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218760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汉语)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本试卷共 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3.命题人: 一、语文知识积累(每题 3分,共 45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省悟(xng) 狭隘(y) 丘壑(h) 殚精竭虑(dn)B. 孤僻(p) 殉职(xn) 执拗(o) 黯然失色(n)C. 斑斓(ln) 桑梓(z) 阿谀(y) 苦心孤诣(y)D. 伫立(ch) 蓓蕾(bi) 角色(ju) 重峦叠嶂(zh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

2、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A 项 “狭隘”的“隘”应读“i” ;B项 “执拗”的“拗”应读“ni” ;D 项 “伫立”的“伫”应读“zh” 故选 C。【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

3、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憔悴 喧嚣 义不容辞 迫不急待B. 嘹亮 恻隐 九霄云外 孺子可教C. 宛转 涣散 一诺千斤 怨天尤人D. 犀利 荫霾 一蹴而就 入不敷出【答案】B2【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 项 “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C项 “一诺千斤”应为“一诺千金” ;D 项 “荫霾”应为“阴霾” 。故选 B。【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

4、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

5、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下列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A. 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百发百中弹无虚发B. 名垂后世流芳千古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C.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名列前茅独占鳌头D. 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秀色可餐东施效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调动头脑中知识储备,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确定两个成语是否是近义词。本题中,A 项,天经地义: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

6、也指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可见两者是近义词。百发百中: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办事成功决不落空。弹无虚发:子弹射出去每颗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没有落空的。可见两者是近义词。B 项,名垂后世:好名声流传到后代。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可见两者是近义词。同床异梦:比喻虽然共同生活或者共同3从事某项活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貌合神离:形容表面看上去关系很亲密,实际上内心却不一致,各有各的打算和想法。可见两者是近义词。C 项,风声鹤唳: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草木皆兵:把山上

7、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可见两者是近义词。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独占鳌头: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可见两者是近义词。D 项,同归于尽:指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可见两者是近义词。秀色可餐:形容秀美异常。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可见二者不是近义词。故选 D。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人们眼前,其永

8、恒价值,在于给人 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A. 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B. 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C. 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D. 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本题中,语境中有“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描述,这些东西,已经表现在面前,所以用“呈现”最合适;启迪有开导,启发启发的意思

9、;从“思想、湿润”两个词表现了童话对后人潜移默化影响,故可判断,第三空格处用“熏陶”更合适;代代相传的东西,显然不仅是传播,更是一种承接与传递,用“传承”一词更合适。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45.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的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语出鲁迅藤野先生 。 “精通时事”是讽刺的说法,他们“

10、精通”的“时事” ,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B.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语出胡适我的母亲 。 “野蛮”即“不文明”之意。)C.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语出朱自清背影 。 “聪明”在句中实为“愚蠢”之意,是作者自嘲、自责的说法。)D.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 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语出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赞誉”原意为“称赞” ,这里用作反语,实为“控诉、谴责”之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词义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因题干中的句中都是课文中出现的语

11、句,所以只要多读课文都可正确作答。本题中,B 项, “野蛮”的原意是“不文明,没有开化” “蛮狠残暴,粗鲁” ,在句中“野蛮”一词与我的“身体弱”相照应,可推测为“调皮的、活泼好动的”等含义。故选 B。6.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便让每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5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

12、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本语段大意是:春,是娇柔、敏感而又混沌无涯的。根据与上文或下文的衔接,第一空前面“一声雷” ,预示着下雨,故下文应选,排除 AD项;第二空前面“ 一阵杜鹃啼”中的“啼”照应处的“惊醒” ,排除 C项。故选 B。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他说,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社?还是埋下了隐患?D.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国房,皆可置之。【答案

13、】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然后根据对标点的知识储备,来进行作答。本题中,C 项, “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是选择疑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故选 C。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 这两座雕像仿佛是一模一样的.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D.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14、,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用的修辞。A 项,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 “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夏的修辞手法;D 项, “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 B。【点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6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B. 这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校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15、。C. 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D. 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A 项,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成藏书极多。望文生义,与语境不符。B 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适用对象错误。C 项,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D 项,鳞次栉比:用来形容建筑物、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适用对象错误。故选 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

16、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0.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

