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三元里抗英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观念 1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 2列强入侵下清王朝中央集权制面临危机 3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和评价 4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5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的态度 6史学素养: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7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民国初年民主理念与实践的偏差 8五四运动反映的时代主题 9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10抗日战争时期国际环境的改善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的期盼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 48分)1.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C 题干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体现,故 A项错误;乡绅主动指挥鸦片战争是对材料的误读,故 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反映出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主义观念,故 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 D项错误。2. (2018河北衡水二调
3、)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B 在近代国际关系中,按照平等的原则在对方首都互派使节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清朝曾多次坚拒外国公使驻京,其主观目的是维持天朝上国的地位,将其他国家都视为藩属小国,不愿意给予平等的地位,B 项正确。这种顽固的对外思想与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灵活的外交策略、近代外交体制无关,A、C、D 三项错误。3
4、.(2018河北衡水二调)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2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C 清朝固有的“稳定”和“秩序”实际上就是中央集权制,列强干预中国政务实际上冲击了清朝的中央集权制,C 项正确。英国对“中国政务”的干预不至于使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A 项错误。材料强调列强取得在华特权的影响,而非特权内容,排除 B项。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与材料不符。4.有人评论义和团:
5、“明显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解析:A 由“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 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并没有反对清政府,故 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
6、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 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 D项错误。5.“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 )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D.国民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解析:A 据材料中“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可知材料所述时间为鸦片战争后不久,“两军相持”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清军相持。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可知太平军与列
7、强尚未交恶,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A 项正确。6.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 31条批语,除 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 。由此可以推断( )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解析:D 1853 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日益封建化,他接受资政新篇并不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施政纲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A 项错误;资政新篇是由洪仁玕提出的,只能说明农民阶级中有个别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要求的体现,
8、B 项错误;资政新篇颁布于 1859年,太平天国早已由盛转衰,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给予肯定的态度,说明洪秀全希望通过资政新篇作为施政纲领挽救统治危机,D 项正确。【新知生成】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虽罗列了西方国家实行过的许多资本主义经济措施,但他并没有奏请洪秀全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而是以极其明确的辞令再三声明,他作资政新篇,是为了顶起“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 。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的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皇权主义下的天国,自然是指封建专制政体的国家,而决非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或政体。洪仁玕要求权归于一,是为了加强洪秀全个人的君主专制权势,建立3起洪氏天下。这说明
9、资政新篇并非立国施政的纲领,不过是以资洪秀全“圣治”的参考 而已。7.(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 科书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量强大C.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D.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解析:D 三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相差很大,清
10、朝的灭亡与辛亥革命有直接的关联是三个版本都认可的观点,D 项正确。日伪政权教科书认为清朝“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没有逼迫,A 项错误。中共根据地的教科书突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体现了革命派的软弱,并不强大,B 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共根据地的教科书都认为清政府专制统治被推翻是历史的必然,C 项错误。8.(2018广东广州二模)1912年1月1912年 2月1912年 2月 1912年3月 1912年 4月 1915年 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对
11、上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 )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解析:A 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但是,实践的结果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民主理念和实践的背离,A 项正确。实践说明,根据民主理念建立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未阻止袁世凯称帝,B 项错误。C 项中“社会共识”表述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民主政治的重大挫折,D 项错误。9.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之大不韪
12、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4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须接受启蒙思想解析:A 梁漱溟要求背离法治、采用非法手段的学生接受审判的观点体现了法治的思想,但在当时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A 项正确,C 项错误;B 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 项错误。10.(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纸币上的图案大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其内容也传递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下列涉及上
13、图纸币的历史背景是( )A.此时毛泽东思想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开始进行流通C.该种纸币发行时银元已退出流通领域D.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南方曾流通解析: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政权,所以,这种纸币流通于中央苏区(江西南部一带),D 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1945年中共七大的内容,A 项错误。题图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纸币,B 项错误。国统区仍然使用银元,C项错误。11.(2018山东潍坊一模)1937 年 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
