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三)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 。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A受宗法传统影响 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选 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 A 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 ,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 C 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 D 项错误。2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解析:选 C A 项说法绝对,错误;B 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 B 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 D 项错误。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
3、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解析:选 C 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 A 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 B 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 C 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 D 项错误。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2厩苑律 仓律 金布律 关市律 工律
4、 工人程 均工 徭律 传食律 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 ,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秦律中农工商皆有涉及,故 B 项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故 D 项错误。5如果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
5、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形成 B权力结构的变革C思想专制的加强 D宗法观念的破坏解析:选 B 封建经济并不能决定最高统治者与地方官员的关系,且封建经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型,故 A 项错误;从西周至秦朝,古代中国的官制历经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由世袭变为中央任命,其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B 项正确;思想专制并不会影响皇帝与地方官员的关系,故 C 项错误;宗法观念的破坏只是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关系出现隔阂的直接而非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6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
6、、襄”之类的封号,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 )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是宗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解析:选 B 由材料“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可知皇帝独尊的身份,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2019柳州联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荼、长沙王吴芮 刘邦晚年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
7、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 3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多为同姓诸侯王,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 项错误。8(2019唐山考试)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
8、)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解析:选 A 由材料“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可知西汉初年对封国权力的制约,防范封国的实力膨胀,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9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解析:选 B 西汉的刺史负责监察,不是地方一级长官,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9、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说明代表中央进行监察,具有明确的职责,故 B 项正确;C 项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刺史级别不高,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故 D 项错误。10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文献 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4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
10、官职高于地方官解析:选 C 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负责监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定职权,故 A 项错误;材料逐一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 D 项错误。11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
11、后,其中又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解析:选 B 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微臣” “私臣”逐渐获得实权,这与汉代“中朝”的特点相符,B 项正确。12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 )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汉代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使一些出身于平
12、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故 A 项正确;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是在战国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没有体现人们的参政情况,故 C 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是在隋唐时期,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
13、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 36 郡。汉初约有 60 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 40 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 ,汉天子所领仅 15 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 30
14、50 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 余县,小国仅 34 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13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西周通过分封同姓兄弟或亲信来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维护西周统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政
15、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第(3)问,首先是先叙述再评论,史论结合,要求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可将这一时期的变化分成秦汉、汉初、汉武帝三个时期加以评述。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地方仍有较大权力)。(3)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诸侯
16、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以后,郡得以扩大,诸侯王的辖区和权力缩小,中6央集权加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公元前 221220 年)秦汉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汉朝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 ,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罗马帝国(公元前 27476 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
17、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务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 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如秦汉实行郡县制,罗马帝国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罗马帝国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罗马帝国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
18、,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等。其次,明晰论证观点,对获得的信息结合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如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关信息,结合所7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论题: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阐述: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行政制度上,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示例二论题: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阐述:秦汉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八方的道路,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两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维护帝国的统一。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第一帝国时代”东西方帝国实力的体现,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