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叙文体的高分结构 课堂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遍布世界,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中美习特会上,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在妈妈伊万卡的带领下,和弟弟约瑟夫一起为习近平主席夫妇献上了中文歌曲茉莉花 ,并背诵三字经和唐诗。目前世界上已有近 70 个国家将汉语教学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 1 亿。“汉语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当代文化参与”主题学习活动的交流。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命题依据】 关注社会新闻,梳理传统文化。【写作
2、指导】材料分析 材料直接交代了“汉语热”原因:中国影响力遍布世界。材料列举了“汉语热”的现象,现象既有“面”上的,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 “近 70 个国家将汉语教学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 1 亿” ;现象又有“点”上的,特朗普的外孙女和外孙唱中文歌,背中国经典,这些现象说明汉语流行的趋势和范围。材料要求写作用于“当代文化参与”主题学习活动交流,这就要求考生审题时一定要结合“当代文化交流”的内涵,也就是在深入分析“汉语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的基础上,思考面对“汉语热”勃兴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文化参与,从个体、国家,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从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等层
3、面去分析如何进行文化参与。立意提示 讲好中国故事,当好中华文化的东道主,让中华文化成为影响世界的正能量。在传承与创新中引领“汉语热”的积极健康发展。自信弘扬传统文化,虚心汲取其他文化精华,让“汉语热”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契机。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精华,让“汉语热”成为外国学习者提升精神文化素养的肥沃土壤。牢记使命,积极参与,让个体价值在时代潮流中大放异彩。常存家国情怀,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让华夏文明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理解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文化推广的践行者。参考素材(1)理论素材。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小路实笃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
4、底打垮。海涅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2)事实素材。2正如罗素所言: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这是一个开放与融合并行的时代,中国摆出全新的开放姿态,曾经的改革开放,让文化百花齐放,令人耳目一新;现今广播文化种子,开花增彩,装点世界文化的花园。文化参与,惠及你我他。是什么让汉语艺术作品为外国政治领袖所颂?又是什么让“汉语热”在广阔的世界蔚然成风?那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魅力独特,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其为世界各族所认可;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信息的高度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交流与分享成为常态;更是因为当今中国飞速提升的经济、科技以及
5、文化软实力,造就中国大国地位,使汉语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当代文化参与,更少不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并培育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进而繁荣世界文化,提高人类文明的品质。五百多年前的新航路开辟,促使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有传教士对儒学君子之风的推广,进而在西方引发个体行为规范的大讨论;有徐光启师从利玛窦学习西学,著成农政全书丰富发展了传统科技。古有玄奘东渡扶桑,让华夏文化在异域枝繁叶茂,今有孔子学院遍布世界,使儒学经典在他乡深入人心;“饺子”拼音进入牛津字典 , “一带一路”深入欧亚大陆;月光曲 高山流水在 G20 上琴筝和鸣,欧美文化成为年轻人追捧
6、的新宠。中国人正在文化交融的大道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进,中华文化在“走出去” “请进来”的深度参与中大放光彩。“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物质的战车在 21 世纪疾驰,也逐步展开以人为内核的时代叙事;纸媒的衰落及网媒的兴起,为文化的传播搭上了高速索道;传播载体使用权的无门槛化,更助推了文化的群体性进入;发声权利的民主化,也为社交平台上“汉语热”的勃兴击破垄断;因特网建构的地球村中,越来越多外国人于频繁的文化参与中,揭开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在对汉语可敬又可亲的赞叹中,走近并触碰中国故事深厚而温柔的肌理。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 年 1 月,一辆公交车失控坠入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吊车
7、司机迅速开来了吊车,把人一个一个全部“钓”上来。因为这次义举,常州市授予他“见义勇为市民”称号,还奖励他 5 000 元人民币。没想到他竟然拒收奖金:“救完人拿奖金,那救人的性质不就变了吗?”子贡家里富有,拿钱为国家做了好事,主动不要赏金和名誉。孔子听到此事后表示不妥:这会让别人认为做好事收酬谢钱物就是追名逐利,这会影响人们做好事,于国于人无益。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命题依据】 关注社会新闻,置身其中思考。3【写作指导】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特征的“材料任务”型作文题。第一段材料表现了司机
8、无私的高尚品德;第二段材料中孔子的话体现了榜样与影响。两则材料同中有异,对给予善行的物质奖励持有的态度是不同的,综合两则材料又都是关于“道德与社会”“榜样与社会效应”的思考。 “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提示考生可以从“要”或者“不要”或者辩证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做到言之成理即可。立意提示 要奖金是理所应当的,付出应该有回报。不要奖金显示出品德的高尚。要与不要都是个人选择,都应得到尊重。参考素材(1)理论素材。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朱子家训一个好人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米南德(2)事实素材。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 500 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 ,袁隆平的两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 500 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 “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4