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淄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答案】C【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A、B、D 选项中是不同性状。2.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B. F2 性状分离比为 3: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F2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答案】C【解析】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故 C
2、正确;正是因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值为1:1 的配子,随机结合或,才会出现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F2 性状分离比为 3:1 、F2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 A、B、D 均是分离定律实质的外在表现,不是分离定律的实质。【考点定位】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名师点睛】易错知识: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正是因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值为 1:1 的配子,随机结合或,才会出现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F2 性状分离比为 3:1 、F2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 A、B、D 均是分离定律实质的外在表现,不是分离定律
3、的实质。23. 孟德尔在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假说内容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 基因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 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对存在,A 正确;首先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萨顿,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摩尔根,B 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 正确;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D 正确;答案是 B。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假说的内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4、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答案】C【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 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 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
5、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 ,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3B. 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 或 Bb)交配C. 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D. 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答案】C【解析】让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交配,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B_和 bb,若子代全为黑色猪,黑色公猪的基因型为 BB;若子代既有黑色猪,又有白色猪,则黑色公猪的基因型为 Bb,因此可以通过子代中表现型来确定黑色公猪的基因
6、型,故 C 正确;由于黑色为显性性状,无法通过观察表型确定公猪基因型,黑色公猪的遗传物质不会随着公猪的生长而发生改变,故 A、D 均错误。若选择用于交配的黑色母猪的基因型为 BB,则无论待测黑色公猪基因型如何,子代都为黑色,不能够判断黑色公猪的基因型,所以 B 也错误。6.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杂合子自交 n 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 n,纯合子所占(1/2) 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 n。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 n 代,F n
7、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1/21-(1/2) n。杂合子(Aa)连续自交 1 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 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 1/21-(1/2) 1=1/4;杂合子(Aa)连续自交 2 代,即 n=2,代入即可计算出 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 1/21-(1/2) 2=3/8;杂合子(Aa)连续自交 3 代,即 n=3,代入即可计算出 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 1/21-(1/2) 34=7/16。依此类推,杂合子(Aa)连续自交 n 代,则 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 1/2,故 B正确。7.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
8、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1/2 B. 1/4 C. 1/8 D. 1/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眼的虹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褐色对蓝色为显性,假设褐眼基因为 A,蓝眼基因为 a。已知蓝眼的男人,则蓝眼的男人的基因型为 aa,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 ,说明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 Aa,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则 Aaaa1/2Aa(褐眼):1/2aa(蓝眼) ;所以这对夫妇生一个蓝眼女孩的概率是 1/21/2=1/4,故 B 正确。8.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9、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孟德尔所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答案】A【解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 F1,然后让 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故 A 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 ,故 B
10、 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 C 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和交换、母系遗传等现象,故 D 错误【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测交方法检验 F1 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名师点睛】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 F1,然后让 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5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
11、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是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9.已知 A 与 a、B 与 b、C 与 c3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 1/16 B. 表现型有 4 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 1/16C.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 1/8 D.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 1/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
12、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解题时,应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如AaBbCcAabbCc,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1AA2Aa1aa,后代有 2 种表现型;Bbbb1BB1bb,后代有 2 种表现型;CcCc1CC2Cc1cc,后代有 2 种表现型;所以 AaBbCcAabbCc,后代中有 222=8 种表现型。【详解】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并且 3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22=8 种,AaBbCc 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8,A 错误;由 A分析可知后代表现型应为 8 种,后代中 aaBb
13、cc 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1/4=1/32,B 错误;后代表现型为 8 种,后代中 Aabbcc 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1/16,C 错误;后代表现型为 8 种,后代中 aaBbCc 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1/2=1/16,D 正确。故选 D。10.基因型为 AAbbCC 与 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 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 4 和 9 B. 4 和 27 C. 8 和 27 D. 32 和81【答案】C6【解析】【分析】3 对等位基因位于 3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3 对基因的遗传
14、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各对基因独立,可以将每对基因分解考虑,这样就变成几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是独立事件,最后结果按乘法定理计算。【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 AAbbCC 与 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F 1的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开考虑,Aa 能产生 A、a 两种配子,Bb 能产生 B、b 两种配子,Cc能产生 C、c 两种配子,因此 F1能产生 222=8 种配子;同理 Aa 自交后代有 AA、Aa、aa三种基因型,Bb 自交后代有 BB、Bb、bb3 种基因型,Cc 自交后代有 CC、Cc、cc3 种基因型,故 F2的基因型有 333=27 种,综上所
15、述,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11.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 YYSS 与白色甜玉米 yyss 杂交,得 F1,F 1自交得 F2,在 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 80 株,那么 F2中表现型为黄色甜玉米的植株应约为( )A. 160 B. 240 C. 320 D. 480【答案】B【解析】【分析】黄色非甜玉米 YYSS 与白色甜玉米 yyss 杂交,所得 F1基因型为 YySs,F 1自交得 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 -S-):黄色甜(Y -ss):白色非甜(yyS -):白色甜(yyss)=9:3:3:1。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意,F 1的基因型是 YySs,F 1自交得 F2
