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19165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2017 学年下高一月考历史试卷(文科)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范围:(必修二 1-7 课)第 I 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计 30 小题,共 60 分)1、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 B祭祀祖先 C纪念庆典 D农业生产2、下列图片最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B C D3、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

2、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A “盘古开天地”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甲骨文中的田字C “相地而衰征” 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5、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移。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6、在中国古代, “男耕

3、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 )2A “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C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在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铁犁的使用 C、牛耕的出现 D、新型灌溉工业的出现8、剪纸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下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商品经济 B殖民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9、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农业 B手工业 C

4、商业 D工业10、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11、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 “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麻 C棉 D毛 12、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传入中国的是 ( )A烟草,小麦 B马铃薯,玉米 C葡萄,土豆 D甘蔗,水稻13、“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5、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314、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15、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井田制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16、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

6、,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A 美洲的发现 B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C商业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D殖民扩张的开始 17、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B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C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D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18、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充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充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19、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

7、税制改革 D、商鞅变法2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21、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4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22、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A西汉

8、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23、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明中叶以后出现 B是为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C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 D出现在传统官办企业中24、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25、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

9、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26、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日趋瓦解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中的娱乐设施齐全2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不包括( )A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B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C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D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29、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 年 10

10、月 12 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A迪亚斯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530、1520 年,一位撒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回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了玉米第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31 ( 15 分 )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回 答 问 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

11、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 ,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 分)(2

12、)材料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2 分)这种经济的特点是什么?(3 分)(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2 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 分)32、(15 分)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6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3、。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1) 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 分)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3)(2)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 分)(3)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 分)33.简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10 分)南方 北方朝代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代 3920415 43. 2% 5148529 56. 8%北宋 1

14、1224760 62. 9% 6624296 37. 1%78一、选择题DABAC ACDAB BBDBD BAAAB CCDDBAACCD31、 (1)雇佣关系。 (2 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 分)(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2 分)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分散性、稳定性、脆弱性(每点 1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得满分 3 分)(3)重农抑商(2 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 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分) 32【答案】(1)状况: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2)发展:东晋时期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 (3)(2)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2 分)(3)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8)33. 5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