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学类阅读 小说阅读 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文学作品。分项考点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简释:“作品结构的分析”主要指分析作品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作品主题的概括”主要指着眼作品整体,通过理清作品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作品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简释:“作品体裁基本特征”指作品的基本要求、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主要表现手法”指作品的整体表现手法以及语句、句子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个宽泛概念,类似于艺术特色或艺术技巧。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简释:“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是指在
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础上揭示多层含意要点,感受并表达出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态度;“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是要能指出语言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或对句子的作用。前者重思想性,后者重艺术性。在实际考查中,可以单独考查其一,不过,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两者密不可分。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简释:“作品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作品形象的欣赏”是指分析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重要特点),以及形象的意义。 “艺术魅力”是指作品对考生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文本对阅读者产生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要求鉴赏者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达
3、出来。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简释:它侧重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简释:“不同角度”指文本中人物、作者、读者等,社会、政治、教育等。 “不同层面”是指如情感、哲学、审美等。 “发掘”的主要对象指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时代背景、2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作品意蕴”指文本蕴含的意义:社会、政治、道德的意义,历史、现实的意义,心理、情感的审美意义。“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
4、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中华民族心理有:富有凝聚力,热爱和平,注重亲情与族情乡情,知足常乐,中庸稳定等。“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具体内容为:一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当下和未来的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的敬畏和感恩,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发展中表现出于己于人的深度反思、审视与批判精神,等等。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简释:它侧重于知人论世,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
5、方面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简释:它侧重于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试题年份 文题 体裁题号 题干 分值考点1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 ,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 分 41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 ,试作简要分析。4 分 11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 分 42014走眼(王伟锋)当代小说(微型小说)14 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 5 分 73“走眼”做题目?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 分 11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 分 4
6、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 分 2、413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4 分 2、4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5 分 12015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当代小说(散文化小说)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 分 7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作品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考纲未列)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2、41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 分 32017一种美味(巩高峰)当代小说(散文化小说)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1、41.题型
7、与分值。均为主观题。2017 年前由五道题组成,2017 年改为四道题,但 20 分的总分值未变。42.考点。高频、常考考点主要是“考点要求”中的 1、2、4、7。3.选文。均选中国当代小说,以散文化小说为主。一、(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
8、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
9、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
10、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5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
11、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
12、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
13、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本文有删改)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全文围绕美味鱼汤,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 段):写“我”捉到一条草鱼给母亲。第二部分(49 段):写母亲及全家人烧制美味鱼汤。6第三部分(1016 段):写全家人品尝美味鱼汤。第 四 部 分 (第 17 段 ): 写 “我 ”在 锅 灶 前 发 现 自 己 捉 到 的 草 鱼 在 地 面 上 , 鱼 眼 里 闪 着 诡 异 的光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由天真懵懂的孩童到初通人事、意识到自我成长的少年。第三步:提炼
14、整合,初识主题小说通过一个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全家人品尝一次没有鱼的美味鱼汤的辛酸故事,反映了在生活重负下亲情的美好与珍贵,以及在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人生的沉重与残酷。(大意对即可)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陌生的光:_(2 分)(2)陌生的气息:_(2 分)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1)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每点 1 分)(2)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每点 1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要将加点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在上下文中理解并把握其含义。本题加点词语的理解可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入手,前者指词
