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5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 1 下图为“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题。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答案 B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单元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 从土地资源构成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土地绝大部分为宜林、宜牧土地,宜农土地所占比重较小,结合“我国江南某地”可以知道,该地地形比较崎岖,平原面积较小;从土地资源构成图与土地利用构成图对比可知,该地林地和草地所占比重远小于宜林和宜牧土地,而耕地所点比重远大于宜农土地,故可分析出该地区出现
2、了过度开垦的现象。典例 2 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B.C.D.答案 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单元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 大气中的 CO2增多的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释放了大量的 CO2,而森林减少,导致对CO2吸收减少;大气中的 CO2增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海2平面升高等诸多不良后果。典例 3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 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 。若根据 19752005 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下题。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
3、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疏通河道 退耕还牧 城市化 林地转牧A.B.C.D.答案 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单元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 将 18751975 和 19752005 两个时间段洪水频率曲线图进行比较可知,该河流出现洪水的灾害水位的周期变短了,由题干知“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 ,则原因最可能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森林破坏,使其涵养水源、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时间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洪患的频率增大。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典例 4 下图为“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曲线 4 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A.
4、天然气 B.水能C.核能 D.其他可再生能源答案 B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3答案 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对应曲线 3;核能开发最晚,应该对应曲线 6;其他可再生能源对应曲线 5。典例 5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1)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B.冰期C.冰期D.冰期(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答案 (1)D
5、 (2)D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 地质史上,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冰期时气候变冷,冰川向低纬和低海拔延伸,且温度越低,冰川的分布纬度和高度就越低,海平面越低。典例 6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回答(1)(2)题。(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特殊的地理位置 多山的地貌 强烈的地壳活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 B.C. D.(2)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4A.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C.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D.
6、东南部为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气候答案 (1)D (2)C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 在解答本题组时,要用到我国位置、气候、地质、地貌等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发生频率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除了与灾害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的分布,防抗灾能力强弱及受灾体有关。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典例 7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
7、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答案 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热量条件得到改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描述?用哪些术语?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与图示区域纬度差别不太大,即热量差异不太大;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海陆位置的差异,而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降水的巨大差异,因此图示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全球变暖对较高纬度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热量,热量条件得到改善,生长期变长,利于作物生长,且使作物可向更高纬度扩大种植范围;二是水分,全球5变暖可使较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四、论证和探
8、讨地理问题典例 8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答案 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用哪些术语?答案 在分析洪灾的原因时,因材料中给出了“我国江南丘陵”这一信息,因此要从气候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有等高线、河流等信息,因此要从地形及流域、水系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洪灾用到的术语
9、主要有气候、地形、流域等。在探讨应对措施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居民点迁往地势较高处,也可以从工程措施方面考虑在河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或修建堤坝,约束、防御洪水。典例 9 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2)图中 A 地区为多涝区,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6(2)原因: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下降;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措施: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 ? 答案 解答此题首先要定位 A 地区的位置,再结合其位置分析多涝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探讨治理措施。A 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分析其为多涝区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二是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治理措施主要针对人为原因,如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