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 A/a、B/b、C/c 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棉花纤维长度为 6 cm,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 2 cm。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 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614 cm B616 cmC814 cm D816 cm解析:选 C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 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A,长度最短为 8 cm,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 AaBBCc,长度为 14 cm。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2、)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选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3桃树的基因 D、d 和 T、t 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进行独立遗传的 DDTT 和 ddtt 杂交,F 1自交,则 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16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 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
3、因型一定为 DdTt 和 ddttC基因型为 DDtt 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 ddTT 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中的胚的基因型为 DDttD基因型为 ddTt 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 dd 的类型,则一定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解析:选 C A 项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4;B 项中,DdttddTt 的后代其表现型比例也是 1111;D 项中,其变异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4若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丁个体 DdYyrr 自交子代会出现四
4、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2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丙 YyRr 自交,其子代表现为 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验证假说阶段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解析:选 D 丁个体 DdYyrr 自交,由于 D、d 和 Y、y 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YYDDrrYyDdrryyddrr121,即子代会出现 2 种表现型,比例为31;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 1 对基因是杂合的,所以减数分裂时不能恰当地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孟德尔用 YyRr 与 yyrr 测交,其子代表现为 1111,此属
5、于验证阶段;甲、乙、丙、丁中都至少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甲、乙、丙、丁都可做为揭示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5(2019 届高三南通调研)图 1 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系谱图,图 2 是对该家系中14 号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先以某种限制酶切割样品 DNA,再进行电泳),得到的电泳结果(电泳时不同大小的 DNA 片段移动速率不同),已知编号 a 对应的样品来自 4 号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编号 a b c d条带 1条带 2条带 3图 2A根据图 1 可确定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结合图 1、2 分析,可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 1 个切点C5 号一定是杂合子,8 号与 5 号基因型
6、相同的概率为 1/3D9 号与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5/12解析:选 C 由图 1 中 4 号为患者,其父母 1 和 2 号正常,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 X 隐性遗传,父亲 1 号正常则其女儿都应正常,但实际上 4 号患病,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 2 中编号 a 对应的样品来自 4 号个体,4 号个体只含有致病基因,而编号 a 含有条带 2 和条带 3(相当于两个 DNA 片段),由此可推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 1 个切点;7 号患病,5 号和 6 号正常,所以 5 号和 6 号一定都是杂合子(设为 Aa)。由 5 号和 6 号的基因
7、型可推知正常个体 8 号的基因型是 1/3AA 或 2/3Aa,故8 号与 5 号基因型都是 Aa 的概率是 2/3;9 号的基因型为 1/3AA 或 2/3Aa,9 号与该病基因3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31/4)1/25/12。6(2016全国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 F1自交,得到的 F2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
8、合体B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 D 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 13 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 A、a 和B、b,则 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 表现为白花,因此 F2中白花植株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AABb 4 种;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
9、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7在某小鼠种群中,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 Y、A、a)控制,A Y决定黄色、A 决定灰色、a 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 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且基因 AY对基因 A、a 为显性,A 对 a 为显性。现用 AYA 和 AYa 两种黄毛鼠杂交得 F1,F 1个体自由交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 6 种 BF 1中,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比例为 121CF 2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1/4 DF 2中黄鼠所占比值为 1/2解析:选 D 小鼠种群中纯合子有
10、2 种(AA、aa)、杂合子有 3 种(A YA、A Y a、Aa),共有 5 种基因型;A YA 和 AYa 杂交,F 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YAA YaAa111(A YAY个体死亡),F 1雄鼠产生的配子有 AY、A、a,其比例为 111;F 1个体自由交配,F 2基因型及比例为 AYAA YaAAAaaa22121(A YAY个体死亡),所以 A 的基因频率是(222)/(44242)3/8,黄鼠所占比值为(22)81/2。8玉米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第 9 号染色体上。W 和 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片段不包括 W 和 w 基因),缺失不影
11、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 ww()与 W w( )杂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B利用 ww( )与 W w()杂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4CWw ()与 W w( )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D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31解析:选 D 根据题干信息可推得 W w( )只能产生一种可育雄配子 w,W w()可产生两种雌配子。利用 ww()与 W w( )杂交,其子代全为糯性个体,从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W )不育;利用 ww( )与 W w()杂交,其子代既有非糯
12、性个体又有糯性个体,从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W )可育;Ww ()与 W w( )杂交时,其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自交时,可以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W、w ),但只能产生一种可育雄配子(W),因此,其子代的表现型均为非糯性。9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F 1都表现为黄色圆粒,F 1自交得 F2,F 2有 4 种表现型,如果继续将F2中全部杂合的黄色圆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自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2515159 B25551C21551 D16441解析:选 C F