15、语的基本含义,后者指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特点。对这两层含义的理解都要求表现具体的语境义,如“陌生的光”的表层含义应结合后文的“受宠若惊”及每天都要挨打才能吃饭,深层含义则从母亲此时的心理加以解读。对“陌生的气息”的理解也是如此。结合上下文, “气息”可理解为家庭气氛,而“陌生”意味着平时的沉闷;再联系修饰语“梦一般”以及上下文的“期待” “迫不及待” ,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状态。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示意” “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16、“黑糊糊的夜空” ,是实景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答题提示:解答赏析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明确语句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但与平时训练、检测中常见的赏析题相比,本文运用的艺术手法的辨识有一定难度,需要细细品味。从描写手法来看,最容易辨认的是神态描写,其次是“用眼神示意”的细节描写,以及对“出神”的反复描写。此外, “黑糊糊的夜空”这一景物描写也有7寓意:“母亲”朝着夜空“出神” ,在想些什么?如此看来,整个句子的描写其实都指向“母亲”此时复杂的心理。解答时应结合重点词语仔细揣
17、摩并具体分析“母亲”的心境,不架空赏析,不宽泛品评。还应注意赏析的条理性与完整性,可分点作答。3.“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鱼汤” ,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在此过程中, “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答出两点得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答题提示:解答时,必须立足于文本,紧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一种美味”这一题目的意义。要关注小说中含有
18、“美味”一词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与之相关的语意,分析“美味”蕴含的意义。如第 4 段“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描述的是“美味”的第一重意义,即对鱼汤鲜美味道的期待。再如倒数第 4 段“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这句话意味深长, “美味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联系小说中间部分“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一句,可以感悟到“他”的心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还可从烧鱼汤、喝鱼汤等情节中,体会“美味”带给全家节日般的氛围,这种情感与氛围如美味般珍贵。表述时,可以以小说情节为序,按内在意义的程度,由浅入深,逐层展开。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
19、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 “不记得细节” “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 ,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4 分,答出四点得 6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可从两个层面赏析表达效果:一是设置意外结尾的“共性”好处,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戏剧性效果;二是结合
20、本小说的结构特点、情节安排具体分析,体会其个性化的表达效果。前者可借助已学课文联系“欧亨利式”结尾的表达效果,其特点为情节陡转,出人意料,引人回味;后者可由“意料之外”寻找“情理之中”的文本依据。从结构特点看,小说设置的伏笔并不显豁,且两次提及“他”不记得一切“细节” ,似8在有意隐去伏笔的痕迹,这令小说的结尾如鱼眼的光一般“诡异” 。从情节安排看,结尾出现的死鱼,让人思考一家人视无鱼之汤为美味的深层意义,由此可从读者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二、(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
21、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 儿 饼 。 烙 饼 的 炉 紧 挨 着 门 脸 儿 。 一 进 门 就 听 到 饼 铛 里 的 油 吱 吱 喳 喳 地 响 , 饼 香扑 鼻 , 很 诱 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
22、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 ,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 注 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
23、,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 “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
24、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9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25、,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 “回见!”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注 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段):主要介绍“烤肉刘”这家饭馆经营的菜谱与顾客,展现了浓浓的市井氛围,为下文捡烂纸的老头出场做铺垫。第二部分(38 段):介绍捡烂纸的老头的形象特点。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第 3 段):描述老头的形象特点。第二层次(46 段):叙述
26、老头想同人打架的经过。第三层次(第 7、8 段):介绍老头的人生结局。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文中的老头是靠捡拾垃圾为生的社会底层人物(身份),老丑、邋遢(外表特征),内心丰富、复杂,渴望被理解、尊重和包容(性格特征)。第三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本文通过对捡烂纸的老头人生经历的叙述,意在揭示:再卑微的人物,也有其丰富、复杂、令人难以理解的个性,也有渴望被尊重的愿望,希望社会给他们以理解、尊重和包容。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老丑;邋遢;怪异。(答出两点得 1 分,答出三点得 2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重点要细读第三段文字,然后才能概括。细读,最
27、好是分层细读。该段分三层,第一层介绍他穿得破,第二层说其岁数大,第三层介绍他吃饭时的言行怪异。10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每点 2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先把旁观者评说的内容概括出来,把握“该人”对“那人”的情感态度,再从读者的阅读感受分析其效果。虚拟的旁观者的评说内容指“打架?揍趴下” 。不要把写小伙子的文字当成“虚拟的旁观者” ,它不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从这段内容不难看出其他顾客的态度,然后再分析读者的阅读感受。
28、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每点 2 分;其中手法 1 分,效果 1 分)答题提示:回答赏析句子题,首先,应找出其所运用的表现方法、修辞方法。如本题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其次,应深入文本理清作者通过这一语句表达的意思,体现的人物性格。如本题体现了老人先前叫阵吵嚷,后来却恢复故态的滑稽情景,借以强化其怪异的性格特征。赏析题的基本
29、思路是先明确指定句段运用的描写手法,再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依据小说特点,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结构的安排等层面进行赏析。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5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了铺垫。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答题提示:根据题意,应先分析开头两段繁笔的作用,再分析结尾两段简笔的作用,最后将开头与结尾