16、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 -S-):黄色甜(Y -ss):白色非甜(yyS -):白色甜(yyss)=9:3:3:1,白色甜玉米占总数的1/16,有 80 株,黄色甜玉米占总数的 3/16,所以有 803=240 株。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2.正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T)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称味盲(t)。人的正常(A)对白化病(a)为显性。有一对味者夫妇(肤色均正常)生了一个味盲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 TTAaTTAa B. TtAaTTAaC. TtAaTtAa D. TtAATtAa7【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
17、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根据题意,味者对味盲为显性,肤色正常对白化为显性,一对味者肤色正常夫妇基因型为 T-A-、T-A-。可根据子代表现型单独判断每对基因,根据一对味觉夫妇生了一个味盲(tt)的孩子,可知该夫妇均为杂合子 Tt;一对不患白化病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 Aa,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TtAaTt
18、Aa,味盲白化孩子的基因型为 ttaa,综上分析,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13.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种高秆抗病和矮秆染病两品种做亲本,在 F2 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在所选的植株中,最合乎理想的占( )A. 1/16 B. 1/8 C. 1/4 D. 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题意可知,矮是隐性,抗病是显性,所以 F1 自交结果中 F2 中矮秆抗病类型占 3/16,而其中的纯合子占 1/16,所以在矮秆抗病类型中纯合子占 1/3,所以 D 选项正确。考点:考查生物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9、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 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 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A. YyRr B. yyrr C. Yyrr 或 yyRr D. YyRR【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 3:3:1:1,8即(3:1)(1:1)的结果,据此推知杂交组合中一对为杂合子的自交,一对为杂合子的测交,故乙的基因型为 Yyrr 或 yyRr,C 正确。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5.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
20、 A或 b 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均为 AaBb 的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A. 均为黄色短尾 B.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C.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答案】B【解析】【分析】黄鼠基因 A 对灰鼠基因 a 为显性,短尾基因 B 对长尾基因 b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 A 或 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有两种,即 Aa
21、Bb、AaBB。据此答题。【详解】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 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9/16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 、3/16A_bb(1/16AAbb、2/16Aabb) 、3/16aaB_(1/16aaBB、2/16aaBb) 、1/16aabb,由于基因 A 或 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2/16AaBB(黄色短尾)、4/16AaBb(黄色短尾) 、3/16aaB_(灰色短尾) ,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综上分析,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
22、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基因 A 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一信息,从而选出正确答案。16.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 1都是黑鼠,F 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表现为 9 黑:6 灰:1 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 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2C. 若 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 2 黑:1 灰:1 白9D. 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 2中小鼠的体色为黑:灰:白=9:6:1,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23、相应的基因用 A 和 a、B 和 b 表示) ,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鼠的基因型为 A_B_,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 和 aaB_,白色鼠的基因型为 aabb。据此答题。【详解】F 2体色表现为 9 黑:6 灰:1 白,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F 2灰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 1:2:1:2,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3,B 错误;若 F1黑鼠 AaBb 与白鼠 aabb 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为 1 黑:2
24、 灰:1 白,C 错误;F 2黑鼠有四种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AaBB、AaBb,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9:6:1”为突破口,准确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出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B. 等位基因总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C. 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样染色
25、体的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A 正确。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对性状,所以总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 正确。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而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 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018.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 4N 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
26、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正确;由于精子通过变形,几乎不含细胞质,所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 2N 条,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正确所以正确的有,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
27、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 分子数目也减半 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DNA 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 B. C. D. 【答案】B11【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8、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 分子数目也减半,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故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导致DNA 分子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错误;减数第一次
29、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而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与减二的前期相比染色体数没有减半,错误。综上分析,正确,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0.有关下列两个细胞分裂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 、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C. 能产生 4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 能产生 1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12【答案】D【解析】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
30、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A 错误;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 2 个次级精母细胞,再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 4 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 4 个精子,C 错误;分裂后形成 1 个卵细胞和 1 个极体,其中极体将会退化消失,因此只能产生 1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 正确。21.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 每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C.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D.
31、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答案】D【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据此答题。【详解】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 正确;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体,B 正确;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引起基因重组,C 正确;四分体是由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才能形成的,故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不一定都能形
32、成四分体,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D 错误。 故选 D。22.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数依次是A. 80、80、40、40 B. 40、40、20、20C. 40、80、40、20 D. 80、80、40、2013【答案】D【解析】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次级卵母细胞的数目是,卵细胞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而来,其中的 DNA 分子数实,所以选。【考点定位】减数分裂23.如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细胞可能是丙细胞的子细胞B.
