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年广西柳州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0 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 B. 棉纱织布 C. 木材燃烧 D. 汽油挥发2.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2 个氢原子:2H B. 铝离子: Al3+C. 的结构示意图: D. 氧化铁:S2- Fe2O33. 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 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亮氨酸是氧化物B.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3%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22 个原子构成D. 亮氨酸中碳、氢、氮
2、、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3:1:24. 在 Cu(NO 3) 2、AgNO 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 Ag 和 Cu B. 滤渣中一定有 AgC. 滤液中一定有 D. 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 AgNO35. 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A.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可加入适量的 ,充分搅拌后过滤MgCl2 CuCl2 Mg(OH)2C. 、 、 、 四种离子可在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CO2-3 Na+ NO-3 K+ pH=12
3、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t1为 1:4B. 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时仍是饱t1 t2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 降至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t2 t17. 下列各组离子在 pH=11 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 、 B. 、 、 、NH+4 NO-3 K+ SO2-4 Mg2+ CI- Na+ NO-3C. 、 、 、 D. 、 、 、Ba2+ CO2
4、-3 H+ Cl- K+ CO2-3 NO-3 Na+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2C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A. A B. B C. C D. D9. 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 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 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0.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5、C. 离子 D. 元素11. 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X CO(NH 2) 2+H2O,X 的化学式为( )一定条件 -A. B. C. D. NH3 N2H4 HNO3 NH3H2O12. 某密闭容器中有 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 X O2 CO2 H2O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质 X 由碳、氢元素组成B. 物质 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 16 克D. 生成 与 的质量比是 89:54CO2 H2O1
6、3. 在含有 H2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 1)与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m 2)的关系是( )A. B. C. D. 14.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C. 该反应可能为 2H2+O2点燃 - 2H2OD.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15.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 X 是稀硫酸,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 若 X 是稀硫酸,b 可能是氧化物C
7、. 若 X 是稀盐酸,c 不可能是单质D. 若 X 是稀盐酸,d 不可能是单质16.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 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 乙 丙 B. 相对原子质量:乙 丙 甲 C. 金属活动性:乙 甲 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乙 丙 17.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同种元素 B. 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的符号为 D. 形成的化合物是 Al+3 MgF218.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
8、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4A. B. C. D. 19.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已知 Ca 元素与 C 元素的质量比是 5:1,则此混合物在 Ca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是( )A. 15:16 B. 15:14 C. 5:4 D. 15:820.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编号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 CO2与 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 A B. B C. C
9、 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37.0 分)21.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氧气 氮气 烧碱 浓硫酸 熟石灰 乙醇汽油(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2)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3)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22.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5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 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3. 硒元素能增强
10、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相同。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4.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1)装置 A 中仪器的名称为_;装置 D 中仪器的名称为_(2)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_或_ (填序号)装置;收集氢气可用_或_(填序号)装置(3)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_、过滤和蒸发结晶,用到的蒸发装置是_(填序号),还必须用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_(填序号)才能完成实验漏斗、烧杯、玻璃棒 滴管、量筒、试管 集气
11、瓶、表面皿、广口瓶(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_(填序号)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 5g 氯化钠和 95mL 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填“”或“”,或“=”)5%25. 在古代,人们曾经把 A 矿石放入烈火中煅烧获得一种红色金属如图是 A 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6(1)写出 B、C 的化学式:B_,C_(2)你能判断出 A 中含有的元素是_,依据是_(3)D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反应类型)2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
12、问题(1)t 1时,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2)t 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_(填“”、“”或“=”)乙的溶解度(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4)将 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 4%需加入_g 水2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 A 011 H氢1.008A A A A A A26 C碳12.01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311 Na钠22.9912 Mg镁24.31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3 号元素的符号是_;11 号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
13、9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 x 为_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3)由 1 号元素和 8 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_;由 1、6、7 和 8 号元素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2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 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7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1)实验中生成氢
14、氧化铜的质量为_g;(2)300g 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0 分)29.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 BaCl2、NaOH、Na 2CO3、Na 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查阅资料】BaCl 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2)M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一定没有氯化钡。【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 M 变红色
15、,说明溶液 M 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 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继续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 M 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 NaOH猜想二:没有 NaOH【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 M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_ 证明溶液 M 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 A 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 _ 猜想一正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30. 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
16、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8(2)在 A 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色。(3)B 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4)B 到 C 的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5)在 C 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31. 某兴趣小组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
17、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 1:挥发出的 HCl 使浑浊变澄清;假设 2:_。【设计实验】为除去 CO2中的 HCl,小华在图 1 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 2 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 溶液C饱和 Na2CO3溶液 D饱和 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 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 pH 传感器测得图
18、1 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3。AB 段 pH 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D 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 H2O 外还有_。BC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9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粉笔折断只是将粉笔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D、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
19、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C【解析】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2 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 2H,故选项正确;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 3+;故选项正确;C、 ,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选项错误;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
20、3,故选项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3.【答案】C【解析】解: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5%;故说法错误;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 6 个碳原子、13
21、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22 个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 C:H:N:O 为:(126):(113):14:(162)=72:13:14:32;故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氧化物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10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B【解析】解:由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铁铜银,在 Cu(NO 3) 2
22、、AgNO 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无铁剩余,则一定能置换出银,可能含有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Cu(NO 3)2、AgNO 3。A、滤渣中一定有 Ag,可能有 Cu,故 A 错误;B、滤渣中一定有 Ag,故 B 正确;C、滤液中可能有 Cu(NO 3) 2,故 C 错误;D、滤液中可能有 AgNO3,故 D 错误。故选: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
23、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铁。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5.【答案】C【解析】解:A、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A 错误;B、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故 B 错误;C、pH=12 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 32-、Na +、NO 3-、K +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 C 正确;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不能说明不含氧气,故 D 错误。故选:C。A、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
24、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 pH=12 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 32-、Na +、NO 3-、K +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6.【答案】A【解析】解:A、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5g:100g=1:4,故 A 正确;B、
