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19518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介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突出特征。2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学习目标学考内容 考试要求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b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b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变化总体趋势2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近代男装

2、变化(1)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 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2)西装在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3)中山装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设计的,成为当时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3近代女装变化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如改良后的旗袍。4新中国成立后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盛行。(2)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军装、 “干部服”盛行。(3)改革开放后,服装走向开放并与国际接轨。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

3、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3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 地 区 却 变 化 不 大 。 中 国 近 代 社 会 生 活 受 西 方 外 来 文 明 影 响 深 刻 , 具 有 明 显 的 半 殖 民 地 化 色彩。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二、近代以来中国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2)内因:受政治、经济、思想变化影响(如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与苏联建交、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2表现(1)

4、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3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易混易错2缠足陋俗至清朝时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图解识记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主题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

5、代服饰的变化史料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北 魏 时 期 孝 文 帝 “更 姓 易 服 ”, 唐 女 装 “袒 露 ”与 宋 女 装 “清 雅 ”, 民 国 时 期 “中 山 装 ”流 行。史料解读划线信息中“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民国时期”反映出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的影响。问题思考从史料中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的影响。2婚俗的变化史料 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1.自由恋爱2.订婚43.会新(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

6、及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史料解读划线部分表明从传统婚姻到现代婚姻,婚姻的基础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提示 进步之处:观念: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1)外部因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

7、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特别是通商口岸地区,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2)内部因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每一次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社会示范作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也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向现代化迈进。1(2018杭州高一检测)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 )图一 图二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5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

8、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答案 A解析 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显示了从传统、封闭到现代、开放的表现,故 A 正确。2(201610 月浙江学考)19 世纪初叶, 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 。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答案 A解析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选 A。3(20174 月浙江学考)20 世纪初, 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

9、女权,九州铸铁错。 ”后大公报 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 D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新世界,男女平等,结婚自由,反对抑制女权,说明旧的社会习俗受到冲击,近代文明在中国传播,故选 D 项。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说法绝对化,A 项错误,B、C 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4(20164 月浙江学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甲图 清末婚嫁 乙图 民国婚照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由仪仗队、

10、乐队、抬轿等仪式,到简约文明的结婚照,说明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 C 正确,A 错误;B、D 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可以排除。65(201510 月浙江学考)20 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返璞归真的文化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A BC D答案 A解析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返璞归真的文化现象,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故 A 项正确。6(201711 月浙江学考,31)阅读材料,回答

11、问题。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 。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 。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 ”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

12、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答案 (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解析 第(1)题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给出的“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

13、政的租界 ”“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等语句进行概括论述,但不要照抄原文。第二小问要注意问题问的是“消极影响” ,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答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进行答题。第(2)题第一小问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注意题目所问是从材料二中分析,关键词有“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 ,注意是“进一步张扬” ,从给的诗词中可以看出, “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 ,之前通过服饰体现身份贵贱,现在则很难分辨了, “异言” “异眼”等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7第二小问,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对点练考点 1 近代以来中国

14、服饰的变化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族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答案 C解析 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服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具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2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图服饰的特点是( )中山装A等级分明 B坚持传统C全盘西化 D中西合璧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中山装,故 D 项正确。3 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

15、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种情况表明(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答案 B解析 由题干关键信息“渐仿洋装”可看出,中国服饰的变化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故选 B。4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 ,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下图是一张“月份牌” ,它可以用来研究近代( )8服饰变革 交通变化 女性地位 礼仪革新A BC D答案 C解析 据图中女性都穿旗袍可得出民国初年服饰变革,故正确;据图中木船无法得出近代交通变化,故错误;据材料“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可以用来研究女性地位,故正确;礼仪革新在材料中无反映,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5据记

16、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服饰上的近代化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答案 B解析 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镇压革命的需要,清政府学习西方练兵技术,编练新军,军队逐渐改变原有装束,形式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 “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17、)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答案 B解析 作者的观点是“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故答案应该是 B 项。7(2018嘉兴高一期中)1912 年 6 月 1 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间接说明了( )A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B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C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D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答案 C9解析 材料提及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草冠革履,呢服羽衣”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可以看到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的推动,故 C 项正确。8

