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19808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命题分析2018年全国卷汉武帝年号制改革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比较类、意义类2018年全国卷现代中国的科技改革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背景类、内容类、影响类2018年全国卷近代中国治安机构的改革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原因类、比较类2017年全国卷现代中国的工资改革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类、意义类2017年全国卷晚清北京街道管理改革苏继祖清朝戊戌朝变记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类2017年全国卷隋代法律制度改革隋书特点类、意义类2016年全国卷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类2016年全

2、国卷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改革清史稿特点类、影响类2016年全国卷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内容类、意义类2015年全国卷唐代的币制改革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2015年全国卷清代的养廉银制度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原因类、作用(影响)类2014年全国卷魏晋的法律改革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特点类、作用(影响)类(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到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3)从问题设计来看,一般是两问,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4)从设问视角来看,多采用比较类(5次),原因类(6次),作用类(11 次)、特点类(4

3、 次)、其他类(3 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5)与教材的关联度:古代史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涉及到22014年全国卷南朝的山泽管理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背景类、作用(影响)类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一道题。考法 1 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典例 1 (2017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 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 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 年 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 年,中共十二

4、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 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

5、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世纪 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 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78 年提出意见,到 1985年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中企业工资的规定、中央对工资的管理、以及“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老师给予适当照顾” 、“改变脑力工作者报酬偏低的状况”等信息总结。第(2)问,从旧有体制的革新、对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改变了原

6、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考法 2 考查中外相似或不同改革的比较典例 2 (2018全国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 ,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3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

7、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中央统一纪年、确立年号制度的状况,即由混乱无序到统一。第(2)问,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中的世界影响概括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答案 (1)原纪年法以君

8、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考法 3 运用改革的相关理论考查中外陌生的改革典例 3 (2018全国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 ,保卫局由官商合办,

9、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材料中对湖南保卫局设立前后的相关叙述,结合设问从不同角度分析相应问题。第(1)问,既要注意外部因素,也要注意清末时局以及湖南当地的因素,回答时可依据材料中湖南保卫局设立前和设立时的叙述分别从西方的影响、清末治安的状况、地方官的重视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分析。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从

10、西方和日本的影响、创办主体等角度回答。答案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

11、、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二、阐释改革的基本方法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12、。(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2.判断“改革的结局”的方法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失败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

13、化等多角度去分析。5(3)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4.评价改革的原则及规律性认识(1)评价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规律性认识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

14、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三、对中国古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1.经济改革的原因(1)旧的经济政策阻碍社会发展。(2)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如商鞅变法。(3)统治面临危机,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如王安石变法。(4)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2.经济改革的内容(1)制度方面: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经济管理政策。(2)金融方面:货币、金融体系。(3)其他方面:少数民

15、族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改革。3.经济改革的影响(1)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2)改变了社会形态,如商鞅变法,促使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3)清除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1.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的统治,奴隶社会的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审判官。历代法律都以皇帝个人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历代帝王都凌驾于法律之上。62.礼法结合,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导的政治思

16、想,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体系。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3.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如唐律规定的“议” “请” “减” “赎” “官当”等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是特权集中的表现。4.诸法合体、并用,司法隶属于行政,无独立审判权。中国古代法律最早表现为礼刑并用,之后形成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典。大都是以刑法为主,兼有诉讼、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内容。1.(2018湖南怀化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晋永嘉丧乱,中原大量民众迁居江南,晋元帝设置侨州郡县(北民南渡后

17、,仍以其故里州郡县之名在南方设置州郡县),南朝承袭。侨州郡县及其统隶系统并不统一,且设立后经常发生变动,地方行政管辖系统出现混乱局面。注籍侨州郡县的侨民,成为白籍户,不负担国家调役,有的流民成为豪族的佃客、部曲,甚至有南方土著不堪赋役重负而投靠大族、逃亡他境及冒充白籍户。由于“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 ,遂形成“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东晋、南朝政府先后十次颁布命令,实行“土断” 。对于侨州郡县进行整理,侨州郡县被撤销、合并,有的有了实际的管辖地,构筑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户籍上,对白籍侨民实行土断,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

18、,侨流“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 ,造成南方文化面貌的改观。摘编自胡阿祥论土断(1)根据材料,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土断”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土断”的主要影响。解析 第(1)问,从战乱南迁、地方行政管理、豪强地主势力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对地方行政管辖、中央集权加强、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秩序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归纳。答案 (1)原因:北民大量南迁;地方行政管辖系统出现混乱局面;税收流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2)影响:构筑了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