33、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 乙、丙两个细胞均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D. 乙、丙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且都含有 8 条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结合染色体颜色可知,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A 正确;根据分析可知,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 错误;乙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而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 错误;甲细胞和乙细胞均不含染色单体
34、,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14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24.下列关于性染色体说法正确的是( )A.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B.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 Y 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
35、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解】女儿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所以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A 正确;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由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性染色体成单存在的,故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内都有性染色体,B 错误;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色盲基因,C 错误;X和 Y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 Y 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36、,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只含 X 或 Y 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含两条 X 或两条 Y 染色体,D 错误。故选 A。25.人类有多种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病遗传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祖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B. 多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C.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D. 白化病患者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不一定相等【答案】C15【解析】【分析】X 染色体隐
37、性遗传病的特点: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女患者的儿子和父亲都是患者;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性患病,女儿和母亲一定是患者,女性正常,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方或母方。【详解】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一个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因此外祖母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A 错误;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B 错误;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 X 染色体的显性遗
38、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 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概率相同,D 错误。 故选 C。26.下列关于 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 1/2 患病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答案】A【解析】【详解】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 正确; 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都
39、是患者,儿子由其配偶决定,B 错误;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 错误;D、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特别能识记 X 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母女都患病。27.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B. Y 染色体短小,因缺少与 X 染色体同源区段而缺乏红绿色盲基因16C. 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所以不存在等位基因D. 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 0【答案】C【解析】等位基因是 位于
40、 同源 染色体上 控制相同的遗传形状的 基因,女性有两个 X 染色体,所以存在等位基因,答案 C。28.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预计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白化病和血友病兼发的概率是A. 1/6 B. 1/16 C. 1/8 D. 3/8【答案】C【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 A、a 表示) ,血友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 B、b 表示) 。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基因型为 aaXbY,以此作为突破点推断父母的基因型。【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表现正常的夫妇基因型为 A-XBX-、A -XBY,所生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基因型为 aaX
41、bY,根据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aa 基因来自父母双方,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AaXBXb、AaX 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白化病和血友病兼发的概率是1/41/2=1/8,综上分析,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9.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 XXY 的色盲孩子,原因可能是A. 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B. 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C. 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D. 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 XXY 的色盲孩子,母亲的基因型是 XBX
42、b,父亲的基因型是 XBY,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 XbXbY 的,说明 Y 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而 XbXb应该来自他的母亲,则说明是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造成的,17所以本题答案为 C。【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减数分裂30.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A.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基因的携带者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 家系丁中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1/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家系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家系中,父母均
43、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丙家系中,根据系谱图无法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但肯定不是伴 X 隐性遗传病;丁家系中,父母均患病,但有正常的女儿,说明丁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丁家系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能表示白化病,A 错误;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若是伴 X 隐性遗传病,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所以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B 错误;红绿色盲是伴 X 隐性遗传病,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但肯定不是伴
44、X 隐性遗传病,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 正确;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患病双亲所生孩子有正常女儿,可知这对夫妇基因型均为 Aa,若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2=1/8,D 错误。 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提取有效信18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1.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
45、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 F1代中只有雄果蝇是红眼正常翅B.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 F1代雄果蝇C.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BXB,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AaXBY 和 AaXBXb,全是正常翅红眼;子二代中雌果蝇中全是红眼,正常翅与短翅的比例是 3:1,雄果蝇中既有红眼也有白眼,比例是 1:1,且正常
46、翅与短翅之比是 3:1。据此答题。【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 1代中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 错误;由于红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因此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 F1代的母方,B 错误;由于红眼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因此 F2代雄果蝇中关于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都是纯合子,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和比例为 AA:Aa:aa=1:2:1,综合分析,F 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C 正确;根据分析可知,F 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是 3:1,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
47、的基因型,用正推法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分析和解答此题的能力。32.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9C.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 正确;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
48、体上,B 正确;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 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微生物培养的方法,C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33.用噬菌体去感染被 3H 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 3H 将会(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 DNA 中C.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 DNA 中 D.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49、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病毒的繁殖过程为:噬菌体附着在细菌的外壳上,将自己的 DNA 注入细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噬菌体在自身 DNA 的指导下能够为噬菌体复制 DNA 和合成蛋白质外壳,而合成的原料就是细菌体内的物质。噬菌体在细菌体内装配(即 DNA 和外壳组成完整的噬菌体)。当细菌体内的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破裂死亡,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因细菌中的氨基酸以及脱氧核苷酸中都含有 H 元素,都会被 3H 标记,所以噬菌体感染被 3H 标记的细菌后,噬菌体 DNA 复制以及蛋白质合成所用的细菌中的原料都是被标记的,因此,细菌解体后 3H 被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 DNA 中。综上所述,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34.下列有关“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