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19809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2 中国近代史一、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一)选择题119 世纪 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 60、70 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这一变化A 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B 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C 推动中体西用思潮的出现 D 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华夷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国家平等的意识和外交理念,故选 A;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就已经出现,此时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了,并开始向西

2、方学习。因此,B 项不是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结果,排除 B;外交称谓的变化并不是中体西用思潮的体现,排除 C;清朝政府没有认清形势而全面学习西方,排除 D。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俄罗斯因能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政教,所以成为“北方冠冕之邦” ;日本因能与西洋各国通商,学习西方技艺,所以“将来亦必出于巧焉” 。其意在A 改革国家内政B 加强与西方的交往C 引进西方科技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31898 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 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

3、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2【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朝末年国家对奏请开埠通商十分的认可,这与清末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有一定的关系,故 A项正确;此时的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自身的需求,故 C项错误;D 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排除 D项。41909 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 。这说明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

4、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 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答案】C5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说明A 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 B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C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D 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 ,这表明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革命的干涉,辛亥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A 项正确

5、;B、C 两项不是材料信息说明的问题,排除;材料是希望列强不要干预中国革命,不是表明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D 项错误。故选 A。6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荣光【答案】A【解析】根据“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3思想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排除 BC两项;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的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排除 D项。7

6、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A 国民革命失败后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81919 年,孙中山以旁观者的姿态站在五四运动的边缘。参与五四运动的张国焘问忆道:“五期的一班青年对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也因其内部混乱及反日面目的不够鲜明,不寄大的希望。 ”这一回忆录可以佐证当时A 孙中山害怕群众运动所蕴藏的能量 B 孙中山的革命进取心逐步衰退C 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存在分歧 D 国民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降低【答案】D

7、【解析】 “一班青年对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也因其内部混乱及反日面目的不够鲜明,不寄大的希望。”说明民众对于国民党不寄予希望,反面说明国民党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降低,故 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国民党纪律涣散,不是说明孙中山害怕群众运动,故 A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进取心并没有衰退,故 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对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故 C项错误。9北伐以前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北伐开始后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4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量。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

8、实是A 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 B 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C 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 D 广东农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答案】B【解析】北伐以前国民党农民运动中心在广东,随着北伐的开展,农民运动逐渐从广东向北伐经过的城市发展,故项正确;北伐后农民运动中心逐渐北移,故 A项错误;材料说明北伐运动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故 C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后,随着农民运动格局北移,广东农民运动不再高涨,故 D项错误。101930 年 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 “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

9、” ,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 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D 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答案】D111931 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 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 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 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 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

10、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土地革命路线的制定有利于调动贫农、雇农、中农以及中小工商业者的革命积极性,以地主阶级为革命的对象,土地革命路线适应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故 C正确;A 表述太绝对,不符合“限制富农”错误;1931 年春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表述错误,中共没有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排除。12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5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B 扭转了长征

11、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C 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物 D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答案】D131927 年 9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作出决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A 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 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C 革命策略尚未反映具体国情 D 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答案】C【解析】 “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说明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城市道路的革命策略,该策略没有从国情出发,故 C项正确;中国革命额发的正确

12、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故 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组织苏维埃的条件和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故 BD项错误。14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答案】C【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 “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

13、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6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 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结合所学,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

14、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 C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 D。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15电视剧长沙保卫战 (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

15、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A 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 B 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C 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 D 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答案】D16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中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这表明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B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C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 D 徐州会战揭开了困共合作序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可以

16、看出,白崇禧运用的战略战术多样化,同时结合不同区域运用,故可以体现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故 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并非是与国民7党一起制定的,而且全面抗战路线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故排除 A项;B 项是指平型关大捷,排除;在徐州会战之前的太原会战中,就已经有国共合作抗战了,故排除D项。171931 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

17、抗日”B 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备考重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从 2017年 1月 10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 “十四年抗战”凸显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长久性、完整性。18 大刀进行曲曾入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该歌曲创作于 1937年 7月,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 ,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 。这变化表明A 国民党放弃“攘外安内”的政策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全民