19、民族融合和南北文化的交流。2.(2018河北承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开元九年(公元 721年)正月,面对天下黎民“既穷乃诈,犯禁相仍”的危局,宇文融上书玄宗要求改革。这封奏疏上奏之后,在玄宗的支持下,宇文融力排众议,开始推行7史上最为严厉、最为彻底的限购令:自此之后,禁止一切土地买卖,无论有无户籍均不得再买卖土地。这项土地限购政策在唐史中被称为“检田括户” ,唐玄宗希望以皇权铁腕确保帝国在“耕者有其田”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土地改革之中,他找到了自己坚定的同盟军:皇族、关陇世族和农民。有了皇族、关陇世族和农民的支持,封建官僚的反抗便显得相当软弱无力了。 开元十二年(公元

20、724年), “检田括户”基本结束,大唐帝国在四年间重新授予了八十多万户流民以土地,也为朝廷增收“百万缗” 。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年),盛世达到了前期的巅峰,唐玄宗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是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最具标志意义的大典。 摘编自中国是部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检田括户”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检田括户”改革的影响。解析 第(1)问,从土地兼并、流民问题、社会秩序、人口与国家收入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对封建官僚、社会秩序、政府收入、政治统治等角度分析。答案 (1)原因:土地买卖等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

21、危及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较快;政府需要扩大收入。(2)影响:打击了封建官僚;维护了社会安定;增加了政府收入;巩固了统治;促使唐朝到达鼎盛时期。3.(2018湖北襄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朝对漕政管理极为重视,建立了从朝廷到州县的管理机构, “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明永乐十三年(1416 年)以前,漕运由粮长和里长等民役完成。会通河重修之后,漕粮远距离运抵北京, “民解”难以完成,于是明朝采用了支运法,由民户和军队相结合运粮。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就近运到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粮仓,再由编定的官军分段沿河接运到通州。明宣德年间,因民役运粮耽误农

22、时,同时军队运粮又多空舟往返。宣德五年(1431 年),又推行了兑运法。即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各自运到所在的州县府,兑交给那里驻守卫所军队,由军队再沿运河一直运到通州。兑运法的实施,使官运的路程南移,民运的路程相应缩短。明成化七年(1472 年),又进一步推行直达法,规定由负责漕运的官军直到河南漕粮府州县码头领兑,直接运到通州,即由运军赴江南、南京附近的水次交兑,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给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官军运粮则成了南粮北运的主力。纵观明代漕运制度的演变,民运部分日益减少,而军运漕粮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整编自百度

23、试述明代漕运制度的变革 (1)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2)概括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8解析 第(1)问,从政府态度、法规制度、管理组织、漕运方式等方面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辩证分析。答案 (1)特点:政府重视, “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制度渐趋完备;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民运减少,军运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2)作用: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漕运的畅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兑运法的实施保

24、证了农时,促进经济发展但增加了人民负担。4.(2018陕西汉中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29 年 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1932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 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

25、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1933 年 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1934 年 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意义。解析 第(1)问,从发行、流通、货币特色等方面归纳。 第(2)问,从根据地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政权巩固及经验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 (1

26、)特点:货币发行从分散到统一;维护币值基本稳定;货币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时间短;货币设计体现苏维埃政权的特色;受革命形势的影响。(2)意义: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改善人民生活;宣传了革命思想;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货币积累经验。5.(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91979 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 30年内投入 374亿元巨资建设住房,但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 1

27、978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建设9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 年 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 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 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 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 20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 (1)特点:逐

28、步推行,渐进改革;坚持国家统一指导;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坚持政府、企业、个人合理负担的投资原则;改革住房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体制。(2)影响: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住房制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住房福利观念和消费观念;国家、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调整;为全国的住房改革提供了思路。6.(2018山东枣庄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2 年 2月 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

29、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早在 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 。到了 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对提高战后德国地位的政治构想及对策。(2)根据材料并结

30、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对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 (1)加入欧洲国际组织(欧共体);拥有核武器;同法国合作以对抗美英等。(2)有利于提高德国的政治地位,消除德国的狭隘民族主义;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课时作业1.(2018广东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隋初,国家与士族豪强之间对人口的争夺愈演愈烈。户籍制度是赋税制度的基础,户口疏漏严重侵蚀了国家的税源。为了加强对劳动人口的控制,进而保证政府有效集中全10国财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隋政府进行了户籍改革,实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之法。 “大索貌阅”就是

31、整顿户籍,核对户籍与本人貌龄,如有不实,里正、党长流配他乡,同时实行相互监督举报。通过这次检括,效果斐然。在实行“大索貌阅”的同时,由官府根据民户所拥有的土地、财产及人丁多寡,划为上中下三等,注册造籍;再按户等高低及各自负担能力,从轻制定出每等户的应纳税额,称为“定样” 。每年正月五日各县派员下乡巡视,以五百家或三百家为团,据册核实,防止吏员庇护作弊,故称“输籍法” 。输籍法大幅度减轻了中下农户的负担,所以“浮客悉自归于编户”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解析 第(1)问,从改革