17、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A. 因为 但是 只要B. 所以 因此 只要C. 因为 因此 如果D. 所以 但是 如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本类试题,需明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复句和句群的内容,同时要理清分句间的关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将它们一一代入原文,比较其表达效果。试填之后,要通读再确认。本题中, “想获得足够食物,7单干就不如合作”很显然是假设关系,所以第三个空应填“如果” ,这样选项 A、B 被排除。再看前两个句子,分析可知,没有转折关系,所以 D也被排除。故选 C。11.下列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

18、A. 村庄被群山包围着。(变为主动句)群山包围着小村庄。B. 他的字写得很好看。 (变为否定句)他的字写得不难看。C. 难道你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吗?(变为陈述句)你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D. 祖国的山河很壮丽。 (变为感叹句)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句式变换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先明确题干要求“下列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 ,然后根据对句式变换的掌握,调动知识储备:被动句变主动句;肯定句变否定句;疑问句变陈述句;陈述句变感叹句的技巧。本题中,C 项, “难道你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吗” “难道” 、 “不” ,双重否定应表肯定,变为肯定句应是:你清楚这样做

19、的后果。故选 C。12.下列句子缩句后不符合原意的是()A. 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屋旁种着桃花心木。B.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波义耳走去。C. 离开祖国四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游子回到了祖国。D.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我们登上了海塘大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句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从句子中提炼出主语、谓语、8宾语。去掉定语、状语、补语、一般“的”后边的是中心词。本题中,C 项, “离开祖国四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主语应是“游子” ,谓语应是“回到了” ,宾语应是“怀

20、抱” 。而本项中把宾语确定为“祖国”错。故选 C。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B.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D.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明确: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21、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残缺或赘余等。考生要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本题中,A 项成分赘余,语意重复, “许多”与“大量”重复,二去一;B 项搭配不当,改为“几乎减少了一半” ;C 项成分赘余,语意重复, “的原因是”和“造成的”语意重复,二去一;故选 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22、,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9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这 441 米,直径 140厘米,树龄约 1500年,或为省内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A. B. C. D. 【

23、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题中,句段以“茶树”为中心词展开叙述,提出说明对象,是第一句;具体介绿茶树;发现后的措施,第三句;“个例”到“一般”做了总结;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 C。【点睛】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

24、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15.下列选项有错误的一项

25、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10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学生需调动知识储备,注意平时的积累。本题中,C 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里的诗句,而非杜甫。故选 C。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每题 3分,共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6、.16.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鬻(y)卖B. 誉荣誉.C. 或曰有的人说D. 应回答17. 关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B. 拿你的矛去陷害你的盾C. 以为你的矛可以刺你的盾D. 以子的矛陷害子的盾【答案】16. B 17. A【解析】【16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B 项, “誉”的意思应是“夸耀” 。故选B。【17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11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

27、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 “以” ,拿;“子” ,你,古代对人的尊称;“陷” ,刺;“之” ,的。整句翻译应是: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故选 A。【点睛】参考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二

28、)现代文阅读 一(每题 3分,共 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上世纪 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

29、,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

30、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12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让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 ,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 ,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 “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31、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节选自光明日报 ,有改动)18. 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B. 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C. 时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D. 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1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B. “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C. 文章除了引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

32、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段的“疾风暴雨之势” “细嚼慢咽似的”等。D. 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的清楚明了。20. 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 “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吧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 ”刘心武B.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血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13C. 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事,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

33、. 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21. 文中第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 举例论证B. 比喻论证C. 对比论证D. 引用论证【答案】18. D 19. C 20. A 21. A【解析】【1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 项,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可分析 6段的“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

34、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一句。 “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就说明该选项中的内容不是“有重量的”阅读。故选 D。【1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疾风暴雨之势” “细嚼慢咽似的”等是比喻修辞,不是比喻论证。故选 C。【2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

35、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 项,选项的内容强调反复、细嚼慢咽的阅读。这正好是“有重量的”阅读,能够论证本文观点。故选 A。【21 题详解】14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论证方法”一般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等。本题中,第三段开头写到:我的一位亲人,很明显,运用的是“举例论证” ,故选 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

36、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

37、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

38、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三)现代文阅读二阅读文章,完成各题。羊蹄甲文/席慕蓉羊蹄甲是一种很难画好的花。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15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

