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19272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题型一 传统文化描述型1.(2018日照高三 5 月校际联考)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下列操作方法的是( )A.溶解 B.渗析C.蒸馏 D.分液答案 A解析 上述操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人品尝等过程,没有涉及的操作有渗析、蒸馏、分液,选项 A 正确。2.(2018石家庄高三模拟考试)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柳絮飞时花满城 B.朝如青丝暮成雪C.狐裘不暖锦衾薄 D.春蚕到死丝方尽答案 A解析 A 项,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其他三项不相同,正确;

2、B 项,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C 项,狐裘不暖锦衾薄,狐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D 项,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砒霜(As 2O3) 的制取:凡烧砒,下鞠(注:在地上挖砌) 土窑,纳石其上,上砌曲突(注:烟筒),以铁釜倒悬覆突口。其下灼炭举火。其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 ”文中涉及的操作为( )A.蒸馏 B.升华C.干馏 D.萃取答案 B解析 A 项,蒸馏一般分离的是互溶的液体,根据题意,不符合蒸馏研究的对象,错误;B项,升华利用固体受热直接转化成气体,遇冷重新转化成固体,属于物理变化,根据题意,“凡烧砒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 ,符合

3、升华原理,正确;C 项,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根据题意,不符合干馏的定义,错误;D 项,根据上述分析,不符合萃取的原理,错误。4.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这样写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文中“漉”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 )A.过滤 B.分液C.升华 D.蒸馏答案 A2解析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意思是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所以“漉豉以为汁”采用了过滤的方法把豆豉和豆汁分开。故 A 符合题意。5.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

4、多于香。 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过滤C.萃取 D.升华答案 A解析 题干中描述的制取花露水的方法实际上和现代蒸馏的方法是一样的, “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说的就是冷凝液体的过程,故本题选 A。6.(2018南昌市高三二模)本草纲目中对烧酒的制作工艺有如下记载“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最适用于分离( )A.NH4Cl、I 2 B.KNO3、Na 2SO4C.丁醇、苯酚钠 D.氯化钾、碳酸钙答案 C解析 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该法

5、为蒸馏。A 项,NH4Cl、I 2不能用蒸馏法分离,错误;B 项,KNO 3、Na 2SO4均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不能用蒸馏法分离,错误;C 项,丁醇、苯酚钠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法分离,正确;D 项,氯化钾、碳酸钙分别是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固体,不能用蒸馏法分离,错误。7.(2018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指( )A.醋酸亚铁 B.冰醋酸C.氢氧化铁胶体 D.铁粉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制作的过程是将钢(主要成分是单质铁)制成片状

6、或粒状,表面净化后,加氯化钠溶液,在醋缸中放置较长时间,在钢的表面会生成铁华粉。所以铁华粉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醋酸亚铁,选项 A 正确。38.(2018南平市高三质量检查)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 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答案 B解析 A 项, “木与木相摩则然(燃)” ,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正确;B 项, “夫遂”是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错误;C 项, “曲

7、蘖”是酶,为催化剂,正确;D 项, “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9.(2018唐山市高三三模)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 3)和朴消(Na 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文字中两处渉及到“法” 。分别是( )A.蒸馏 焰色反应 B.萃取 升华C.蒸馏 丁达尔效应 D.升华 焰色反应答案 A解析 由题中所给信息, “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通过以上

8、分析,A项正确。10.(2018安阳市高三三模)本草述钩元中的“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B.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C.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蒸发结晶操作D.“浣衣发面”都与石碱的碱性有关答案 C解析 A 项,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 ,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 ,说明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能去污亦能作为发酵剂,说明“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正确;B 项,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

9、法与用途,正确;C项,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等操作,但没有蒸发结晶操作,错误;D 项, “浣衣发面” ,碳酸盐用作去污和发酵剂是利用碳酸盐水解显碱性,正确。11.(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 本 草 图 经 在 绿 矾 项 载 : “盖 此 矾 色 绿 , 味 酸 , 烧 之 则 赤 ”。 因 为 绿 矾 能 电 离 出 H ,所以有“味酸”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说明冰转化为水吸

10、热D.唐末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答案 A解析 A 项,绿矾不能电离出 H ,之所以有“味酸” ,是由于 FeSO4是强酸弱碱盐,易水解而使其水溶液呈酸性,错误;B 项,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C 项,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变成冰就没有流动的声音了,有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正确;D 项,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黄(S)和硝石(KNO 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题中描述的是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正确。12.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11、已经有相当大的成就,以下对古代文献中有关记载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 化学解释A 开宝本草“(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制取 KNO3可“煎炼而成”是利用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B 格物粗谈“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文中的“气”是指乙烯C 本草纲目“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D 徐光启手迹“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答案 A解析 制取 KNO3要利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性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乙烯有催熟果实的作用;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A 项, “煎炼而成”涉及蒸发结晶操作,是利用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来制取 KNO3,5错误;B 项,成熟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成熟红柿成熟,正确;C 项,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为蒸馏,正确;D 项,根据“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判断“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