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121929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检测(四)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2019泰州月考)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可知人民对太平天国运动尚怀反感,说明其颁布的制度或政策无法在下层民众中实施,B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 ,无法体现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2、排除 A 项;“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表明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 C 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项。2(2019无锡一模)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 。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 ”洪秀全此举( )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解析:选 A 作为农民阶级的领袖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反映这个阶级的不成熟,故A 项正确;洪秀全一概否定儒学但是

3、并没有全盘西化,故 B 项错误;洪秀全对儒学一概否定是为了传播拜上帝教思想,并不是为了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故 C 项错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没有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故 D 项错误。3(2019常州一模)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 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 省份 1851 年 1874 年 安徽 约 3 760 万 不足 1 460 万 江苏 约 4 430 万 不足 2 000 万 浙江 约 3 000 万 不足 1 100 万 2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

4、人口的吸引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解析:选 A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 18511864 年,从表格可以看出,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都大量锐减,主要是由于战争的冲击,故 A 项正确。4(2019南通一模)“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 ”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解析:选 B 材料提到的“文件”是天朝田

5、亩制度 ,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 B 项正确。5(2019启东中学月考)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解析:选 C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材料中对待西方文明不同的态度,故 C 项正确;资政新篇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 A 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和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无关,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故 D 项错误。6(2019南京调研)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3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初步形

7、成了近代外交理念解析:选 B 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是扩大在华利益,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朴素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不是认清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封建,故 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7(2019海安中学月考)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解析:选 B 由材料“川乱”

8、指四川保路运动, “鄂乱”指武昌起义,材料主要揭示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契机,故选 B 项;因为申报晚于太平天国运动,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和题意无关,排除 A 项;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是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排除 C 项;南昌起义发生在江西省南昌,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D 项。8(2019启东中学月考)1911 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政体模式湖北 民主共和制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 以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

9、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选 D 依据表格中信息“民主共和制” “中央集权制” “代议制”说明辛亥革命后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D 项正确。9(2019扬州调研)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4题是( )A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B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C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D从

10、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析:选 D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还是基本保留了原先的军事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说明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故 D 项正确。10(2019苏州调研)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 。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

11、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解析:选 C 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未真正成为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 A、D 两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 C 项正确。11(2019泰州质检)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A革命派想借此约

12、束限制袁世凯专权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C倡导“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解析:选 A A 项做法反映出违背材料中“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的问题,不符合法制精神,故 A 项正确;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符合法制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倡导主权在民,符合民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实行民主宪政,符合民主法制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排除B、C、D 三项。512(2019苏州调研)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13、”这表明( )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解析:选 D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表明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统治,故 D 项正确。13(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会,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 )A利于制约总统专权 B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有助

14、于袁世凯称帝 D使宪法背离了分权原则解析:选 A 材料“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制约总统权力,故 A 项正确;把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 B 项错误;把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防止袁世凯称帝,故 C 项错误;把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体现了分权原则,故 D 项错误。14(2019镇江一模)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 ”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D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解析

15、:选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 A 项正确。15(2019宿迁调研)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 )A结束了专制统治 B促进社会习俗变革C推动工业化进程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解析:选 D 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 分)616(2019扬州质检)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阅

1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离婚已不属于男子单方面的权利,妇女为争得平等幸福而主动提出离婚者日渐增多。民国十年,山西省 2 028 件“协议离婚”案中,其中有 191 件为女方主动提出者,男女双方提出者 1 390 件。随着各类社会团体的纷纷成立,养济院、善堂、“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随着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堂、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 摘编自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并

17、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更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其前因与后果都有连续性与复杂性。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 “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 , “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及至礼仪、服饰等等。 摘编自章开源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5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10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其中有 191 件为女方主动

18、提出者”得出妇女地位提高;根据材料一“养济院、善堂、 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得出慈善机构增多;根据材料一“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得出新式交通工具广泛运用;根据材料一“学堂、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出新式教育和社团兴起。 第(2) 问,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推动中国近代化,故小论文可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着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述。答案:(1)变化:妇女地位提高;慈善机构增多;新式交通工具广泛运用;新式教育和社团兴起。(2)观点: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经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文化:沉重地打击了封建旧思想,民主、共和、科学、实业救国等思潮兴起,使7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习俗: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嫁娶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