18、(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 )A1912 年 B1945 年C1950 年 D1979 年答案 C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政治和外交关系影响人们的生活,女生衣着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考点 2 近代以来中国习俗风尚的变革9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 “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 。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答案 C解析 材料反

19、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三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10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的开展 B社会制度的变革C辛亥革命的胜利 D西方思想的影响答案 D解析 由“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可知,在辛亥革命以前,此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故 A 项错误;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 B 项错误;民国建立前可知辛亥革命仍没有发生,故 C 项错误;在 19 世纪末

20、 20 世纪初,西方思想一直不断传入,对中国的社会风俗习惯有一定的影响,故 D 项正确。111907 年 10 月 13 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 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10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了 1907 年的一对新人婚礼的过程,可知采用的是新式婚礼的形式,说明

21、西方的婚俗对中国有影响,但不能以此说明传统婚俗已被废除,故 A 项错误;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得出年轻人对西式婚俗的认同,故 B 项正确;1907 年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此次婚姻与政府有关联,故 D 项错误。12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是辛亥革命后的“断发易服” ,故 B 项正确。13顾维钧回忆他在 20 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

22、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 ”这些变化说明近代中国(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风俗礼仪中西合璧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从打千到鞠躬再到握手,是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反映的是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平等意识逐渐增强,故 A 项正确。141912 年 3 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 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 。这从反面

23、反映出( )A政府法规引导风尚变迁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答案 D解析 一方面教材中有明确表述,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另一方面材料中十多年间民国政府不断要求“废止缠足” ,也从反面说明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故 D项正确。1520 世纪初,中国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自明朝以来的传统风格。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11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还崇尚红色,新人绝对禁止穿白色衣服。从 30 年代起,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B西式婚纱取代了传统婚礼服C清政

24、府的改革推动婚纱流行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对有限答案 A解析 着白色婚纱礼服是西方的婚礼习俗,上海等城市开始流行白色婚纱礼服说明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故 A 项正确。综合练16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

25、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 年 9 月 1 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指出两位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

26、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答案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的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12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我离婚了,我自由了”等概括得出。第(2)题,提取材料中“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以此为突破口,概括经济基础的变化,由此总结家庭关系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要以材料给出的时间“1950 年”为突破口,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第(3)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件、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答题应围绕“婚姻自由”这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TS 300 460 AMD 1-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pdf ETSI ETS 300 460 AMD 1-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pdf
  • ETSI ETS 300 460 AMD 1-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_1.pdf ETSI ETS 300 460 AMD 1-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_1.pdf
  • ETSI ETS 300 460-199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ation.pdf ETSI ETS 300 460-199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ation.pdf
  • ETSI ETS 300 460-199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ation_1.pdf ETSI ETS 300 460-199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Maritime Mobile Earth Stations (MMES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Band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Communication_1.pdf
  • ETSI ETS 300 461-1-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Flexing Multiplexer (FM) Equipment Part 1 Core Functions 2 048 kbit s Aggregate Interface Functions Tributary Interface F.pdf ETSI ETS 300 461-1-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Flexing Multiplexer (FM) Equipment Part 1 Core Functions 2 048 kbit s Aggregate Interface Functions Tributary Interface F.pdf
  • ETSI ETS 300 461-1-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Flexing Multiplexer (FM) Equipment Part 1 Core Functions 2 048 kbit s Aggregate Interface Functions Tributary Interface F_1.pdf ETSI ETS 300 461-1-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Flexing Multiplexer (FM) Equipment Part 1 Core Functions 2 048 kbit s Aggregate Interface Functions Tributary Interface F_1.pdf
  • ETSI ETS 300 461-2-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Flexing Multiplexer (FM) Equipment Part 2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unctions《传输和复用 (TM) 伸缩器 (FM) 设备 第2部分 管理和控制功能》.pdf ETSI ETS 300 461-2-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Flexing Multiplexer (FM) Equipment Part 2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unctions《传输和复用 (TM) 伸缩器 (FM) 设备 第2部分 管理和控制功能》.pdf
  • ETSI ETS 300 462-1-1997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 Part 1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传输和复用(T.pdf ETSI ETS 300 462-1-1997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 Part 1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传输和复用(T.pdf
  • ETSI ETS 300 462-1-1997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 Part 1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传输和复用(T_1.pdf ETSI ETS 300 462-1-1997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 Part 1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传输和复用(T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