32、目的、做法、执行等方面归纳。第(2)问,从对当时社会现象、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中央集权加强等方面归纳。答案 (1)改革兼具经济政治双重目的;全面清查人口;与赋税制度相结合;保障措施严厉等。(2)当时隐匿人口的现象基本消除;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抑制了豪强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赋税制度的顺利实施等。2.(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苏轼在宋仁宗嘉祐六年任凤翔签判,认识到过去差役弊端严重,特别是其中的衙前役,致使许多农村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边远地区的百姓,遭受衙前役之苦是最重的。为此苏轼主张,各种衙役,特别是衙前役需雇之人,所需费用尽量从官府专营的

33、坊场河渡等钱中开支,并对重难力役进行奖励;至于中等以上乡户所出的助役钱,坊郭户、官宦人家、单丁、寺观、女户等所出的免役钱,也应该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其他用途。他特别建议把它用来在戍营集中的地方买成田地,让那些戍卒在不打仗、不训练时种,这些人空闲时有事可做,就不会四处生事,而且还提供了生活所需,就像古代在边关实行屯田制度一样。苏轼的这套设想,曾于元祐二年正式上奏皇帝,但受到台谏官员王叟、上官均等人驳议,未得试行。据杨胜宽苏轼兄弟役法改革异同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轼役法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轼役法改革。答案 (1)过去差役弊端严重;百姓困苦不堪,社会矛盾尖锐

34、;政府财政入不敷出。(2)苏轼主张专款专用、奖励重难力役、兵农合一;这些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北宋阶级矛盾;但未得到朝廷支持,难以实现。(答案必须有叙述有评价两个部分,否则酌情扣分)3.(2018四川成都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材料 幕府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引荐亲信士人加入府署、参与行事决策的制度,由来已久。晚清社会剧变,推动幕府不断革新。 鸦片战争前的陶澍幕府,充其量也只有魏源等一二十名幕友;鸦片战争后的曾国藩幕府总数有 400500 人,李鸿章幕府有 304人(含洋员)。幕府人员除了原有的儒生、朝廷命官外,又新增了留学生、洋人以及新式学堂学生

35、等。幕府的职能,由明清时期处理刑名、钱谷等琐碎事务,逐渐转为办理洋务、外交事务为主。督抚们还应形势需要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局” “所” ,冠冕堂皇地委任自己的幕僚管理,而无须朝廷另外指派司道大员。幕僚的薪水从公费中支出,不再由幕主自掏腰包。 据李志茗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幕府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幕府改革的影响。答案 (1)规模扩大,人员剧增;招募新式人才;以办理洋务为主;自立“局” “所”等管理机构;幕僚的薪水由公费支出,主幕经济关系实现分离。(2)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促进了晚清官僚体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和人才

36、观念的变化;(备注:如果没有分开具体回答前三点,而笼统回答“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只给一半分)地方势力上升,削弱了中央集权。4.(2018广东东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 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 年 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 6

37、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 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

38、府税制改革的影响。答案 (1)特点:法制化;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具有反复性;带有近代化色彩。(2)积极:有利于厘清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近代税制体系的12建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5.(2018河南安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 世纪 50年代,中央发布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对于退休制度建立的目的,其指出在于“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 “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9、 。其后,我国退休制度建立起来。由于“文革”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中央又于 1978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使退休制度得以恢复。20世纪 50年代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性 60周岁,女干部 55周岁,女工人 50周岁。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要求男性 55周岁,女性 45周岁;除因工致残外,因病提前退休中男性必须达到 50周岁,女性必须达到 45周岁,20 世纪 70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 30多年来也未曾有新的法规取代它。摘编自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退休管制制度优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40、知识,概括我国退休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解析 第(1)问,从当时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劳动者利益及社会生产效率等方面归纳。第(2)问,从实施过程、内容及依据等方面归纳。答案 (1)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保护年老劳动者利益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的考虑;有关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制定实施。(2)特点:实施过程中遭受挫折;内容相对僵化;主要以暂行办法为准则。6.(2018重庆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 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城市化发展的高潮。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肆意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城市疫病传染的几率,严重

41、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 年纽约成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 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包括私人企业、民间团体参与垃圾处理工作。排污管道在许多城市大规模兴建。19 世纪后半期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国会陆续颁布国家防疫法 、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在改革运动洗礼下,政府维护城市居民健康的职能和作用不断强化,只有采取集体性行动才能克服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类健康问题成为广泛共识。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1)根据材料,概括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作用。13答案 (1)特点:重视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政府为主导,民间力量共同参与;以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为重要内容;注重国家公共卫生立法。(2)作用: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有利于民众的身体健康;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强化了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