges ovens and hob element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电炉,电烤箱以及灶组件.pdf
  • NEN 6937-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deep fat fryer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深油煎锅的特别要求》.pdf NEN 6937-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deep fat fryer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深油煎锅的特别要求》.pdf
  • NEN 6938-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griddles and griddle grill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商用电烤盘和烤架的特殊要求》.pdf NEN 6938-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griddles and griddle grill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商用电烤盘和烤架的特殊要求》.pdf
  • NEN 6939-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frying pan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煎锅的特别要求》.pdf NEN 6939-1988 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frying pans《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商用煎锅的特别要求》.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