25、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B 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 t2降至 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 D 错误。故选:A。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11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
26、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D【解析】解:pH 为 11 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OH-。ANH 4+、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 2+和 OH-互相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本组离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Ba 2+、CO 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pH 为 11 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
27、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8.【答案】C【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
28、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 A 错误;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
29、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 B 错误;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且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溶质质量也会减少,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 C 错误;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 D 正确。故选:D。A、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解答;B、根据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解答;C、根据氧化钙和
30、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进行解答;12D、根据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和坐标的关系,关键是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坐标的起点、拐点、终点及曲线的变化趋势。10.【答案】D【解析】解: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答案
31、】A【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X CO(NH 2) 2+H2O,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 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 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和 6 个氢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和 3 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H3。故选: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 X 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
32、键12.【答案】B【解析】解: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 X,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 100%=24g;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 =6g,24g+6g=30g46g,故 X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A、物质 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B、物质 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 32 克,错误D、生成 CO2与 H2O 的质量比是 88:54,错误故选:B。反应后 X 质量减少 46g,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 88g,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 54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
33、+54g-46g=96g,则待测为:128g-96g=32g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3.【答案】B【解析】13解:向 H2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 NaOH 溶液,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故选:B。根据开始向 H2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 NaOH 溶液,酸碱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
34、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进行分析。本题是对物质间反应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其它反应的发生条件要有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4.【答案】C【解析】解: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 A 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故 B 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反应的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可能为 2H 2+O2 2H2O,故 C正确;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故 D 错误。故选:C。故选:C。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
35、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据此分析判断。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15.【答案】C【解析】解:(1)若 X 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 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正确;(2)若 X 是稀硫酸,稀硫酸可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因此 b 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3)若 X 是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 c 可能是单质,故错误;(4)若 X 是稀盐酸,则 X 与
36、 d 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可能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 d 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 d 不可能是单质,故正确。故选:C。给定物质存在明显的颜色的变化,所以要抓住颜色特征进行突破。黄色溶液是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蓝色溶液是含有二价铜离子的溶液,而浅绿色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二价的亚铁离子。据此解答。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16.【答案】B【解析】14解:A、根据反应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H2的质量是甲乙丙;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
37、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C、根据反应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选:B。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根据一定
38、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17.【答案】D【解析】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
39、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Al3+,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而形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 1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镁元素显+2 价,氟元素显-1 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F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
40、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答案】B【解析】解: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观察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B。15故选: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
41、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答案】B【解析】解:先设碳元素质量为 12g,则根据 Ca 元素与 C 元素的质量比是 5:1,计算出钙元素总质量为 60g,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是 40:12,所以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为 40g,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为 60g-40g=20g,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12:48,所以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是 48g,在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40:16,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是 20g,所以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是 8g,氧元素总质量
42、为 48g+8g=56g,所以混合物中 Ca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是:60g:56g=15:14。故选:B。先设碳元素质量为 12g,则根据 Ca 元素与 C 元素的质量比是 5:1,计算出钙元素质量为 60g,再根据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计算出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用总的钙元素质量减去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计算出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再根据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计算出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根据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计算出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将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加上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就是总的氧元素质量,再用钙元素质量与氧元素质量比即可。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进行计
43、算。20.【答案】C【解析】解:A、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方法正确;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方法正确;C、对于实验 C,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试管内铁钉不生锈,试管内只提供水,由此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方法错误;D、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法正确;故选:C。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进
44、行回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C、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及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和 NaOH 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进行解答。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21.【答案】 【解析】解:(1)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2)乙醇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3)烧碱 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浓硫酸;(4)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6答案:(1);(2);
45、(3);(4)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22.【答案】离子 得到 SO 2+2NaOH=Na2SO3+H2O【解析】解:(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2)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形成带2 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SO2+2NaOHNa 2SO3+H2O。答案:(1)离子;(2)得到;SO 2+2NaOHNa 2SO3+H2O;(1)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2)根据氧原子
46、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形成氧离子。根据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34 最外层电子数 Se+O 2 SeO2点燃 -【解析】解: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 2 SeO2答案:A、34;B、最外层的电子数;
47、C、Se+O 2 SeO2。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解答;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4.【答案】酒精灯 分液漏斗 C D G H 溶解 B I 【解析】解:(1)图中装置 A 中仪器的名称为酒精灯,装置 D 中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分液漏斗;(2)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图中 CD 适合固液不加热反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48、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我们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 或 D、G 或 H;(3)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滤前要先溶解;蒸发时可用酒精灯17加热,蒸发皿作反应容器,还有铁架台,所以可以用装置 B 做反应容器;过滤、溶解、蒸发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可选故答案为:溶解、B、;(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 5%的氯化钠溶液,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几个步骤,要用到图中的 I;根据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知,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 5g 氯化钠和 95mL 水,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 5%故答案为:I、(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根据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氢气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3)根据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杂质;蒸发要用加热的装置;(4)根据配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