13、1为 YyRr,自交得到的黄色圆粒为:YYRR、YyRR、YYRr、YyRr。继续将F2中全部的杂合黄色圆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自交,就是 YyRR、YYRr、YyRr 分别自交。先要写好 YyRR、YYRr、YyRr 的比例:1/4YyRR、1/4YYRr、1/2YyRr。自交后:YyRR 后代:1/4YYRR、1/2YyRR、1/4yyRR。YYRr 后代:1/4YYRR、1/2YYRr、1/4YYrr。YyRr 后代:9/16Y_R_、3/16Y_rr、3/16yyR_、1/16yyrr。可以发现一共 4 种表现型,各自比例为:Y_R_(1/4)(3/4)(1/4)(3/4)(1/2)(9/1
14、6)21/32;Y_rr(1/4)(1/4)(1/2)(3/16)5/32;yyR_(1/4)(1/4)(1/2)(3/16)5/32;yyrr(1/2)(1/16)1/32。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551。10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C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D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解析:选 C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测交进行验证。11(2018泰州中学月考,多选)在两
15、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 比例关系的是( )A杂种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C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5D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解析:选 BCD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种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杂种 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为 1111;杂种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1111;杂种 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1111。12(2019 届高三苏锡常镇四市联考,多选)绵羊群中,基因型为 HH 的个体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hh 的个体表现为无角,基因型为 Hh 的个体,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现将一头有角公绵羊与一头无角母绵
16、羊交配,F 1中公羊均有角,母羊均无角。让F1中的公羊与母羊随机交配获得 F2,F 2的公羊中有角羊占 3/4,母羊中有角羊占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 1中公羊与母羊基因型相同BF 2中无角公羊与无角母羊比例相同C若将 F2中有角公羊与有角母羊交配,所得子代中有角羊占 5/6D若将 F2中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交配,所得子代有角中纯合有角羊占 4/9解析:选 ACD 根据题意分析,有角公绵羊的基因型为 HH 或 Hh,无角母绵羊的基因型为 Hh 或 hh,F 1中公羊均有角,说明后代基因型没有 hh;母羊均无角,说明后代基因型没有 HH,因此亲代基因型为 HH 和 hh,子代公羊与
17、母羊基因型都为 Hh。让 F1中的公羊与母羊随机交配获得 F2,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HHHhhh121,则 F2中无角公羊(hh)的比例为 1/8,无角母羊(Hh 或 hh)比例为 3/8。若将 F2中有角公羊(1/3HH、2/3Hh)与有角母羊(HH)交配,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HHHh21,因此后代无角母羊的比例为 1/6,所以子代中有角羊占 5/6。若将 F2中有角公羊(1/3HH、2/3Hh)与无角母羊(1/3hh、2/3Hh)交配,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HHHhhh(2/31/3)(2/32/31/31/3)(1/32/3)252,因此所得子代有角中纯合有角羊占 2/9(2/95/91
18、/2)4/9。二、非选择题13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 11实验 2: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全部为无毛黄肉实验 3: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C全部为有毛黄肉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_。6(
19、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解析:(1)由实验 3 有毛白肉 A 与无毛黄肉 C 杂交的子代都是有毛黄肉,可判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依据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对应关系,可确定有毛白肉 A 的基因型是 D_ff,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是 ddF_,因有毛白肉 A 和无毛黄肉 B 的子代果皮都表现为有毛,则有毛白肉 A 的基因型是 DDff;又因有毛白肉 A 和无毛黄肉 B 的子代黄肉白肉为 11,则无毛黄肉 B 的基
20、因型是 ddFf;由有毛白肉 A(DDff)与无毛黄肉 C(ddF_)的子代全部为有毛黄肉可以推测,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为 ddFF。(3)无毛黄肉 B(ddFf)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FFddFfddff121,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 3 中亲代的基因型是 DDff 和 ddFF,子代为有毛黄肉,基因型为 DdFf,其自交后代表现型为有毛黄肉(9D_F_)有毛白肉(3D_ff)无毛黄肉(3ddF_)无毛白肉(1ddff)9331。(5)实验 2 中无毛黄肉 B(ddFf)与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 ddFF 和 ddFf。答案
21、:(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14(2018全国卷)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红二黄多 红二450 红二、160 红多、150 黄二、50黄多甲红多黄二 红二460 红二、150 红多、160 黄二、50黄多圆单长复 圆单660 圆单、90 圆复、
22、90 长单、160长复乙圆复长单 圆单510 圆单、240 圆复、240 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上,依据是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7于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的比例。解析:(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 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 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
2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 9331 的性状分离比,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 1111 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 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 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15(2018徐州质检)在某种家鸡中,羽毛颜色是由两
24、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当基因 B 存在时,基因 A 的作用则不能显示出来。现有两组该品种的白羽家鸡杂交,F 1都为白羽,让 F1家鸡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 2中出现了白羽和有色羽鸡两种类型,其比例为133。回答下列问题:(1)两对基因 A、a 和 B、b 的遗传遵循_定律,白羽鸡的基因型共有_种。(2)在 F2中,白羽鸡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若 F2中有色羽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3)若对 F1的白羽鸡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_。(4)若用 F1白羽鸡与 F2中的有色羽鸡杂交,理论上后代有色羽鸡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F
25、1家鸡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 2中出现组合为 16 的分离比,说明控制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 F1基因型为AaBb,F 2的基因型有 9 种,由于当基因 B 存在时,基因 A 的作用则不能显示出来,所以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表现型为有色羽,白羽鸡的基因型有 7 种。(2)F 2的白羽鸡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 AABB、aaBB、aabb 三种,占 F2的白羽鸡 3/13;F 2有色羽的基因型为 1/3AAbb、2/3Aabb,可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2/3Ab、1/3ab,若 F2中有色羽的雌雄个体自由交
26、配,后代的杂合子 Aabb 占 4/9,纯合子占 5/9。(3)F 1AaBb 的白羽8鸡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羽有色羽31。(4)F 1白羽鸡基因型为 AaBb,与 F2中的有色羽鸡(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杂交,杂交组合 AaBb1/3AAbb,有色羽鸡(A_bb)的比例为 1/31/2;杂交组合 AaBb2/3Aabb,有色羽鸡(A_bb)的比例为 2/33/41/2,F 1白羽鸡与 F2中的有色羽鸡杂交,产生的后代有色羽鸡(A_bb)的概率为 1/31/22/33/41/25/12,有色羽鸡中纯合子(AAbb)的概率为 1/21/21/31/41/22/32/12,即有色羽鸡中纯合子占 2/5。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 7 (2)3/13 5/9 (3)白羽有色羽31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