18、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答案】C【解析】歌曲反映了二十九军奋勇抗日的史实,不是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 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故 B项错误;歌词由“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这说明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故 C项正确;国共两党矛盾始终存在,只不过当时居于次要地位,故 D项错误。191931 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 。1935 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8主要目的在于A 缅

19、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B 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C 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 D 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答案】D20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作品关起门来打死狗主题一致的是A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B “谋和协议虽城下,不失将军明白身”C “领袖运筹决战前,锦州南取锁喉咽”D “车轮十万上前方,战转江淮千里长”【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东北蒋匪” “锦州大捷”等信息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结合选项可知,C项符合材料意思,选 C。A 项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项是平津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项是淮海战役,与材料信息

20、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图示信息“东北蒋匪” “锦州大捷”等,二是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是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战役。921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 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 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B 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C 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D 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史学研究的相关内容,解题时要求学生结合选

21、项和材料加以作答。(二)材料题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 ,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

22、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 “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 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 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 ”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作出的努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10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

23、【答案】 (1)著作:资政新篇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实现国家富强。(2)含义:实行民主共和。努力: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反对北洋军阀(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3)因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说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有材料可知, “粗恶的火轮车”指的是“开明专制化道路” , “最新的火轮车”指“民主政治”即民主共和制;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制的努力,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出他的主要实践活动即可: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反对北洋军阀(

24、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3) “到 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表明关键因素是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第二小问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回答。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23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九一八”事变,当代国人仍需要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 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1931 年 9月 18日夜,关东军自己炸毁了沈阳北部柳

25、条沟南满铁路路轨,硬说这是中国军干的,立即攻击中国的兵营。同时,按照预定计划向满铁全线展开进攻,次日,已经占领了沿线全部城市。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材料二若将军制改革之大事一任军部处理,在吾国策上将产生极大不安因而强烈要求实行裁军。大阪朝日新闻1931 年 4月 19日社论11警告政府不要在中国东北行使武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大阪朝日新闻1931 年 9月 17日社论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大阪朝日新闻1931 年 10月 15日布告材料三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

26、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1931年 9月 23日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说词现在政府既以此案件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1931年 9月 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材料四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九月二十六日,上海有十余万人的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和日人交易的杯葛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

27、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十月初,上海八十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九一八前后的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国内舆论有何变化?(3)据材料三、四,归纳政府与民众面对侵略分别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后果?(4)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和中国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两个视角谈谈“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的启示。【答案】(1)既定国策;军国主义膨胀;经济危机影响。(2)由主张反战裁军,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变为支持战争,为侵略辩护。1

28、2(3)政府:不抵抗;依赖国联解决。民众:积极抗日;组织罢课、罢工;抵制日货;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等。后果:国土沦陷;民族危机加深。(4)启示: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增长;理性处置争端,政府应承担起保土安民责任,对法西斯势力的退让和纵容必将自食其果。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略2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西方资木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这是历史进步。有人说,对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不能再仅仅从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立场去审视,否则就会对这段历史作

29、出消极、 片面、情绪化的结论。对这段历史只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去重新评价,才能对近代中国有更为木质的认识。历史新知识材料二 许多学者认为,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帝国主义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一切社会制度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最早促使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但是,这种现代化是被严格地限定在是否有利于殖民统治范围之内的,即:不改变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只在某些方面做某些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的调性 ,是极有限度的资本主义变革。这个意义上的现代化是不充分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则是要突破帝国主义所允许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历史新

30、知识材料三 马克思在论述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社会发展时这样写道:“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么来说,无论古老世界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是怎样难受,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一起高唱: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血伤心?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曾遭到贴木儿的蹂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9卷请回答:(1)关于近代中国“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马克思在论述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社会发展时的观点与材料一

31、和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相近?13(3)你对近代中国“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答案】(1)材料一的观点是殖民化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二的观点是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2)材料一。 (3)西方殖民主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这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它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殖民化和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存在,会从根本上堵塞现代化道路。所以,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这两大问题是打开中国现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任务。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选择题1读“18401913 年中国棉布市场

