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211491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铜陵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2 分/题,计 48 分)1.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2.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 吕氏春秋也认为:“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

2、得休息。 ”这主要反映了A统一逐渐成为共识 B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C兼并战争过于频繁 D人们渴望重建西周秩序3.商鞅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而他在秦国变法,只许秦民盲目服从,所谓习非成是。为防止秦民“智多”,商鞅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贵族的力量 B.改变社会习俗 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实行二十等爵制4.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 2 -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 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

3、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5.在 7 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6.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7.在我国历

4、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 B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9.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

5、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10.下表是 18201911 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3 -18201849 29 29 0 018501879 72 15 49 818801911 156 0 118 3819121939 473 0 77 396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 B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6、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宗教信仰 B启蒙思想 C西方商品 D民主制度12.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 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A “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 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 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

7、存在不同认识13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 ”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 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14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5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4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

8、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由此可见蒋介石A仍抱有和平解决战端的希望 B尚未意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C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方针162017 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30817 元和 12902 元,较之于 1987 年,分别增长了 303 倍和 247 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 12 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也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9、化17抽签选举是雅典城邦的选官制度之一,随着多次雅典民主改革,抽签选举制度盛极一时。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A导致了政局的动荡 B彰显了社会的正义C高估了公民的素质 D实现了绝对的民主18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他们”是指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19.明治政府在维新期间,对幕府时代的旧体制进行了扫荡,实行“四民平等”就是其重要措施。下列对该措施

10、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四民平等”的实行是历史的重大进步B.实行“四民平等”意在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C.“四民平等”彻底扫荡了旧的等级制度D.实行“四民平等”反映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要求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 明当时法国- 5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 D 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2119 世纪 70 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 2

11、0 世纪 30 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A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22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 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231976 年 8 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

12、议通过了经济宣言 ,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4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二非选择题(25 题

13、22 分,26、27 题各 15 分,计 52 分)25.(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 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 (法律官吏) ,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 ,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 6 -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 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

14、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

15、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 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 (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 (10 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 分)26. 材料 艾森豪威尔时期,帮助日本开拓国外市

16、场以实现经济复兴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这既是美国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东亚遏制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也与朝鲜战争临近尾声时日本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 同的侧重点。美国先把重点放在促使日本面向东南亚发展经济关系之上,旋即改变战略,面向西方市场,全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艾森豪威尔政府帮助日本经济复兴的措施主要在于贸易计划。无论是促成日本与东南亚的经济整合,还是不遗余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其政策的着眼点都是帮助日本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就实施效果而言,这些政策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到 1968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419 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 国,仅次于美国,

17、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摘编自徐建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探析- 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政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7 分)27.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 年(顺治三年)随郑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阵营。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之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施琅再次降清。1683 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台湾郑克壤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获康熙帝同意。郑

18、克壤投降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的一部分。统一台湾后,施琅认为,台湾乃要害之地, “红毛” “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台湾,并于 1684 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台湾府。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的田产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名为“施侯租田园” 。后世对于施琅的评价,民间有较大争议,传统史学家也难以将他的形象正面化。据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等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在国家统一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施琅在后世评价不高的原因。 (9 分)- 8 -铜陵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

19、年级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2选择题(本大题 共 24 小题,2 分/题,计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A C A A B C A C D C D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D B A D C C C B A C A D二非选择题(25 题 22 分,26、27 题各 15 分,计 52 分)25 (22 分)(1)特点:成份多元化;法律素养高;社会地位显著。 (6 分)作用:研究律文,修订法律,从事司法实践;传授律学,培养法律人才。 (4 分)(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

20、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法制文化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变革。 (6 分,任答三点即可)贡献:推动了近代法律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构建起近代法律制度,促进了法制近代化。 (4 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政府应重视法制教育和法 制人才的培养;律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外法制文化相互借鉴。 (2 分,言之有理即可)26. (1)两大阵营的对立(或冷战爆发);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经济危机的发生。(8 分)(2)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提高了政治地位;巩固了美日同盟。(7 分)27.(1)贡献:以武力为基础和平招抚统一台湾;力主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对西方侵略保持高度警觉。 (一点 2 分,共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原因:施琅反清降清,反复无常,与传统文化倡导的气节相悖;清朝是异族统治,降清攻台出卖汉族利益;降清攻台掺有个人恩怨;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功绩巨大,后人同情郑氏;施琅在台夺占田产,聚敛私产。 (一点 2 分,任答四点 9 分)-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