39、。可是,你如果真的要靠近了来观察它的话,它那一朵一朵细致如兰花的花朵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和远看时完全不同,你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假如一朵一朵地画起来,怎么样也不像原来的那棵树,但是,假如只用深深浅浅的色点来表现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花朵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我们师专校园里有几棵很老的羊蹄甲树,长在堤边,一到开花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近也不对,远也不行,不断地变换着位置,一边观察一边嘴里埋怨着,手底下却又不肯停止地画了起来。我坐在树下观察他们的表情,觉得他们和年轻时候的我并没有两样,不禁微微地笑了。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

40、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有几瓣落在男孩子的肩膀上,有几瓣落在我的速写簿里,似乎还带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不是吗?在整个人生的长路上,不是都开着像羊蹄甲一样迷迷蒙蒙的花树吗?往前看过去的时候,总是看不真切,总是觉得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等到真的走到树下了,却又只能看到一朵一朵与远看时完全不同的单薄细润的花朵。只要稍微迟疑,风就吹过来,把它们一瓣一瓣的吹散,轻柔地拂过你

41、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的一棵迷蒙的花树走去。等你回过头再望回来的时候,在暮色里,它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迷蒙的记忆,深深浅浅、粉粉紫紫地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走过去的,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22. 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散文B. 记叙文C. 小说16D. 说明文23. 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 描写B. 抒情C. 议论D. 说明24. 下列分析正确的

42、一项是()A. “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整棵树上升起的烟雾的情景。B. “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整棵树的高大挺拔。C. “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开花时树的美丽而又朦胧的姿态。D. “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树被烟雾笼罩的外形。25. 对“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一句理解正

43、确的一项是()A. 表达了“我”悲观的人生态度。B. 抒发了“我”对人生的未来极为热切的向往。C. 表达了“我”认为人生“不过如此”-极为厌世的心态D. 抒发了“我”从观察“羊蹄甲”中获得的人生感悟。26. 本文写“我”画羊蹄甲这件事,目的何在?27. 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与“很难”一词照应的句子。28.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种细密的绿”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9. 第二自然段中, “又觉得不甘心”的原因是什么?30. 理解“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中的“这样”的含义是什么?【答案】22. A 23. A 24. C 25. D 26. 引出对人生常态感悟

44、。 27. 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28. 过渡(承上启下) 。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景物过渡法,由花开到花败。 1729. 因为它原来的花朵是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 30. 从花开到花败,都是那么的平凡和庄重。待到暮年,蓦然回首,人生便即将走完。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给人以淡淡的清香,这便是生命存在的意义。【解析】【22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文体掌握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先明确,文体一般包括:散文、记叙文、小说、说明文。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明确其文体。本文全篇写“羊蹄甲” ,语言清丽,很明显是散文。故选 A。【23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散文

45、中表达方式的掌握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明确,表达方式一般包括: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明确其表达方式。文中写道“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种细密的绿”很明显,运用的是景物描写。故选 A。【24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高考大纲中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用的修辞。本题中,C 项. “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一句中有“像”字,很明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 ,可看出,作者运用比

46、喻修辞,形象地描绘了开花时树的美丽而又朦胧的姿态。故选 C。【25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中,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后边作者写道“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 ”这是“我”从观察“羊蹄甲”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故选 D。【26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内容上,从“你如果真的要靠近了来观察它的话, 它那一朵一朵细致如兰

47、花的花朵,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以及“假如只用深深浅浅的色点来表现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花朵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这两句话可以提炼18出画“羊蹄甲”难的原因;结构上,写“我”画羊蹄甲是为了引起下文的感悟。【27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本题中,从“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可概括出“画羊蹄甲难”的原因之一:看不清楚,画不仔细;从“你如果真的要靠近了来观察它的话,它那一朵一朵细致如兰花的花朵却

48、又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和远看时完全不同,你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可总结出:不知道该如何下手。【28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明确: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从结构上来说: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它的的特殊之处在于:这里用景物描写来进行过渡,由对花开的描写过渡到对花败的描写,衔接十分自然。【29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本题中,从第二自然段“但是,假如只用深深

49、浅浅的色点来表现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花朵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 一句可看出, “又觉得不甘心”的原因是“它原来的花朵是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 。【3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中,从原文“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可看出,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中的“这样”的含义是:待到暮年,蓦然回首,人生便即将走完。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给人以淡淡的清香,这便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样”既指由花开到花败的庄重,又指人生的意义.【点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