32、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 ”表。表格数据可以佐证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1840 046 046 99541860 318 318 96821894 1415 1336 079 8551913 3483 3257 226 6517A 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 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 19世纪 60年代C 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D 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表明,传统手工棉布的产量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故 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传统手工业

33、是否已经使用机器,故14A项错误;材料数据表明,19 世纪 60年代,中国国产机制布占比为 0,故 B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外国资本的内容,排除 D项。2以下是清光绪年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统计表(单位:亿两,%) ,表中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变化说明当时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清政府财政运行十分困难C 清政府被迫大举借外债 D 税收政策阻碍了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 1887年到 1908年清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要比统计财政收入多,说明清政府财政运行十分困难,故要增加政府实际财政收入,B 项正确。清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增加,不一定是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结果,也可能是其它经济成

34、分发展的结果,排除 A。清政府被迫大举借外债主要是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不属于政府财政收入的体现,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税收政策的信息,而是强调政府财政运行十分困难,故要增加政府实际财政收入,排除 D。3下表反应出褔州茶叶出口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年份 总出口量 福州出口量 占全国总量比%1853年 1050810 59500 571854年 1190340 204900 1721856年 1306770 409726 3141859年 1109152 465944 402A 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 B 内外战争的冲击 C 中国自

35、然经济逐步解体 D 英国市场的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中国对英国的总出口量变化不大不会对产生福州茶叶猛增的结果,故 A项错误;材料18531859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部分出口地区被占领,在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没有被占领的15福州地区出口猛增,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部分出口地区受到战争影响没有收到战争影响的福州地区出口反而增加,故 B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带来是整个中国贸易趋势的变化,而材料仅仅说明福建出口猛增,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出口量的增加而不是生产量的增加,故

36、D项错误。故选 B。【点睛】纵横结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形式,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考查往往结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进行命题,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经常和同时期的政治、思想相联系,体现经济与政治、思想间的双向作用。41844 年,一个长期居住中国的英国人搜集了中国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标上当地的价格送至英国,看是否能按照这样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说明A 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B 中国土布制造工艺领先世界C 家庭生产比社会生产具有优势 D 中国士布具有巨大竞争优势【答

37、案】D5如表反映了 19世纪 6090 年代中国主要近代民办企业概况,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行业种类 厂数(个) 平均资本(两) 分布地区及数量(家)船舶和机器修造 16 625 上海 12、广东 2、天津、武汉各 1缫丝 97 38392 上海 8、广东 88、烟台 1面粉 3 40000 上海、天津、北京各 1棉纺织 2 240000 上海 2经营范围涉及轮船修理和加工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各类企业规模大小悬殊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其发展得益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A B C D 【答案】A16【解析】由材料中的“行业种类”可知,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国主要近代民办企业的

38、经营范围涉及轮船修理和缫丝、面粉等加工制造,故正确;这些行业以轻工业为主,并且各类企业规模大小悬殊,故正确;从分布地区来看,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故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A项,BCD 错误。【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61873 年,李鸿章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督商办,委任经营茶叶和地产业获利丰厚的商人徐润为会办,开始进行新一轮招股。拟定首期招股 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 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 万两很快招齐。这表明A 民

39、族资本主义产生 B 洋务运动由此失败C 实业救国浪潮的涌动 D 民族资本家经营得法【答案】D【解析】民族资本主义是民间私人投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时间为 19世纪 60、70 年代,而材料是洋务经济,故 A项排除;据题干“拟定首期招股 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 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 万两很快招齐”可得出民族资本家通过招股的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了其经营的得法,故 D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时间为 19世纪末,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合,故 C项排除;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故 B项排除。71873 年,李鸿章将