14、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 290多期。这表明国际宣传处( )A.积极对外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B.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C.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D.其活动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解析:D 材料表明国际宣传处成立的目的是“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成立后,积极宣传日军暴行,争取国际友人的同情、支持,这有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D 项正确,C 项错误。A 项材料无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B 项错误。【新知生成】 全民族抗战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取消治外法权,实现关税自主。(2)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开罗会议、 波茨坦公告 。(
15、3)参与创建战后国际秩序: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512.(2018北京卷,18)如图取材于 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解析:D 从漫画中“国共” “复兴门” “建国大道”等信息并结合题干时间“1945 年”可知,该漫画体现出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的期盼,D 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
16、1937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且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不是国共联合进行的,A 项错误。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成果,不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B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1937年就已正式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C 项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其中 13题 25分,14 题 12分,共 37 分)13.(2018湖北七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 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
17、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 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 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材料二 时间 颁布机构 文件名 内容或结果1937年 5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1937年 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1939年 3月 中共中央关于
18、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 1 000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1939年 4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1943年 2月 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6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13 分)解析:第(1)问,“历史背景”要求“
19、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前推动、一战影响、俄国革命影响角度作答。 “特点”可以从推动者、形式、过程等角度分析归纳。第(2)问,因为有对比项,这里的“特点”实际就是与英国妇女解放不同的地方,从材料二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坚强的领导决定了它的鲜明特点。 “历史意义”的解答需要注意关键词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是“妇女社会抗战中国共产党”,然后组织答案。答案:(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6 分)(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6分)特点:中等阶级
20、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6 分)(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6分)(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任答三点得 6 分)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答出其中一点得 2分,答出其中 4点得 7分,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7分)14.(2018四川绵阳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华侨发展简史时
21、期 概况 相关事例从唐代到南宋(6181270 年)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人数大约为 10万人早期中国人出洋,多被称为“唐人”;南宋末年,战乱不止,华南人民为躲避战乱逃亡海外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39年)华侨出国开始大量增加,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北起缅甸,南迄印度尼西亚,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 100万以上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大批华侨开发南洋;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上万名,制造“红溪事件”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8401949年)一批批“契约华工”被贩卖出洋,100 多年里,中国约有
22、700万人被贩卖到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五分之四的筑路工人都是华工;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创立继昌隆缫丝厂;1894 年孙中山联合 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带头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部分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21 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超过 5 000万,分布在 160多个国家1979年中国开始在靠近沿海、华侨众多的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7浙江侨
23、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切勿照抄材料)(12 分)解析:本题可以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归纳论题,“原因”可以从国内政局和国际形势归纳规律,“影响”可以分析华侨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也可以从揭露西方殖民者的罪恶入手分析华侨的艰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拟定论题,所拟论题一定要考虑后面的“阐述”,是否有充分的史实进行说明,寻找自己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材料信息较为充分的论题。答案:论题 1:华侨命运受到近代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影响。(2 分)明清时期,伴随早期的殖民扩张,东南亚
24、部分地区变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贸易中转站,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手工业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手工艺人出国。到了近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扩展时期,列强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中国清政府屈于外国列强的压力,被迫同意华工出国合法化,以契约移民方式为主的劳动力输出形成高潮。(8 分)近代历史上,广大华侨遭受了巨大苦难,但客观上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成为了传承中外文化的使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2 分)论题 2:华侨对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 分)近代历史上,随着华侨与祖国
25、联系的日益密切,华侨民族意识加强,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人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支持者,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人又与祖国同胞一道共赴国难,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华侨回国投资,广大海外侨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8 分)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广大华侨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赤子之情,竭尽所能为祖国贡献力量,反映了他们对祖国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 分)论题 3:华侨的发展历程曲折艰辛。(12 分)(阐述略)论题 4:华侨出国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12 分)(阐述略)(选取一个论题回答即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