30、相对照,分析繁简构成强烈反差而达到的艺术效果。从繁笔的角度看,开头侧重场景描写,写出了小馆子的环境特点,为“老头”的出场做铺垫;从简笔的角度看,结尾重在叙写“老头”留下巨款的情节,末句留下的问号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至于首尾段的繁简反差,可从结构特点、繁简效果及读者感受等角度进行分析。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作者刻画这个“老头” ,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11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答出一点得
31、2 分,答出两点得 5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要以小说人物为根本,以作者用意为旨归,在体悟作者对“捡烂纸的老头”的情感态度基础上作探究。从人物老头的层面探讨,作者写老头的神态、动作、言语实际上是在写人物的内心,老头看似与众不同、不合常态的言行举止实际上是内心世界丰富、复杂的表现。从作者的用意层面探讨,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不是审丑,更不是揶揄、挖苦、贬斥,而是寄寓了有温度的人文情怀,表达了对这类底层小人物的善意与尊重。三、(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走 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 20 多年了。
32、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 10 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这天, “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33、。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12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卖家出
34、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深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 ,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35、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 “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不久,老街的人发现, “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
36、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本文有删改)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 段):写“珍宝斋”赵老板看古玩眼力极好,名声大。第二部分(512 段):写赵老板“走眼” ,收下了同一条街上“云芳斋”李老板故意派人请求他收购装在精美盒子中的一块玉(赝品)。第三部分(1319 段):写李老板以“开眼”赏玉为名取笑羞辱赵老板,赵老板在李老板走后对伙计说出他不回击的缘由。第四部分(第 20、21 段):写赵老板靠着那个装赝品的盒子做成了大买卖, “云芳斋”却摘13牌转让了店面。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赵老板专业鉴赏能力强(职业能力),经商精明(职业能力),能坚守职业底线(性格特征一),
37、与人为善(为人诚信)(性格特征二)。第三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本文通过写赵老板与李老板在一块玉上是否“走眼” 、交锋的故事,赞扬了赵老板经商坚守职业底线的精神,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坚持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题。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 ,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自信、沉稳、果断。强调、不容置疑。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每点 1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必须结合词语所在句子及前后文语境。前文已经交代过,赵老板在古玩街没走过眼。由此推断,赵老板先是“淡淡”地说,是自信、沉稳的表现;然后“朗声”回答,提高声音
38、,既有果断、强调的意味,又有对隔壁店主疑惑的不悦。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 ,试作简要分析。(4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每点 2 分,第一点要说明哪些情节“出人意料” ,第二点要说明哪些情节“合乎情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欧亨利笔法”的特点,即小说构思巧妙,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然后结合“买玉”这一情节,具体分析小说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从“连
39、伙计都急了” ,李老板带人看玉“恣意取笑一番”等,可以看出“玉的确不怎么样” ,让读者以为赵老板“走眼”了,但结局是李老板“走眼”了结局出人意料。但从前文对赵老板眼力的描写,后文对古檀香木盒子的描写(“精巧的盒子”),以及赵老板看见古檀香木盒子的反应(“端详良久”)可知,此结局合乎情理。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自感技不如人。自觉羞愧。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每点 1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抓住“夜里” “悄悄”两个词语来把握人物心理。由第 5 段“偏不信这个邪” ,可以看出李老板对赵老板不服气。然后在“买玉”这一情节中,李老板设局
40、将14“不怎么样”的玉高价卖给赵老板,没想到反而失去了一个上等的古檀香木盒子。由此可以看出,李老板不仅人品差,而且鉴赏水平低。最终, “云芳斋”店面转让终究难以在业内立足。选择在“夜里” “悄悄”走人,表现了李老板自觉技不如人的羞愧难当。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答题提示:“走眼”就是看走眼,是鉴赏水平不高的体现。在理解标题含义的基础上再结合小说内容探讨这个题目的作用与意义(如“走眼”在文中指的是谁“走眼”等
41、)。其次要调动知识积累,如小说题目的作用主要有:反映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事件,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揭示小说主旨,具有象征意义等等。将个性化的小说文本与共性化的阅读知识相结合,作有的放矢的探讨,以利于答案的完整。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坚持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人物形象分析2 分,概括主旨 3 分)答题提示: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赵老板的形象特点,然后分析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的作品主旨。小说中的赵老板有 20 多年经商经验,从未“走眼” ,
42、可见其阅历丰富,精通业务;在“买玉”情节中, “不动声色” “低声嘱咐”伙计、 “干咳一下,默不作声”等,说明他洞悉人心,为人仗义。最终,人品不好的李老板关门走人了,这就更发人深思。浙江卷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每种题型各有其特点:1.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题。多要求结合其语境,理解其丰富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2.情节结构分析题。不大重视对全文结构的分析和把握,而是选取小切口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来考查;重在情节结构效果的分析。3.艺术技巧赏析题。选取精彩语句,要求品读艺术表现力;突出描写技巧,尤其是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技巧;地位重要,几乎必考。4.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不重整体分析人物形象,而是选取片段、局部文字去分析人物的心理和形象特点;分析概括均要求精细、细致入微,答案精细化程度高。5.探究题。多以标题、句子为探究点,重在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