40、轮船招商局改为官督商办,委任经营茶叶和地产业获利丰厚的商人徐润为会办,开始进行新一轮招股。拟定首期招股 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 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 万两很快招齐。这表明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洋务运动由此失败 C 实业救国浪潮的涌动 D 民族资本家经营得法【答案】D【解析】民族资本主义是民间私人投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时间为 19世纪 60、70 年代,而材料是洋务经济,故 A项排除;据题干“拟定首期招股 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 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 万两很快招齐”可得出民族资本家通过招股的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了其

41、经营的得法,故 D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时间为 19世纪末,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合,故 C项排除;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故 B项排除。8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17A 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影响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打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49-1911 年,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而不是完全解体,排除 A。洋务运动是从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材料

42、中反映的时段是1849年到 1911年,部分时间不符,排除 B。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对清政府产生巨大影响,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排除 D。9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洋务建设卓有成效,在他去世两年后,新军手持“汉阳造”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覆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被清朝遗老们骂作“断送大清国运的第一号罪臣” 。清朝遗老对张之洞的评价A 是基于事实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B 反映出清朝遗老对洋务运动的否定C 只关注了事件之间的表面联系 D 说明了他们与张之洞政治立场不同【答案】C【解析】张之洞是洋务

43、派的代表人物,其湖北进行洋务建设本意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军事企业是为了抵御侵略和镇压人民,故“第一号罪臣”绝非客观评价,排除 A;材料中清朝遗老对洋务运动的发展军事工业铸造的武器成为推翻清朝的武器,排除 B;清王朝腐败无能,被推翻是历史的必然,革命派拿起何种武器造反是偶然现象,清朝遗老对张之洞的评价只关注了事件之间的表面联系,排除 C;清朝遗老和张之洞都属于地主阶级立场,排除 D。10下表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据此判断该时期A 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 B 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C 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 D 北方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1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 1843年与

44、1893年城市化比较来看,地域间差异不断扩大,排除 A;材料表明长江下游中国城市化比率从 1843年到 1893年领先其他地区,说明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故选 B;材料表明我国中国城市化比率总体较低,排除 C;材料中中国北部城市化比率与长江上游相当,故排除 D。11据统计,1927-1936 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对有确实担保之外债(如以关税、盐税、铁路等为担保的) ,即清偿本息达 24900 余万银元;对于没有确实担保的外债,截止至 1934年 6月,已承认并归人整理的达 109600 万银元。国民政府清偿整理外债的主要目的是A 恢复政府债务信用 B 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C 树立对外自主形象 D

45、 争取列强承认支持【答案】D12下面是 1921年和 1936年中国部分近代工业品产量比重变化图。图中的信息可说明A 国民经济比例趋向了平衡 B 国家重点发展了民生经济C 重工业经济有了较大提高 D 中国工业近代化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图标显示 1936年和 1921年相比,棉布、面粉和缫丝都有大幅度的上升,体现出近代工业发展的趋势,故项正确;近代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故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民生经济信息,故错误;材料描述的都是轻工业,故错误。13下图为 20世纪 30年代初,中国福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申报上为新推出的产品刊登的广告。此后,公司的该产品深受民众欢迎。这反映19该公司具有较强的产

46、品营销意识民众中有较普遍的抗日救亡情结日本在危机刺激下已然全面侵华政府对侵略行径有明确抵抗措施A B C D 【答案】A14下表为1913-1948 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 (单位:万元)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

47、3 654992 -361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B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C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 1911年到 1920年、1920-1936 年,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48 时,民族资本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战争的20破坏等;故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A 项正确。1948 年时国家资本的金额远远高于外国资本,故 B项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1

48、948 年时国家资本急剧增加,主要和官僚资本膨胀有关,最终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C。从 1911年到 1948年,无论何种资本发展,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 D。15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至 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这种做法( )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A 表明当时产业结构比例合理 B 改变了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局面C 有利于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 D 为抗日持久战提供物质保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类民族工业的內迁,保住了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为抗日持久战提供物质保障,D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內迁的意义,而不是强调产业结构比例合理,A 项错误。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內迁的意义,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內迁西南地区,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的信息,而是强调民族工业內迁的意义,C 项错误。(2)材料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